过了 35 岁的无力感,来自于哪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9 14:52 5

摘要:基因觉得够了够了,使命完成了,该吃吃该睡的时候,你的动力也就消失了,你的无力感会越来越强。

长期来看,人是必然想躺平的,只是有些人早一些躺,有些人扛到了最后一刻再躺。

我们作为基因的奴隶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行为都被基因控制着。

基因想要让你去繁衍,去传播后代的时候,你就斗志满满,奋力前行,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你想要有一番作为,甚至想要改变这个世界。

基因觉得够了够了,使命完成了,该吃吃该睡的时候,你的动力也就消失了,你的无力感会越来越强。

让你奋斗的背后,看似是文化的力量,其实是基因的力量。

比如你奋斗在东方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在西方是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里的逻辑——为了证明我是被上帝选中的,我就要在世俗里获得成功!

但也有可能是基因,它通过激素来控制你的胜负欲,并且把这种欲望分层,马斯洛把它分成五层,从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到最高层的自我实现。

从第一层到第五层,都没有逃脱基因的的枷锁,没有逃离它的掌控。

基因在第六层,马斯洛晚年的时候意识到了第六层,并且把它称为自我超越。

你只有来到第六层,才有可能超越基因,从一个被控制的奴隶进化成自己的主人,你才真正拥有掌控权。

但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在在一到五层徘徊。

第六层的基因很功利,一旦发现你过了那个年纪,就会让你歇菜,让激素下降,让你的欲望下降,让你进入躺平模式。

人到 35岁,身体机能的下降,恢复能力没那么强,脑子也没那么快,这个社会也不会给你那么多的试错机会。

这个年纪该繁衍的也繁衍了,没繁衍的估计概率也不高了,基因一想,蒜鸟蒜鸟,激素拉低保持活着就行了!

这时候还能往前走的人,靠的全是另外两种力量——要么是责任,要么是习惯。

责任,比如你成家了,家庭的责任在你身上,你不得不去奋斗,去努力,早起晚睡去养这个家,低声下气忍气吞声去保住一份工作,送外卖开滴滴也要补些收入。

责任一上,就不是躺平的事儿,躺平就和你无缘。

而且人人身上都有责任,人是社会性动物,是需要强链接关系来维持内在的自我,所以责任这个事儿必然会存在。

只是有些人的责任,其他人偷偷帮他扛着了,不是有句话么,所有的毫不费力背后,必然有人负重前行了而已。

如果你 35 了依然可以躺平,肯定父母给你使力了~

习惯,是一个人做一件事的惯性,也是自反馈系统,一个人成功一次又一次,在这个过程中多巴胺会不断奖励他,让他投入一次又一次的奋斗中去。

创业者是不会停的,投资者也是不会停的,他们在商业市场里,在金融市场里被反馈和反馈背后的多巴胺、内啡肽给驯化了。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的人生需要去折腾一下,不折腾,无人生。

这看似是一种性格,甚至有人归结成是睾酮偏高的高竞争性人格,但是我更喜欢把它理解成一种环境、经历加持下,激素的主动驯化。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失败,一直受挫,它能一直折腾不止,那才是性格所致。

但是大部分其实是因为不太圆满的童年,让他们极度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去证明自己。

所有的努力,都是他们在疗愈童年不被看见不被关注的伤痕。

被激素反馈也好,因为童年的执念所以不断去折腾也好,都可以归结为习惯。

如果没有这个惯性,我们只在经济上行期蹭了一点红利,那么一旦经济变化,年纪又来到 35+,躺平的意愿就会无比强烈。

这种意愿你可以理解成懒惰,也可以解释为中年的无力感,都一样。

如果正面一些,积极一些,你可以定义自己为修养,也可以定义成蓄势,还可以说这是人生必然的无力感,是经济大环境下低投入产出比下的最佳策略。

但不管如何,它必然存在,而且它是被允许的。

来源:与作家丁玲同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