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严肃忠告:吃饭爱喝酒的人,如有这些异常,肝衰竭离你不远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9 15:16 3

摘要: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乙醇进入体内后会在肝细胞中被乙醇脱氢酶分解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并最终进入能量代谢过程。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长期饮酒对肝脏的负担是累积性的,不会因为某几次少喝就被抵消。

肝脏是酒精代谢的主要场所,乙醇进入体内后会在肝细胞中被乙醇脱氢酶分解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并最终进入能量代谢过程。

这一系列反应会产生大量NADH,使肝脏的氧化还原平衡发生改变,导致脂肪酸氧化受抑、脂肪合成增加,形成脂肪肝的基础。

如果持续饮酒,肝细胞在脂肪变性的同时会发生炎症、坏死与纤维化,最终可能走向肝硬化和肝衰竭。

早期肝损伤往往缺乏特异性症状,很多人即使肝脏已经出现炎症反应,也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状态,这使得问题被忽略。

血液检测中的转氨酶升高是最常见的异常之一,特别是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

长期饮酒者的AST/ALT比值常常大于2,这种变化提示酒精性肝损伤的可能性很高。

但转氨酶正常并不意味着肝脏完全健康,有相当比例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在纤维化早期血清转氨酶并不明显异常。

当肝脏合成功能开始下降时,血浆白蛋白水平会逐渐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这是肝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的直接表现。

临床上,白蛋白下降常与水肿、腹水同时出现,这是因为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更容易渗入组织间隙。

腹水并非单纯液体积聚,它提示门静脉压力升高与肝功能储备下降的双重问题,意味着疾病已进入失代偿阶段。

黄疸是肝功能障碍的另一个明显信号。当胆红素代谢受阻,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时,皮肤和巩膜会出现黄色染色。

酒精性肝炎、急性加重的肝硬化常常伴有黄疸,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还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

研究显示,酒精性肝病患者一旦出现显著黄疸,其90天病死率可能高达30%以上。

凝血功能障碍是评估肝衰竭风险的重要指标。肝脏合成多种凝血因子,损伤时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严重时,即便没有明显外伤,也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或皮下出血。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多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而曲张静脉正是长期门脉高压的结果。一旦大出血发生,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死亡率极高。

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意味着毒素清除功能严重受损。肝性脑病是晚期肝病的典型并发症,其核心机制是氨和其他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累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早期表现可能仅是注意力下降、睡眠节律改变,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统计显示,肝性脑病一旦进入昏迷期,病死率可超过70%。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饮酒者的肝脏损伤过程常常伴随免疫功能异常。

酒精对肠黏膜屏障有破坏作用,使得细菌内毒素更易进入门静脉系统,引发肝脏的炎症反应。

慢性炎症促使纤维母细胞活化,胶原沉积增加,加快肝纤维化的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从单纯脂肪肝到肝硬化的进程会比没有饮酒习惯的人更快。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营养不良的叠加效应。酒精在提供热量的同时缺乏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长期饮酒者的膳食往往不均衡,缺乏蛋白质和抗氧化营养素。

蛋白质不足会削弱肝细胞再生能力,抗氧化物质不足会让自由基损伤更加严重,双重作用下肝脏更容易失代偿。

国际临床数据提示,低体重指数(BMI

酒精对心血管和胰腺等其他器官的损害也会间接影响肝脏预后。

例如,酒精性心肌病可导致低灌注状态,使肝脏血流量下降,加重缺血性损伤;酒精性胰腺炎则可能造成胆道梗阻,引发胆汁淤积性肝损害

这种多器官受累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常常在病程晚期集中爆发。

戒酒是阻止肝损伤进展的核心措施,但对于已经出现肝衰竭先兆的人,仅靠戒酒并不足以逆转。需要结合营养支持、药物干预以及在必要时考虑肝移植评估。

研究表明,即使在失代偿性肝硬化阶段,戒酒仍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这说明干预越早越好,但也证明延迟处理会让风险不可逆地增加。

如果长期饮酒者在影像学检查中肝脏结构尚未出现明显硬化,但实验室指标已经提示合成功能下降,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距离肝衰竭还有充足缓冲期?

从现有临床观察来看,这种推测并不可靠。功能性衰退一旦被触发,进展速度可能远超预期,尤其在合并一次急性打击时更为明显。

常见诱因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一次性大量饮酒、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或突发的大出血事件。

这些因素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肝脏代谢和解毒负担,使本已受损的肝细胞迅速耗尽代偿能力。

临床上,这种状态被称为“急性加重期”,特点是从相对稳定直接过渡到失代偿阶段,表现为腹水骤增、黄疸急剧加深、凝血功能明显恶化,甚至出现肝性脑病。

影像学未见典型硬化并不等于病变轻微,因为功能障碍往往先于结构改变。实验室提示白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胆红素升高时,就意味着高危状态已到来。

此时若延迟干预,病情可能在数周甚至数天内恶化至不可逆的肝衰竭阶段,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需要立即启动全面评估和针对性治疗,包括控制诱因、优化营养支持、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以及必要时转入肝移植评估通道。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