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护长开好科务会,体现的是护士长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业务能力,更有执行力的具体体现。护士长开好科务会,能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和护理质量。
护士长科务会怎么开,是每一个护士长需要考量的现实命题。
护长开好科务会,体现的是护士长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以及业务能力,更有执行力的具体体现。护士长开好科务会,能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和护理质量。
护士长在平时,就要做好科务会的准备和储备,以期圆满开好本科室的科务会。
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科务会具体步骤和脉络,护士长看后,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开好科务会的工作思路。
一、必要的准备工作
1. 目的与主题
护士长自己思路要清晰:本次科务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近期跌倒事件分析、新仪器操作规范培训、排班优化讨论、满意度反馈整改等)?
本次会议需要传达什么信息(如:医院新规、护理部要求、质控结果通报等)?
需要做出什么决策(如:耗材管理方案、流程改进方案等)?
特别注意:每次会议主题不宜过多,1-3个为宜,确保护士们深度讨论。
2. 制定议程
列出具体议题,预估每个议题所需时间。明确每个议题的负责人(汇报人/主持人)。明确每个议题的预期目标(信息通报、讨论、决策)。
3. 收集资料与数据:
提前阅读医院或护理部相关文件。围绕议题收集相关数据(质控指标、不良事件报告、工作量统计、满意度调查结果、培训记录等)。
准备必要的分析报告或PPT。
4. 确定人员与时间:
核心成员:护士长、副护士长、各护理小组组长/责任护士、教学/质控/感控护士等骨干,以及重点相关护士等。根据需要,可邀请相关医生、技师、后勤人员(如涉及跨部门协作)。
时间安排:选择尽量多核心成员能参与的时间(避开高峰时段、夜班后),考虑轮班制特点。提前在科室微信工作群通知,确保参会人员知晓。
5. 发布会议通知:
提前至少1-2天发出通知(书面、微信群等)。
包含会议时间、地点、时长、议程、需要提前阅读的材料或思考的问题。强调大家要准时参会,做好发言准备。
对于会议通知,护士长可制成模板,每次套用一下,更新一下主题和时间即可。这样更省事,也更规范。
二、会中把控(确保聚焦科会主题)
1. 准时开始,把控节奏:
护士长(或主持人)准时宣布会议开始,重申会议目的和议程。
护士长作为组织者,要严格按照议程时间进行,避免跑题或过度延长某个议题。
2. 营造积极开放的氛围:
鼓励发言:明确表示欢迎不同意见和建设性建议。
专注倾听:主持人确保每个人发言时不受干扰,护士长带头严肃、认真倾听。
求同存异:尊重不同观点,引导理性讨论,避免人身攻击或消极抱怨。这其中,护士长要把握好,发现不良苗头,及时打断,拉回正题。
聚焦问题解决:引导讨论从“发生了什么”转向“我们如何解决/改进”。
3. 有效引导与主持:
清晰陈述每个议题的背景和目标。
控制发言时间,确保大家有机会表达(必要时可点名或轮询)。
及时总结讨论要点,确认共识。
适时打断跑题或冗长发言,拉回主题(这时候,护士长的会议把控能力又要及时出现了)。
对争议性话题进行梳理,引导达成决议或明确下一步(下一次科务会主题)讨论方式。
4. 促进护士全员参与:
可采取轮流发言、小组讨论(针对复杂问题)、头脑风暴等方式。
鼓励护理骨干发言,也主动询问较少发言护士的意见。
可利用白板、投影等可视化工具记录讨论要点和决策。
5. 明确决策与行动计划:
决策:讨论后,护士长(或主持人)应明确决策结果(少数服从多数?护士长拍板?需上报?)。清晰记录决策内容。
制定行动计划,对每个决策或待办事项,明确以下脉络:
1)做什么(What): 具体任务。
2)谁负责(Who): 明确负责人(可多人)。
3)何时完成(When):明确截止日期。
4)所需资源(Resource):如有需要。
5)如何跟进/汇报 (Follow-up):明确反馈机制。
其间,护士长要一一确认负责人是否清楚任务和要求。
三、会后闭环管理(确保会议效果)
1. 整理并分发会议纪要:
护士长做总结发言,并做好会议记录,留下管理痕迹。
及时性:会后24-48小时内发出。
内容清晰:包含会议时间、地点、参会/缺席人员、讨论要点、明确决策、具体行动计划(Who, What, When)。
发送范围:参会人员、需要知晓的未参会人员(如相关轮休护理骨干)、必要时抄送护理部或相关科室。
2. 跟进行动计划的执行:
护士长或指定人员(如副护士长、质控护士或小组长)负责跟踪各项行动计划的进展。
在下次会议开始时,简单回顾上次会议行动计划的完成情况。这是提升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执行力的关键。
对未完成项了解原因,提供支持或调整计划。
3. 沟通与反馈:
确保会议决策和相关信息有效传达给所有班次、所有相关护理人员(可通过交接班、微信群、公告栏等)。
鼓励护士对会议决议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反馈和建议。
四、提升会议效能的特别技巧
1. 时间管理:
设定明确时长(如0.5-1.5h),并严格遵守。
可考虑“站立短会”模式,处理日常快速协调事项。
2. 聚焦核心问题:
避免科务会成为护士们的“信息垃圾桶”或“抱怨大会”。会前收集问题,筛选出真正需要集体讨论的关键议题。
3. 善用工具:
PPT:用于数据展示、政策解读、流程讲解。
白板/电子白板:实时记录讨论、脑暴点子、梳理思路。
会议管理软件/在线文档:共享议程、材料、实时记录、分配任务。
4. 关注轮班特点:
重要决议和核心信息,确保通过有效途径(如会议纪要、骨干传达、交接班)覆盖到所有班次人员。
必要时,可考虑在主要班次交接时召开非常简短的“微科务会”传达核心信息。
5. 以身作则:
护士长准时、充分准备、认真倾听、有效主持、及时跟进,是高效会议的基石。
6. 定期评估与改进:
征求护理团队成员对会议效率和形式的反馈。
反思:会议是否达到目标?时间是否有效利用?参与度如何?决议是否落实?
根据反馈不断调整会议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站立短会、微科务会。
后记
以上是一个较为正式、时长较长的科务会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工作思路。但笔者更倾向于“站立短会”、“微科务会”的实践,因为护士们的时间太宝贵了。
护士长作为会议的核心组织者和领导者,其准备度、主持能力和执行力直接决定了科室护理科务会的成效。熟练掌握和运用会议开展方法和技巧,助力本科室科务会顺利开展,让科务会真正成为推动科室护理工作持续改进、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强力引擎!
图文来源:纳洛酮的护理天地
文章作者:张凤霞
本期责编:仇家兴
来源:现代护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