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门诊中,遇到一位姓戴的女士前来复诊,她也算是老朋友了,前后在我这里调理了半年时间。这次来,戴女士的气色非常不错,困扰她十多年的结节问题,终于取得了明显成效。
前几天门诊中,遇到一位姓戴的女士前来复诊,她也算是老朋友了,前后在我这里调理了半年时间。这次来,戴女士的气色非常不错,困扰她十多年的结节问题,终于取得了明显成效。
戴女士的情况是临床上非常典型的“一人多结节”体质。初诊时,她的病例报告相当“复杂”:
其甲状腺多发结节已存在10年之久,其中右侧最大的一个直径接近1.8厘米,TI-RADS3类。由于位置原因,这个结节通过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到。此外,她的左乳也有一个直径接近0.5厘米的乳腺结节,BI-RADS3类。右下肺胸膜下还有一个直径约0.5厘米的肺结节。
甲状腺、乳腺、肺,这三处看似孤立的病灶,在西医体系下分属不同专科。但在中医的整体观念下,它们往往指向同一个病理根源。
在详细问诊中,一个关键线索浮出水面:戴女士长期受排便问题困扰,呈现出排便困难、大便不成形且规律性差的特点,这是脾虚的典型表现。
脾主运化,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中枢。一旦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职,体内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便无法正常输布,进而凝聚成无形的“痰湿”。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痰湿随气血流窜全身,停于颈前则为甲状腺结节,聚于乳络则为乳腺结节,留滞于肺则为肺结节。
因此,戴女士身体多处长结节,其根源在于脾虚湿盛。这就像是一片好好的土壤被毒害了,只能滋生恶果。若不扭转土壤的性质,则恶果的根源就不会断绝,只会越长越多。
应对这种情况,绝不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总是追着结节去切,按下葫芦浮起瓢,结果还是难以摆脱困境。想解决这个难题,必须标本兼治。
基于此,我为戴女士制定了以“健脾益气,化痰散结”为核心的治疗方案。健脾益气以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截断痰湿生成的源头;化痰散结以逐步消解已形成的结节。
经过数月的持续调理,戴女士此次复诊时,整体状态已大为改观。甲状腺处那个触感明显的结节,现在已经摸不出来了,说明体积发生明显缩小。更重要的是,长期困扰她的消化及排便问题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由于年初刚做过肺部CT,戴女士打算年底再进行全面复查,相信那时候会有好消息传回来。
中医始终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患者只关注结节的大小,却忽略了如消化异常、身体乏力等看似无关的“信号”。殊不知,这些正是身体“内环境”失衡的警示,是结节产生的土壤。
来源:中医内科冯春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