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韩国社会正面临着极右翼势力带来的深层撕裂。尹锡悦执政时期滋生的极右翼群体,以反民主为核心诉求,否定选举合法性、冲击司法体系、甚至针对在韩中国人进行骚扰,更通过编造 “中国干涉韩国内政” 等谣言破坏中韩关系。这些势力如同社会病毒,渗透到各个领域传播极端思想,却在
韩国社会正面临着极右翼势力带来的深层撕裂。尹锡悦执政时期滋生的极右翼群体,以反民主为核心诉求,否定选举合法性、冲击司法体系、甚至针对在韩中国人进行骚扰,更通过编造 “中国干涉韩国内政” 等谣言破坏中韩关系。这些势力如同社会病毒,渗透到各个领域传播极端思想,却在李在明上台后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李在明的犹豫不难理解:右翼内部正处于分裂状态 —— 既有相对理性的保守派,也有狂热的尹锡悦支持者,甚至出现像李俊锡这样拉拢反权威年轻人的分支。
维持这种分裂,似乎能减少执政阻力,避免直接对抗。但从长远看,这种 “放任” 无异于养虎为患。极右翼的造谣逻辑一旦形成惯性,今天针对中国,明天可能针对任何群体,最终将韩国推向彻底的对立。
更值得警惕的是,韩国极右翼正与美国右翼势力勾连,模仿特朗普与 “MAGA” 运动的互动模式。
美籍韩裔右翼人士凭借虚假身份在韩散布关于李在明的恶意谣言,却未受到实质性约束。这种外部势力介入的苗头,不仅加剧韩国内部撕裂,更可能让韩国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对李在明而言,如何在避免激化矛盾的前提下,以法律和舆论手段遏制极右翼蔓延,是重塑社会共识的第一道关。
韩国经济正处在 “内外交困” 的关键节点。企业界对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忧心忡忡,大韩商务会议所等机构多次呼吁尽快稳定对外经济关系。
李在明政府虽有意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却面临着两难:既要避免与日本的协议形成 “对比劣势”,又要应对美国的高压谈判 —— 从日美协议来看,韩国很可能需要接受关税下调至15%、向美投资3500亿美元并购买1000亿美元能源产品的条件。
与此同时,对华经济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尹锡悦时期的 “脱华” 倾向让韩国企业错失了中国市场的增长红利,而中国在新能源、AI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已让韩国感受到产业竞争的压力。
韩国舆论近期的转向颇具深意:从汽车到核电,越来越多的专业频道开始正视中国的技术进步,股民通过香港市场购买中国股票的行为,也折射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李在明的任务,是将 “中国议题” 从政治对立拉回经济合作的轨道。通过扫清韩国企业进入中国供应链的障碍,借助中韩在半导体、制造业等领域的互补性做大经济蛋糕,既能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也能为弥合社会分裂提供物质基础。
但这需要突破 “对华合作即妥协” 的舆论陷阱,让民众明白:健康的中韩经济关系,是韩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南北关系的重构,是李在明政府无法回避的挑战。随着朝鲜明确提出 “两国论”,拆除统一象征建筑、切断南北通路,金大中时期的 “阳光政策” 已失去现实基础。
朝鲜的逻辑清晰而直接:韩国政府的周期性更替,让任何南北协议都可能在右翼上台后被推翻,不如彻底割裂,以规避风险。
面对这一局面,李在明团队正释放新信号:统一部拟更名为 “半岛和平部”,去掉 “统一” 二字,暗含着从 “追求统一” 向 “维持和平” 的转向。
这一调整看似微妙,实则是对现实的妥协 —— 既然短期内统一无望,不如先聚焦于降低半岛紧张局势。对韩国而言,这意味着无需再以经济利益换取南北和解,更能减少对美驻军的 “安全依赖”,为调整美韩关系争取筹码。
但挑战依然存在:朝鲜对韩国政府的信任度极低,而韩国国内仍有不少人执着于 “同民族” 叙事。
李在明需要在舆论上逐步引导民众接受 “和平优先于统一” 的现实,通过建立南北经济合作的新框架(如以 “半岛和平” 名义开展项目),为长期稳定打下基础。这不仅能降低东北亚的安全风险,也能让韩国从 “南北对抗” 的内耗中解脱出来,专注于自身发展。
韩国的深层问题,藏在医疗、教育、人才分配的结构性矛盾中。尹锡悦时期的医疗改革因医学生罢工而搁置,李在明上台后虽让医学生复工,却埋下了隐患:医疗资源集中于首尔、优秀人才扎堆医疗行业的现状未变,十年后资源缺口可能集中爆发。
更严重的是,人才过度流向医疗和首尔,导致理工科领域吸引力下降,除高端半导体外,韩国在多数产业已被竞争对手赶超。
这种 “虹吸效应” 正在侵蚀韩国的产业根基。高端半导体虽仍是 “护国神山”,但技术追赶的速度远超预期,若不能及时培育新的产业优势,韩国将失去国际竞争力的支点。
李在明需要推动的,是一场 “痛苦的改革”:通过政策引导人才流向理工科和地方,打破 “唯首尔”“唯医疗” 的资源分配惯性;在医疗领域建立更可持续的体系,避免短期妥协牺牲长远利益。
这些改革注定会遭遇阻力,却关乎韩国的国运。正如金大中所说,优秀的领导者需要 “领先民众半步”—— 李在明若想不负历史机遇,就必须在任期内迈出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步,为韩国的长远发展扫清障碍。
从遏制极右翼到平衡经济关系,从重构南北定位到推进深层改革,李在明案头的清单,每一项都考验着执政智慧。韩国正站在转折的十字路口,能否抓住契机走出内耗、重塑活力,不仅关乎其自身发展,也将影响整个东北亚的格局。
来源:小志一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