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奶奶被送进养老院,默默收拾东西,一周后儿子收到通知呆住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09 13:45 3

摘要:87岁的李奶奶坐在老旧的木椅上,望着儿子刘建国忙碌地收拾着她的行李。养老院的接送车已经在楼下等了半小时,可她依然一动不动。

87岁的李奶奶坐在老旧的木椅上,望着儿子刘建国忙碌地收拾着她的行李。养老院的接送车已经在楼下等了半小时,可她依然一动不动。

"妈,东西都收拾好了,该走了。"刘建国避开母亲的眼神,声音有些发颤。

李奶奶缓缓起身,最后看了一眼住了三十年的老房子,什么话也没说,默默跟着儿子下了楼。

一周后,刘建国正在公司开会,手机突然响起。当他听到电话里传来的消息时,整个人瞬间僵住了,手机"啪"地一声摔在地上...

01

两个月前,刘建国的生活还算平静。他在一家国企做中层管理,妻子赵晓芳在银行上班,12岁的儿子刘小宇正在重点中学读初一。三代同堂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算和谐。

直到那天晚上,一切都变了。

"建国,你过来一下。"赵晓芳从厨房探出头,脸色阴沉得可怕。

刘建国放下报纸,心里咯噔一下。结婚十五年,他太了解妻子这个表情意味着什么。

"怎么了?"他走进厨房,看到赵晓芳手里拿着一张银行对账单。

"你看看,这个月又超支了两千多。"赵晓芳把单子拍在桌上,"房贷五千,小宇的补习费三千,生活费两千,你妈的药费又是一千多,我们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才一万二,你算算还剩多少?"

刘建国拿起对账单,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他头疼。自从去年老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各种慢性病的药费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很正常..."

"正常?"赵晓芳打断他,压低声音,"你知道她上个月又买了什么吗?两百块钱的燕窝!说是要补身体。咱们自己都舍不得买的东西,她倒是挺舍得。"

"那点燕窝能花多少钱?"

"不是钱的问题!"赵晓芳的声音有些激动,"她老是忘记关煤气,上次差点出事。还有,小宇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她总是在客厅看电视,声音开得老大,孩子怎么专心学习?"

刘建国沉默了。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他总是选择性忽视。

"还有,她那些老毛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每次都要我请假陪着。银行那边已经有意见了,再这样下去,我这个工作都保不住。"

刘建国揉了揉太阳穴。妻子说的都是事实,可那是自己的母亲啊。

客厅里传来电视的声音,是李奶奶在看新闻联播。老人家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收看,雷打不动。

"建国,我不是不孝顺,但咱们也得为孩子的将来考虑啊。小宇明年就要中考了,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以后怎么办?"赵晓芳的语气软了下来,"我听说望山养老院不错,护理专业,医疗条件也好,比咱们在家照顾要强多了。"

望山养老院,刘建国当然听说过。市里最好的私立养老院之一,但费用也不便宜,每月至少要三千块。

"那费用..."

"还是比在家省钱。你算算,她的药费、营养费,还有我经常请假的损失,一个月下来绝对不止三千。再说,那里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她的身体更有好处。"

刘建国心里五味杂陈。理智告诉他,妻子说得有道理,但感情上他怎么也过不了这道坎。

"我再想想。"

"还想什么?"赵晓芳有些急了,"小宇的补习班又要涨价了,咱们房贷还有十年才能还完。你是想让全家都跟着受苦,还是做点明智的决定?"

正说着,客厅里传来咳嗽声。李奶奶又开始咳了,这个毛病从去年冬天就一直不好。

刘建国走到客厅,看到母亲正在用手帕捂着嘴咳嗽,脸色有些发白。

"妈,您没事吧?要不明天再去医院看看?"

李奶奶摆摆手。"没事,老毛病了,咳两声就好了。"她看了一眼厨房的方向,然后压低声音,"建国啊,我听到你们说话了。"

刘建国心里一惊,不知道母亲听到了多少。

"妈..."

"你别为难。"李奶奶拍拍儿子的手,"我知道你们辛苦。晓芳说得也没错,我这个老太婆确实给你们添麻烦了。"

"妈,您别这么说。"

李奶奶笑了笑,那笑容里有种让人心疼的无奈。"我活了八十七年,什么没见过?养老院也挺好的,有人照顾,我也不用担心给你们添负担。"

刘建国喉咙发紧,一时说不出话来。

"就是..."李奶奶犹豫了一下,"能不能让我在家再住几天?我想把一些东西整理整理。"

"妈,您想住多久都行。"

"不用多久,一个星期就够了。"

一个星期后,刘建国联系了望山养老院。电话里,院长王主任的声音很温和。

"我们这里环境不错,护理也很专业。您母亲这个年纪,确实需要专业的照顾。"

"那费用方面..."

"普通护理是每月三千二,如果身体有特殊情况需要特护,会适当增加一些。不过您放心,我们这里医疗条件很好,老人家在这里会很安心的。"

挂了电话,刘建国长长地叹了口气。

那一周里,李奶奶格外安静。她每天都在收拾东西,动作很慢,但很仔细。有时候刘建国路过她的房间,会看到老人家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一张老照片发呆。

"妈,您在看什么?"

"没什么,一些老照片。"李奶奶赶紧把照片收起来,"都是没用的东西,不用带走。"

刘建国想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了。

这一周里,赵晓芳明显轻松了很多。她甚至开始规划老人房间的用途。

"等妈走了,这个房间可以给小宇当书房。你看,光线多好,比他现在那个小房间强多了。"

刘建国没有接话。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面对母亲,每次看到老人家那双浑浊但依然慈祥的眼睛,心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周末的时候,邻居王大妈来串门。

"建国啊,听说你妈要搬走?"

"嗯,去养老院。"刘建国有些不自然。

"哎,现在的年轻人压力确实大。"王大妈叹了口气,"不过你妈这个人真是好,前几天我家小孙子生病,她还特意炖了鸡汤送过来。"

"是吗?"

"她说小孩子生病了就要多喝汤,补充营养。你妈这辈子就是心善,总是想着别人。"王大妈摇摇头,"可惜啊,好人不长寿。"

"王阿姨,您别乱说。"

"哎,不是乱说。你妈身体确实不太好,我看她最近瘦了不少。昨天在楼下遇到她,走路都有些不稳。"

刘建国心里一紧。母亲最近确实瘦了,但他以为只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

"不过去养老院也好,那里有专业的护士,比咱们自己照顾要强。"王大妈话锋一转,"就是费用不便宜吧?"

"还行。"

"你妈这辈子节俭惯了,应该有些积蓄吧?"

刘建国愣了一下。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母亲的退休金不多,除了日常花销和医疗费,应该也存不下什么钱。

"她能有什么积蓄,退休金才两千多。"

"那倒也是。"王大妈点点头,"不过你妈人好,肯定会有好报的。"

02

送母亲去养老院的那天,刘建国特意请了半天假。

李奶奶收拾得很简单,就一个小皮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些常用药品。她坚持不要刘建国帮忙,自己慢慢地把东西一件一件放进箱子里。

"妈,您就带这些?"

"够了,去那里又不是搬家,带太多东西也没用。"李奶奶合上箱子,"你们年轻人工作忙,不用总是惦记我。我在那里会照顾好自己的。"

养老院的接送车是一辆白色的面包车,司机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很客气。

"李奶奶,您坐好了,咱们这就出发。"

李奶奶上车前,最后看了一眼楼上的窗户。刘建国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是她住了三十年的房间,窗台上还放着她亲手养的那盆君子兰。

"妈,您放心,花我会帮您浇的。"

李奶奶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望山养老院坐落在市郊,环境确实不错。院子里种着各种花草,还有一个小池塘,几只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

院长王主任亲自出来迎接,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说话很温和。

"李奶奶,欢迎您来到我们这里。这里就是您的新家了。"

"谢谢。"李奶奶的声音很小。

"您先别急着客气,我带您去看看房间。"王主任搀扶着李奶奶,"我们这里的房间都是双人间,您的室友是赵奶奶,人很好相处。"

房间在三楼,不大但很干净。两张单人床,两个小柜子,还有一个共用的小桌子。靠窗的那张床上坐着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看到李奶奶进来,赶紧站起来。

"您就是新来的李奶奶吧?我是赵秀芳,以后咱们就是室友了。"

"您好,我叫李素珍,以后请多多关照。"

"都是老姐妹,别客气。"赵奶奶很热情,"您这张床靠窗,通风好,光线也好。我年纪小,睡里面那张就行。"

刘建国在旁边听着,心里稍微放了点心。室友看起来人不错,母亲应该不会太孤单。

"妈,您先熟悉一下环境,有什么需要的随时给我打电话。"

"知道了,你回去吧,别耽误工作。"李奶奶坐在床边,开始整理那个小皮箱。

"那我走了,过几天再来看您。"

"不用经常来,路远的。"

刘建国走到门口,回头看了看。母亲正在和赵奶奶说话,表情很平静,好像已经接受了这个新环境。

离开养老院的路上,刘建国的心情复杂。一方面,他为找到了这么好的养老院而庆幸;另一方面,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第二天,护工小张来上班时,李奶奶已经起床了。老人家坐在窗边的椅子上,静静地看着院子里的花草。

"李奶奶,您起得真早。"小张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刚从护理学校毕业,说话很温柔。

"习惯了,在家的时候也是这个点起床。"

"那您饿不饿?食堂已经开始准备早餐了。"

"不急,我等等室友一起去。"

小张有些意外。一般新来的老人都需要适应期,像李奶奶这样很快就融入环境的并不多见。

"李奶奶,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随时告诉我。我是您的责任护工,专门负责照顾您。"

"谢谢你,小姑娘。不过我身体还行,不用特意照顾。你们年轻人工作辛苦,我能自己做的事情就不麻烦你们了。"

小张心里暖暖的。遇到这样体贴的老人,工作起来也特别有动力。

早餐时间,李奶奶和赵奶奶一起去了食堂。养老院的食堂不大,能坐下四十多个人。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说有笑。

"李奶奶,来来来,坐这里。"赵奶奶拉着李奶奶坐到一张桌子旁,"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王奶奶,那位是张爷爷,都是老邻居了。"

"大家好。"李奶奶点头致意。

"李奶奶看起来身体不错啊,多大年纪了?"王奶奶问道。

"八十七了。"

"比我还大两岁呢,真看不出来。"王奶奶笑着,"您儿女呢?"

"就一个儿子,在城里工作。"

"现在的年轻人都忙,能理解。"张爷爷插话,"我们在这里住着也挺好,有人照顾,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李奶奶默默地吃着早餐,偶尔点点头附和几句,但说得不多。

饭后,赵奶奶带着她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咱们这里活动挺丰富的,上午有太极拳,下午有棋牌室,晚上还有电视。"

"都挺好的。"

"李奶奶,您以前住哪里?"

"就在市里,跟儿子一家住在一起。"

"那怎么想着来养老院了?"

李奶奶停下脚步,看了看远方。"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我这个老太婆在家也是添麻烦。这里挺好的,清静。"

赵奶奶似乎听出了什么,没有再继续问下去。

下午,李奶奶去了棋牌室。里面有十几个老人在打牌、下棋,气氛很热闹。

"李奶奶,您会打麻将吗?"一个老太太问道。

"会一点,不过技术不好。"

"没关系,咱们就是图个乐,不赌钱的。"

李奶奶坐下来,和其他三个老人开始打牌。她的牌技确实一般,输多赢少,但一直笑呵呵的,从不抱怨。

"李奶奶真是好脾气,输了这么多把还这么高兴。"

"输赢不重要,大家一起玩得开心就行。"李奶奶胡了一把小牌,"再来一局。"

晚上,回到房间后,赵奶奶忍不住问道:

"李奶奶,您在家的时候也经常打麻将吗?"

"不常打,偶尔和邻居们玩玩。"李奶奶坐在床边,拿出一个小包,里面装着她的药。"我这个人比较安静,不太喜欢热闹。"

"那您今天怎么去打牌了?"

李奶奶笑了笑:"既然来了这里,就要适应这里的生活。大家都是老人,相互陪伴挺好的。"

赵奶奶看着李奶奶分药的动作,心里有些触动。老人家的药很多,分成好几个小盒子,每种药都标得很清楚。

"您这身体..."

"老毛病,高血压、糖尿病,还有些心脏问题。"李奶奶平静地,"年纪大了都这样,习惯了。"

"那您儿子知道吗?"

"知道,不过年轻人工作忙,我不想让他们太担心。"

第三天,李奶奶主动帮助食堂的工作人员收拾餐具。

"李奶奶,您这是干什么?这些活儿我们来就行了。"食堂的师傅有些不好意思。

"没关系,我闲着也是闲着,能帮点忙就帮点忙。"

"那怎么能行?您是来享福的,不是来干活的。"

"我这个人闲不住,做点事情对身体也好。"李奶奶坚持要帮忙,"您就让我做点简单的事情吧。"

师傅拗不过她,只好让她帮忙擦擦桌子。

消息很快传到了王主任那里。她特意来找李奶奶谈话。

"李奶奶,听说您主动帮忙干活?"

"就是擦擦桌子,没干什么重活。"

"您的好意我们理解,但您是来享受服务的,不是来工作的。"王主任温和地,"您这样,其他老人怎么想?"

"我没想那么多,就是习惯了干活,闲着不舒服。"

王主任仔细观察着李奶奶的表情,发现老人家并不是在客套,而是真的想要帮忙。

"这样吧,如果您实在闲不住,可以帮忙照顾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但是餐厅的活儿您就别干了,好吗?"

"行,我听您的。"

就这样,李奶奶开始"非正式"地照顾其他老人。她会帮助轮椅上的张爷爷推到花园里晒太阳,会陪伴刚刚失去老伴的孙奶奶聊天,会给视力不好的刘爷爷读报纸。

"李奶奶真是个好人,自己身体都不太好,还总是帮助别人。"护工小张和同事们议论。

"是啊,这样的老人不多见。一般新来的都是各种不适应,各种抱怨,她倒好,比我们还上心。"

"她儿子也真是的,这么好的母亲怎么舍得送到养老院?"

"现在的年轻人都这样,工作压力大,照顾不了老人。"

一周很快过去了。李奶奶已经完全融入了养老院的生活。她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休息,作息很规律。白天会参加一些活动,但更多时候是在帮助其他老人。

院长王主任对她的印象越来越深刻。这个老人身上有种特殊的气质,说不清楚是什么,但就是让人觉得不一般。

03

送走母亲后的第一天晚上,刘建国失眠了。

他躺在床上,脑子里不停地回放着白天的画面。母亲坐在养老院那张陌生的床上,表情平静得让人心疼。她甚至没有要求他多陪一会儿,只是淡淡地让他回去工作。

"你怎么了?翻来覆去的。"赵晓芳被吵醒了。

"没事,可能是白天累了。"

"妈那边应该没问题吧?养老院环境看起来不错,而且还有专门的护工照顾。"

"嗯。"刘建国翻了个身,背对着妻子。

"你别想太多了,这是最好的选择。妈在那里会比在家里更安全,也更舒适。"

刘建国没有回答。他想起下午离开时,母亲站在窗口送他的情景。老人家没有哭,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舍,但那种平静反而更让人难受。

第二天上班,刘建国明显心不在焉。

"老刘,你今天怎么了?开会的时候一直在走神。"同事老李在办公室里问他。

"没什么,家里有点事。"

"什么事?看你愁眉苦脸的。"

刘建国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送母亲去养老院的事情了老李。

老李听完,沉默了好一会儿。

"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有时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老李叹了口气,"我爸去年也是这样,身体越来越差,我们照顾不过来,最后也送到了养老院。"

"你当时是什么感受?"

"说不难受是假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好了。而且你想想,专业的护理肯定比咱们在家照顾要强。我爸现在在养老院过得挺好,身体状况也稳定了。"

"是吗?"

"真的。你别太有心理负担,这是为了老人好,也是为了你们好。"老李拍拍他的肩膀,"不过你要经常去看看,别让老人家觉得被遗弃了。"

晚上回到家,刘建国发现家里确实安静了很多。以前这个时候,母亲会在厨房忙活着准备晚饭,客厅里会传来新闻联播的声音。现在,只有赵晓芳在帮儿子检查作业的声音。

"爸,奶奶什么时候回来?"儿子刘小宇突然问道。

刘建国愣了一下:"奶奶...奶奶在养老院住着,暂时不回来了。"

"为什么?奶奶生病了吗?"

"不是,就是...养老院有专门的人照顾奶奶,比在家里好。"

刘小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我们什么时候去看奶奶?"

"这个...过几天吧。"

赵晓芳插话:"小宇,你现在功课这么紧,哪有时间去养老院?好好学习才是正事。"

"可是我想奶奶了。"

"想奶奶就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让奶奶高兴。"

刘小宇不再说话,低头继续写作业。刘建国看着儿子的背影,心里又是一阵难受。

第三天,刘建国决定给母亲打个电话。

"妈,您在那边还好吗?"

"挺好的,这里环境不错,大家也很友善。"李奶奶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

"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

"没有,护工小姑娘很细心,医生也很专业。你不用担心我。"

"那...那我过几天去看您?"

"不用特意跑,你工作忙。我在这里很好,你们安心工作就行。"

挂了电话,刘建国心里更加复杂。母亲越是这样懂事,他越是觉得愧疚。

第四天晚上,邻居王大妈来敲门。

"建国,你妈走了几天了?"

"四天了。"

"我今天路过养老院,想着去看看她,但是忘记问房间号了。"

刘建国心里一暖:"王阿姨,您真是有心了。"

"都是老邻居了,你妈人那么好,我当然要去看看。"王大妈顿了顿,"不过说起来,你妈这几年确实不容易。"

"怎么说?"

"你们可能不知道,你爸去世后,你妈经常一个人在楼下坐到很晚。有时候我晚上倒垃圾,看到她一个人坐在花园里发呆。"

刘建国从来不知道这件事:"她为什么不回家?"

"她说在家里呆着闷得慌,想一个人静静。你想想,和老伴生活了那么多年,突然一个人了,心里得多难受。"

"那她怎么从来没跟我们?"

"你妈就是这样的人,什么事都自己承受,从来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王大妈摇摇头,"她最常说的话就是,'孩子们已经够辛苦了,我这个老太婆不能再给他们添负担'。"

刘建国的眼眶有些湿润。

"还有啊,你妈身体其实比你们想象的要差。前段时间她在楼下晕倒过一次,幸好被路过的小王发现了。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血压太高,让她多休息,少操劳。"

"什么时候的事?她怎么没告诉我们?"

"就上个月的事。她说不要告诉你们,怕你们担心影响工作。"王大妈叹了口气,"你妈啊,这辈子就是太为别人着想了。"

当天晚上,刘建国又失眠了。母亲晕倒的事情让他震惊,更让他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了解是多么肤浅。

04

第五天,刘建国在公司心不在焉,被领导批评了。

"老刘,你最近状态不太对啊,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

"没有,就是有点累。"

"如果真有事,你就请假处理。工作重要,但家庭也重要。"

下班后,刘建国决定去一趟养老院。他没有提前通知,想给母亲一个惊喜。

到了养老院,已经是傍晚六点多。食堂里老人们正在吃晚饭,刘建国很快找到了母亲。

让他意外的是,母亲正在帮助一个坐轮椅的老爷爷喝汤。她动作很轻柔,还时不时地和老爷爷说话。

"张爷爷,这汤有点烫,您慢点喝。"

"谢谢李奶奶,麻烦您了。"

"不麻烦,我们都是一家人。"

刘建国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心里五味杂陈。母亲在家的时候,从来没有人需要她照顾,反而是她处处小心,生怕给家人添麻烦。现在在这里,她却又开始照顾别人。

"建国?"李奶奶看到了儿子,有些意外,"你怎么来了?"

"我想您了,过来看看。"刘建国走过去,"妈,您在干什么?"

"张爷爷手有些不方便,我帮他一下。"李奶奶擦擦手,"你吃饭了吗?"

"吃了。"刘建国撒谎,他其实一口也没吃。

"那陪我坐一会儿。"

他们来到院子里的凉亭,夕阳西下,很安静。

"妈,您在这里真的还好吗?"

"挺好的,比我想象的要好。"李奶奶看着远方,"这里的老人们都很友善,护工也很负责。"

"那您...会不会想家?"

李奶奶沉默了一会儿:"想家是肯定的,但是我知道这样对大家都好。"

"妈..."

"建国,你不要有负担。"李奶奶转过头看着儿子,"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什么都看开了。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我不能总是依赖你们。"

"您不是依赖,您是我妈,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

"话是这么,但现实不是这样。"李奶奶笑了笑,"晓芳说得对,小宇正在关键时期,你们的重心应该在他身上。我这个老太婆,能不添麻烦就不添麻烦。"

刘建国心里更加愧疚。母亲越是这样懂事,他越觉得自己不孝。

"再说,我在这里也不无聊。"李奶奶指指食堂的方向,"刚才那个张爷爷,他儿子在国外,一年都见不到一次面。还有我室友赵奶奶,她儿子就在本市,但是工作太忙,一个月都不来一次。比起他们,我已经很幸福了。"

"妈..."

"你能隔几天来看看我,我就很满足了。"李奶奶拍拍儿子的手,"好了,时间不早了,你回去吧。晓芳还在家等你呢。"

回家的路上,刘建国的心情沉重。母亲的话让他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最差的儿子,但这种"比较"并不能减轻他的愧疚感。

第六天,赵晓芳发现了刘建国的异常。

"你这几天是怎么了?吃饭也没胃口,晚上也睡不好。"

"没什么,就是有点累。"

"是不是因为妈的事?"赵晓芳直接问道。

刘建国没有否认。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赵晓芳有些无奈,"建国,你要想清楚,我们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妈在养老院比在家里更安全,更舒适。你这样纠结有什么意义?"

"我知道决定是对的,但是..."

"但是什么?你觉得愧疚?"赵晓芳打断他,"愧疚能解决什么问题?如果你真的觉得愧疚,那当初为什么要同意?"

"我..."

"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你就别再胡思乱想了。好好工作,多赚点钱,这样才能给妈更好的条件。"

"我昨天去看她了。"

"看了就看了,以后定期去看看就行了,但是别太频繁。"赵晓芳的语气有些冷,"我们都是大人了,要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第七天

,星期一,刘建国正在办公室开例会。会议进行到一半时,他的手机突然响了。

看到是养老院的号码,刘建国心里一紧。

"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他走出会议室。

"喂,您好,是刘建国先生吗?"电话里是院长王主任的声音。

"是我,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关于您母亲的情况,我需要和您当面谈谈。您方便过来一趟吗?"

"我妈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刘建国的声音有些发抖。

"您先别着急,您来了我再详细跟您说。"

"我马上过去。"

05

挂了电话,刘建国感觉腿都软了。他胡乱向领导请了假,开车飞速赶往养老院。一路上,他脑子里闪过各种可怕的想法。

刘建国冲进养老院三楼的房间,看到的场景让他彻底愣住了。

李奶奶的床铺整理得整整齐齐,床头柜上放着一封信,旁边还有一个陈旧的铁盒子。护工小张红着眼眶站在一旁,院长王主任神色凝重地看着他。

"刘先生,您母亲她..."王主任欲言又止,递过那封信,"这是她留给您的,还有这个盒子。"

刘建国的手剧烈颤抖着接过信封,上面用熟悉的字迹写着"建国亲启"四个字。当他打开信封,看到里面的内容时,眼泪瞬间模糊了双眼。

而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里,装着的东西更是让刘建国彻底崩溃了...

来源:不凡艺术家VMBzJn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