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问汉高祖刘邦手底下最会打仗的将军是谁,那肯定得是“兵仙”韩信,要是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很难坐上皇位。
要问汉高祖刘邦手底下最会打仗的将军是谁,那肯定得是“兵仙”韩信,要是没有韩信的帮助,刘邦很难坐上皇位。
但可惜天妒英才,韩信才三十三岁便去世了。
鬼谷子曾给韩信算过,说他本该有七十三年阳寿,但是会因为他自己做下的四件事,导致他少了四十年……
公元前203年,韩信带着兵马向东进发,想要拿下齐国。但是韩信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消息,齐国好像已经投降了。
原来,刘邦手下的重臣郦食其主动请命前往齐国,想要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投降。
郦食其是个有本事的人,他来到齐国之后,果真说服了齐王田广。
在接风宴上,郦食其直接就问齐王田广:“您知道天下百姓都向着谁吗?”
田广一看他这个架势,就知道他要开始当说客了,因此他很不耐烦地说了一句:“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郦食其一看他不上道,急忙用话去“勾引”他:“您不知道不行啊,要是知道的话,您就能保住齐国的社稷了。”
齐王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自己祖上传下来的江山,要是有办法保住齐国社稷,齐王倒是有兴趣听郦食其给自己上上课。
于是齐王就问郦食其:“你说天下百姓心向着谁呢?”
郦食其回答道:“汉王刘邦。”听到刘邦的名字,齐王顿时就没了兴趣,他还以为郦食其能说出什么高见来,结果到头来还是来给刘邦当说客。
齐王反问道:“为什么是刘邦呢?怎么就不能是项羽呢?”
接下来,郦食其就开始了一段在史书上都得写好几页的长篇大论。
大概意思就是说项羽哪里不好,刘邦哪里好,两者一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
你快点投降,齐国社稷就有了,要是不投降,身死国灭。
齐王田广还真被郦食其给忽悠了,他下令让齐国将士撤防,自己准备投靠汉王刘邦了。
此时韩信正在赶来的路上,他得知此消息后,便打算改道去往别处。
但是他身边的谋士蒯彻说:“您要是不去齐国,这功劳可就全是那个儒生的了,您甘心吗?”
韩信心里一想,觉得蒯彻说得有理,于是便趁着齐军撤防的时候,偷袭了齐国的城池,并且很快就打到了齐国的都城。
此时的齐王正在宫殿里跟郦食其一块喝酒,突然收到战报,说汉军打过来了,齐王大怒,认为是郦食其骗了自己,于是当即就把郦食其给杀了。
齐王杀了郦食其之后,彻底与刘邦决裂,于是他赶紧跑到项羽那里请求帮助。项羽觉得齐国是个好地方,要是让刘邦得到了,会对局势产生影响。
于是,项羽让自己的大将龙且带着二十万大军前去阻拦韩信。
有人给龙且献计,让龙且坚壁清野,坚守待战,同时再号召齐国的残余军队前来护驾,这样便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这计策确实不错,但是龙且不听,他觉得韩信只是从项家军里逃出去的一个毛头小子,自己根本没必要如此小心翼翼。
而且龙且在不久前打了败仗,他现在急需一次战功挽回自己的声誉。
龙且的大意正好给了韩信一个机会,韩信直接利用河水冲垮了龙且的大军,还擒杀了龙且。没有了龙且,项羽的军队也丧失了战斗力,韩信很快便拿下了整个齐国。
自韩信起兵以来,他已经解决了四个国家,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此时的韩信也有些飘了。因此他在给刘邦提建议的时候,也大胆了一些。
韩信认为齐国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如果齐国人要是知道齐王还活着,肯定会造反的。
因此,韩信建议刘邦设立一个“代理齐王”,代为管理齐国,这样就能保证齐国的安定了。而关于这个代理齐王的人选,韩信毛遂自荐,打算自己来担任。
韩信的这封信传到刘邦那里去后,刘邦差点气得掀了桌子,幸好萧何和陈平一人按住了一边。
刘邦刚想破口大骂,张良踩了踩他的脚,并趁机对他说:“现在还用得到韩信,不能禁止他称王,不如就封他个王位,让他先高兴高兴,防止出现变故!”
刘邦也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马上说:“韩信怎么能当代理齐王呢?要当就当个真的,我现在就封他为齐王!”
孙悟空表示,册封齐天大圣这招我可太熟了!不过此时的孙悟空应该还在赶去拜师的路上,没当上齐天大圣。
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对刘邦感激涕零,就算项羽派人来向他示好,他都丝毫不为所动,决心一直追随刘邦……
不久之后,项羽自刎于乌江边上,刘邦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但是在确认项羽已经死去的那一刻,刘邦的心中并没有放松下来,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庆祝战争的结束,而是赶到了韩信的兵营之中,夺取了韩信的兵权。
韩信虽然是“兵仙”,但是他打仗也需要兵权,刘邦此举就相当于将韩信给废了。
韩信既然没有了还手之力,刘邦就开始整他了,先是废掉他的齐王爵位,让他当楚王,然后甚至连王都不让他当了,直接将他降为了淮阴侯。
当然,刘邦也不是平白无故就降了他的爵位,刘邦还是找了理由的。
项羽手下有个武将叫钟离眛,此人跟韩信是好朋友,项羽死后,钟离眜就投奔了韩信。
刘邦知道这事以后,就来找韩信,让他交出项羽同党,于是韩信就把钟离眜杀了后交出去了。
韩信这次做错了,他不应该杀钟离眜的,他只要一口咬定,钟离眜是自己的朋友,不是什么项羽同党,刘邦便没有理由对他动手。
就算真的要交出钟离眜,也得活着给,否则刘邦直接就认为就会认为钟离眛的身上有韩信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是杀人灭口。
让韩信折寿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他在刘邦面前的自夸,也就是成语“多多益善”的典故。
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统领多少兵马?”
韩信实话实说:“大王您也就带十万人吧?”
刘邦有些生气,他又问道:“那你韩信能统领多少兵马?”
韩信说:“我自然是多多益善。”韩信的意思是,来多少我都能带,越多越好。
刘邦听他这么说,心里自然是不舒服,虽然韩信及时补救,说刘邦是管着自己的帅才,还是没能打消刘邦心中的疑虑,刘邦已经下定决心要杀了他了。
虽然不是刘邦亲自动手杀了韩信,但是他杀韩信之心早已有之,要不然也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贬低韩信,将帮助自己夺取江山的大功臣,给贬成一个淮阴侯。
不过,韩信临死之前,依然没能想明白刘邦要杀自己的原因,他只是后悔没有听从谋士蒯彻的意见……
来源:兜兜历史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