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人若是不爱运动,新陈代谢、心肺功能都会衰退,生命能量也会悄然流失。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了?
比如,总是容易感到疲惫,没工作多久,就困得不行;
情绪波动大,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能让你心烦心悸;
小病小痛不断,不是这里查出结节,就是那里疼痛发炎……
身体是最诚实的反馈者,你怎样对待身体,身体就怎样对待你。
有位作家曾说: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就像是一潭死水。
一个人若是不爱运动,新陈代谢、心肺功能都会衰退,生命能量也会悄然流失。
有什么办法,能用最小的成本,激活疲惫的身体?
最好的答案,就是跑步。
坚持跑起来,你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焕然一新。
前段时间,我的同事小迅跑完了马拉松并刷新了个人的最佳纪录。小迅之所以热衷跑步,和她两次患病分不开关系。
小迅17岁时,曾被确诊血管瘤,34岁又被查出甲状腺癌,一度在死亡边缘徘徊。好在每次都确诊及时,她也做了手术。
后来,在医生建议下,小迅开始跑步。如今17年过去,她的癌症竟然再也没有复发过。
对成年人来说,每一步奔跑,都是在为生命续航。
很多热爱跑步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起床后跑上两圈,脑袋里的困意被一扫而空,思维也会变得活跃清晰;
工作累了去跑跑步,不仅疲惫随着汗水蒸发殆尽,连困扰许久的难题都有了灵感。
跑步不仅是对身体的深度滋养,更是对脑力的全面激活。
关于这点,我深有体会。
以前我写稿的时候,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天。
可写的时间越久,越觉得思路一片混沌,很多内容删了改、改了删,都不尽人意。
有一次,我写得心烦意乱,决定出门跑会步。
等我跑到满头大汗、洗了个温水澡,再回到电脑桌前,神奇的变化发生了:
我的思路清晰了许多,甚至迸发出很多新的灵感,不到一小时,就写完了一篇文章。
那之后,我只要思路卡顿,就会去跑步。
每次跑回来,我都能感到自己文思泉涌,很快就能进入心流状态。
长此以往,我的输出越来越丝滑,写文章也更加得心应手。
可以说,想要提高脑力,没有比跑步更立竿见影的方法了。
人到中年,常常会觉得自己思维僵化、反应迟钝,脑子像生锈一样,怎么都转不过年轻人。
想要重启大脑的活力,不妨养成跑步的习惯。
如果你觉得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来,不妨通过跑步,纾解内心的压力。
跑15分钟,能忘却很多的烦恼和焦虑;跑半小时,心底都是成就感和自信心;跑完一小时,浑身上下都酣畅淋漓。
感到情绪低迷的时候,就去风里尽兴跑一回。
在一呼一吸间,一寸寸放松紧绷的神经,一点点重建内心的秩序,再多的疲惫也会一扫而空,你也能重拾灵魂的温柔和宁静。
那么在奔跑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3个要点,分享给大家:
1.跑步前,进行适当热身。跑步前,可以通过半蹲或者高抬腿,活动开筋骨;
2.跑步时,要循序渐进。如果你是跑步小白,可以先每天跑个20到30分钟,频率可以是跑一天休一天,或者跑一天休两天。
3.跑步后,不要立即坐下。可以先走路放松下,或者简单做些拉伸。循序渐进地,让身体回归平稳状态,才能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当然,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不少运动,比如瑜伽、跳舞、快走,也能达到和奔跑相似的效果。
最重要的不是运动的形式,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并坚持下去。
来源:南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