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以为是冲动消费,居然一夜间变成理财产品。”来自一位消费者的调侃。今年6月,有消费者在日本抹茶品牌中村藤吉官网下单的抹茶产品,短短两周后价格翻倍,四罐抹茶“升值”超2000元人民币。这场意外收获的背后,是日本抹茶行业正经历的“史无前例的短缺”,而中国抹茶产
“本来以为是冲动消费,居然一夜间变成理财产品。”来自一位消费者的调侃。今年6月,有消费者在日本抹茶品牌中村藤吉官网下单的抹茶产品,短短两周后价格翻倍,四罐抹茶“升值”超2000元人民币。这场意外收获的背后,是日本抹茶行业正经历的“史无前例的短缺”,而中国抹茶产业则悄然崛起,成为全球抹茶市场的新变量。
日本抹茶从“茶道圣品”到全球断货日本抹茶的涨价潮始于原料危机。2024年夏季,日本遭遇创纪录高温少雨,茶芽生长受阻,叠加采茶季低温,碾茶产量同比下滑20%-30%。国际日本茶协会报告显示,今年5月京都碾茶拍卖会上,每公斤均价飙升至8235日元(约合408元人民币),同比上涨70%,远超2016年纪录。原料短缺直接推高终端价格。中村藤吉的“藤之白”抹茶从9美元/罐涨至17美元/罐,“后昔”更是从52美元/罐翻倍至100美元/罐。丸久小山园、星野园等品牌也纷纷宣布涨价50%-60%,部分产品涨幅达382.4%。与此同时,线下茶铺推出“一人限购一罐”规则,宇治市内门店常因游客抢购而断货,甚至有消费者专程飞往小城市“扫货”。涨价背后,是供需关系的彻底失衡。日本抹茶出口量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全年绿茶类产品出口额达364亿日元(约合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5%,其中抹茶贡献主要增量。然而,抹茶生产依赖传统工艺:碾茶每年仅采摘一次,高等级抹茶需人工采摘;研磨环节坚持使用石磨,每小时仅能产出40克抹茶粉,无法通过机械化提升产能。更严峻的是,日本茶农数量从2000年的5万多人骤降至2020年的1万多人,茶园废耕现象普遍,产能扩张难上加难。
中国抹茶从“隐形冠军”到品牌化突围当日本抹茶陷入短缺危机时,中国抹茶正以“黑马”姿态改写行业格局。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抹茶产量达3916吨、消费量达3966吨,分别占全球的55.72%和56.43%;预计2025年总产量将超5000吨,稳居全球第一。贵州铜仁、浙江余杭成为核心产区,前者建成全球最大抹茶单体车间,后者依托径山茶文化孵化出“陆羽泡的茶”等新品牌。中国抹茶的崛起,离不开两大支撑:供应链革命:贵州贵茶集团、浙江浙茶集团等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从种植到研磨的全产业链标准。例如,贵茶采用遮阴覆盖、人工采摘嫩叶、低温研磨等工艺,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标准;浙茶集团自主研发国产化生产线,效能达日本设备的3倍,推动产能与品质双提升。消费场景创新:新茶饮品牌成为抹茶“推手”。喜茶推出“三倍厚抹”“苦抹火烧云”,奈雪的茶打造“径山抹茶系列”,肯德基上线“浓浓抹茶”咖啡,盒马与贵茶合作推出抹茶奶油卷、慕斯蛋糕等产品。抖音数据显示,2022年7月抹茶相关搜索指数仅1.3万,2025年7月已飙升至33.5万,“#抹茶控”话题播放量达39.2亿次。
抹茶经济学从“日本标签”到“中国叙事”日本抹茶的涨价潮,意外为中国抹茶提供了品牌化契机。过去,消费者对抹茶的认知长期被“日本宇治”垄断,但如今,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在产品页标注“径山抹茶”,盒马强调“贵州铜仁产”,国产抹茶正通过产地叙事重构消费者心智。这一转变背后,是供需逻辑的根本变化。日本抹茶受限于产能,被迫转向高端市场,而中国抹茶凭借规模化生产,以“高质价比”覆盖大众消费场景。例如,认养一头牛推出的“径山抹茶鲜牛乳冰淇淋”定价9.9元,一周电商渠道销量达14万根;浙茶集团通过大数据、AI技术重构定制化服务,满足新茶饮品牌快速迭代需求。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文化赋能。随着《知否》《梦华录》等热播剧普及抹茶历史,年轻消费者逐渐意识到抹茶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的“末茶”工艺。径山茶文化主题音乐剧《嘉木如晨烟》、智能抹茶机推广等举措,进一步强化“中华抹茶之源”的认知。
未来抹茶能否成为下一个“超级食物”?全球抹茶需求仍在激增。TikTok上#matcha标签浏览量近70亿次,伦敦Blank Street咖啡店每4秒卖出一杯抹茶饮品,星巴克法国抹茶销量占比达20%。然而,日本抹茶供应短缺、中国抹茶品质提升缓慢(仍以“烘焙级”为主)的现状,为行业留下想象空间。中国抹茶的机遇在于健康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抹茶富含茶多酚和L-茶氨酸,符合“低卡、低脂”的健康需求,其风味兼容性也使其能融入酸奶、气泡水、咖啡等品类。若能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提升鲜味、减少苦味,中国抹茶有望从日本手中夺取更多高端市场份额,甚至成为咖啡、巧克力的有力竞品。从“冲动消费”到“理财产品”,从“日本标签”到“中国叙事”,抹茶的全球之旅正在改写。当中国抹茶产业以规模化、品牌化、文化赋能三重驱动破局时,这场关于味道与市场的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参考资料(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1.《抹茶刚到手,价格就暴涨,国产品牌正迎向新风口》,消费者报道
2.《中国抹茶迎来labubu时刻》,20社3.《中国抹茶已经“上桌”》,茶咖观察 来源:财经早餐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