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复:洱海是大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洱海水生态敏感脆弱,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洱海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倡议:爱护海鸥、保护环境、循法自然、不肆意投喂、文明观鸥。下来后,我们也会广泛收集听取专家、学者、爱鸟人士、管护人员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学习借鉴
8月5日第915期大理州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回音壁》,连线大理州洱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就听众和观众朋友们关注的问题进行回复。
问题1
我是旅居大理的游客,去年冬天,在洱海边我看到有人拿着面包在喂海鸥,有人在劝阻不让喂海鸥。想问一下,能不能指定一些地点允许集中投喂海鸥?回复:洱海是大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洱海水生态敏感脆弱,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洱海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倡议:爱护海鸥、保护环境、循法自然、不肆意投喂、文明观鸥。下来后,我们也会广泛收集听取专家、学者、爱鸟人士、管护人员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管护模式,认真开展调研、论证,在部分区域开展试验示范,探索人与海鸥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路径和模式。
问题2
回复:这些设施是近年来我们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的洱海自动化监测系统的一部分,为精准核算入湖河流、沟渠污染负荷,实现科学治湖、精准施策工作目标提供数据支撑。从2024年5月开始,我们引进新技术,建成了大理洱海站水质监测“智慧化实验室”,采用全新的“采、运、测、管”全过程无纸化监测新模式,对洱海主要入湖沟渠开展高频次、智能化的水质监测,实现从采样到分析的自动化,还能减少人工参与监测分析时可能产生的误差,大幅提升预警能力和污染溯源精度。
问题3
我是喜洲镇的村民,在塘子边、田埂边和洱海浅滩上,经常能看到粉红色的福寿螺卵块,听说这东西带的病菌很多,繁殖快还破坏庄稼,要消灭这个东西,我们普通群众能做什么?回复: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物种,大理州始终高度重视福寿螺入侵的防控工作,每年印发《洱海流域福寿螺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对福寿螺防控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细化。目前,公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参与到福寿螺的数量控制中来:一是留意身边福寿螺的踪迹,如果在稻田、沟渠、湖边等地方发现福寿螺卵块或成螺,可及时将发现福寿螺的具体位置和数量提供给洱管所、洱管局或者就近的滩管员、河管员、“三禁四推”员、蓝藻应急队员等工作人员,为我们清除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二是主动学习并向家人和邻里普及福寿螺的危害,尤其是提醒小朋友不要随意捡拾福寿螺玩耍,接触后务必用肥皂仔细清洗双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健康风险。
问题4
回复:西湖是洱海的水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州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为达到修复湖水生态和渔业资源的目的,洱源县在整理分析连续多年的水生态调查数据基础上,依托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实施“以鱼控藻、以鱼抑藻、以鱼净水”实验示范,于2023年2月10日,在西湖投放3.25万斤鱼苗。投放的鱼苗为滤食性鱼类,其中:鳙鱼、鲢鱼不能自我繁殖,其他鱼类为土著鱼类,生态安全风险较低。为确保项目取得实效,洱源县人民政府于2022年12月1日发布了《关于洱源县茈碧湖、海西海和西湖禁渔的通告》,西湖禁渔区为西湖水域及其最高运行水位水平向外延伸50米内的区域,禁渔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通告中明确禁止了所有捕捞作业、垂钓等活动。违反禁止事项的,一经查获,将由执法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5
回复:在洱海流域生态保护缓冲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除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但房屋确需修缮加固或危房拆除重建的,经大理市、洱源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进行。目前缓冲区建房参照《洱海二级保护区内农村住房确需修缮加固或者拆除重建管理办法》,具体流程为:先由农村住房所有权人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安全鉴定,经济困难农户可由相关部门组织认定。
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是进行修缮还是拆除重建。审批时需经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出具书面意见,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或审核,再由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牵头部门统一受理,多部门联审联批,公示无异议后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具体可到所属乡镇(街道办)进行详细咨询。
来源:大理人说大理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