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沈阳体育赛事活动可谓“热辣滚烫”。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开幕式、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除沈阳马拉松、“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振兴杯”沈阳青少年冰球邀请赛等传统品牌赛事之外,增添国字号“新面孔”的沈阳体育赛事活动,将外延不断伸展。拥抱潮
近年来,沈阳体育赛事活动可谓“热辣滚烫”。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开幕式、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除沈阳马拉松、“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振兴杯”沈阳青少年冰球邀请赛等传统品牌赛事之外,增添国字号“新面孔”的沈阳体育赛事活动,将外延不断伸展。拥抱潮流运动、新兴赛事的沈阳体育,正焕发出蓬勃朝气。
城市是赛事的“舞台”,赛事是城市的“秀场”。体育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城市形象的“活名片”,凝聚人心的有力抓手。赛事,也是城事,更浓厚的运动氛围、更科学的健康防护、更优美的城市面貌、更便捷的交通网络,每一次体育盛会在沈阳举行,城市生活都会迎来一次提质升级。
锚定建设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总目标,自2024年起,沈阳在体育赛事领域持续发力,将高水平体育赛事作为提升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先后引进并成功举办一系列高水平体育赛事,创造出可观的综合效益,展示出“国际沈”城市新貌,为塑造沈阳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影响力增添了体育魅力。
沈阳体育“新”底色
源于生生不息的创新活力
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作为一项全国性、综合性、群众性赛事活动,大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参加国家级赛事活动的迫切愿望和期待,将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为群众提供“举步可就”的全国性赛事活动平台,对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蓬勃开展、促进全民健康意义重大。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是在去年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基础上,今年,国家体育总局创设的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教育部作为支持单位。运动会设置56个项目,运动员参赛年龄在18岁以下,男、女团体成绩与名次,将分别带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总成绩中。
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开幕式、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国字号“新面孔”接连亮相沈阳城,过硬的赛事承接能力,汇聚强大的合力;高强的体育竞技水平,激发拼搏的精神;欢乐的全民健身景象,彰显百姓的幸福;融合的文体旅产业,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合力、精神、幸福、果实,正与沈阳体育不断创新的内涵相契合。
一幅“体育因城而兴,城市因体而盛”的运动活力新图景,呈现眼前。2024年,沈阳市体育局创新推出各区县(市)校长团走进“沈阳体育”系列活动,校长团成员来到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军事体育陆上运动学校,观摩足球、篮球、排球、手球、跆拳道等专业队的训练,深入“阅读”沈阳体育的深厚历史与辉煌成就。他们与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市队教练员,就体教融合、教学发展、人才培养和设施建设等方面交流探讨,为助力发展体教融合凝聚智慧。今年,沈阳市体育局持续探索创新模式,开展体育跨界合作,与沈阳大学、市文体旅产业发展集团、喜马拉雅、沈阳医学院分别在体育人才培养、文体旅产业发掘、体育文化推广、运动康复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促进体教、体卫、体娱和文体旅深度融合。
“天天运动 人人健康”
累积深厚的全民健身基础
2024年5月20日,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在沈阳市沈河区文化体育中心开幕。骑行、啦啦操、街舞、乒乓球……深受百姓喜爱的全民健身项目,以舞台化的表演形式呈现在开幕式上,这是一场在沈阳呈现出的全民运动缩影展演,表演者就是普通百姓,展现出全国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
建设体育强市、打造体育名城,在不断呈现国家级高水平体育赛事之余,沈阳更是一座累积了深厚全民健身基础的城市,积极倡导“天天运动 人人健康”理念,每年开展市民运动会、市民龙舟赛等群众性赛事活动1500余场。目前,全市现有全民健身中心12个、健身场馆1003个、健身公园广场110个、健身步道421条,安装健身路径7万余件,形成“10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3平方米;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5.8%;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6283名。
全市共建成5座智慧体育公园,今年7月,沈北新区蒲河智慧体育公园投入使用,园内配备了数据采集系统、智能体测设备等高科技设施,为市民带来全新的健身体验。智能健身步道,安装了AI智能人脸识别工作站和多功能环境检测系统,不仅能实时采集市民的运动数据,还能对温度、湿度、风速等环境数据进行监测;公园的智能健身体测区人气火爆,这里配备了户外智能综合体测机和体质测试评估与训练系统;此外,还配备了腹背训练器等多种智能健身器材。
以高水平大赛为契机
田径运动在沈阳再创辉煌
沈阳,竞技体育人才辈出,更是田径运动的沃土,这里跑出“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这里走出中国田径第一个世界冠军和第一个奥运冠军。如今,以一场场高规格大赛为契机,田径在这座城市再创辉煌。2019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世界田径锦标赛选拔赛,2023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世锦赛及亚运会选拔赛,曾相继在沈阳奥体中心举办,作为国内最高规格的田径赛事,所展现出的技术含量和水平档次令人惊喜,多位名将创造出个人或赛季个人最好成绩。
全国田径“未来之星”,逐梦沈阳!1118名全国青少年田径选手参赛;16岁女子200米亚锦赛新科冠军“小孩姐”陈妤颉、17岁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标枪冠军严子怡领衔;部分精彩决赛角逐将“走进”公园、校园……8月10日,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在沈阳揭幕,来自全国的田径“未来之星”将在全新打造的国内青少年顶级赛事中激情绽放。全国青少年田径精英,将从沈阳起跑,向世界舞台“奔跑”、冲刺!
以国内田径顶级赛事为“媒”,带动了全国田径运动爱好者走进沈阳、了解沈阳、爱上沈阳。而沈阳田径运动向前迈进的每一步,同样得到了肯定。2024年在沈阳市体校举办的田径后备人才竞走项目训练营暨竞走项目国少队集训营,带动沈阳竞走项目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沈阳竞走人”大放异彩,涌现出毕从善等优秀运动员,入选国家青年队,在全国大赛中屡次夺冠,在2024年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暨全国竞走大奖赛中将多项冠军收入囊中。
体育改变城市
运动涵养城市气质
体育,是解码一座城市的重要钥匙,从气质到活力,从精神到内涵。浑河蜿蜒波光粼粼,折射着沈阳体育的拼搏因子与无限动能。体育与城市,深度融合被赋予丰富内涵。
来自全国的羽球名将隔网挥拍,足球小将逐梦绿茵场,国内外泵道车手巅峰竞技,一条条赛艇在浑河穿梭展开“沈水竞渡”,一辆辆配置专业的自行车飞速驶过……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36强赛“中泰关键战”、巴黎奥运会中澳女篮对抗赛、亚洲青年赛艇锦标赛、全国羽毛球单项锦标赛、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CFA中国之队国际足球邀请赛、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暨中国自行车运动骑游大会湖系列·康平站、中国泵道自行车联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相继落户沈阳,承办大赛带来的巨大流量对城市的交通运力、住餐供给、医疗急救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沈阳扎实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辽宁男篮主场回归沈阳后,已四夺CBA总决赛冠军,实现了“三连冠”壮举;作为女超联赛“升班马”,年轻的辽宁沈北禾丰女足目前排名联赛榜首;辽宁铁人队领跑中甲积分榜,冲超形势大好。此外,依托现有场地资源和后备人才基础,沈阳市体育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共建国家少年女子曲棍球队、国家少年竞走队,填补我市“国字号”队伍空白。以“中国最美城市静水赛道”吸引国家赛艇队来沈驻训,获评“国家赛艇队备战巴黎奥运会转训基地”。
在沈阳,体彩公益金始终以助力体育事业为使命,沈阳体彩秉持“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践行国家公益彩票的责任与担当。在全民健身领域,体彩公益金助力开展各类群众体育活动,推动健身设施建设与升级,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运动需求;在体育赛事方面,体彩公益金为沈阳马拉松、市民冰雪运动会等赛事提供资金支持,从场地维护、赛事组织到后勤保障全程助力,确保赛事高质量举办。同时,沈阳体彩进一步传播体彩公益理念,持续为沈阳体育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完善硬件设施
推动高水平赛事引进
沈阳将现代化体育综合体设施建设,视为现代化城市的标配以及承办高水平赛事不可或缺的条件。为确保每一项赛事的顺利举办,沈阳不断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高赛事落地承接能力。
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的比赛场地包括“一场三地”。“一场”为沈阳奥体中心主赛场,“三地”包括浑南区奥林匹克公园3号码头、沈阳奥星学校、奥体中心北侧的浑南四路。沈阳奥体中心,园区内包含一座容纳6万人的体育场及2块附属足球训练场。沈阳奥体中心曾成功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赛区足球比赛、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幕式与田径比赛、2018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全国田径冠军赛、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36强)等极具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赛事。为迎接本届运动会,在国家体育总局及中国田协指导下,完成了主场地田径塑胶跑道改造升级,经修缮的功能房间,完全能够满足运动会要求。
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开幕式举办地——沈河区文化体育中心,内场整体设计为“一场四馆”。包括体育场、市民健身馆、图书档案馆、体育馆、文化馆。2024年以来引入第一届辽宁城市足球超级擂台赛、第二届“辽小虎杯”沈大青少年足球对抗赛、中式台球中国公开赛总决赛等赛事,并建成金玫瑰冰雪演艺大世界,举办辽宁省全民趣味冰雪运动挑战赛,打造“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标杆项目。
此外,铁西体育场在今年上半年完成改造,沈阳首座专业足球场——容纳4万人的“新铁体”于5月31日迎来了辽宁铁人队在中甲联赛新主场的首秀。“新铁体”在草皮质量、排水照明、配套设施等方面符合国际标准,更加适配和满足职业足球比赛的需求。这里将成为展示辽宁足球文化、传承辽足精神的重要窗口。
推进以赛营城
提升“国际沈”软实力
沈阳充分利用赛事影响力,不断拓展国内国际“朋友圈”,展示城市的开放姿态和文化底蕴,提升“国际沈”的软实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借助高质量体育赛事的接连举办,拉动旅游、餐饮、零售等消费增长,变赛事“流量”为消费“增量”,沈阳通过“赛事+旅游”“赛事+商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激发了竞技比赛的经济潜力。
今年6月,2025年全国羽毛球团体冠军赛在沈阳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2支队伍、303名运动员参赛。赛事设置40元起低价票,共吸引20000余名观众现场观赛,门票收入超100万元。决赛日,辽宁体育馆座无虚席,近万人到现场观看比赛,上座率超95%。赛事期间,酒店入住率提升32%,场馆周边餐饮、零售消费额环比增长45%。结合“跟着赛事来旅游”,带动沈阳故宫、中街商圈客流同比增长约28%。据统计,此次赛事拉动餐饮、住宿、交通、观赛、购物、文旅观光等相关经济收入超过1000万元。
7月19日,辽宁铁人队在铁西体育场以4比2大胜重庆铜梁龙队,当晚的39868名球迷上座率,创造了近10年来沈阳职业联赛上座率纪录。这个夏天,体育场附近商家纷纷推出“凭票优惠”活动,让广大球迷就近享受吃、住、行消费折扣。当球票不再只是入场凭证,而成为开启串联文体旅消费的“流量入口”,“小票根”转动“大球市”,前景广阔。
展示城市文化,促进文体旅融合,推动“赛事主场”向“消费主场”升级……在“活力之城”沈阳,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不仅成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市、打造体育名城”又一重要推手,更提高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为城市软实力的“代表作”。
来源:沈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