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调查:“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短剧,为什么骗了这么多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0 07:05 2

摘要:自发展之初,短剧就常与“猎奇”“暴富”等关键词挂钩。似乎什么夸张的事放到短剧行业,都不为过。“月入过亿”“胡编乱造”等新闻不但迷惑了网民,甚至迷惑了媒体。

一则假新闻,戳破了出海短剧的“暴富神话”。

7月末,多家媒体、博主证实,网传三个月狂收1.5亿美元的海外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当保洁的我》,根本不存在。

假新闻常有,但这则假新闻的吊诡之处,在于许多媒体也参与了传播。这说明,转载媒体既没有亲自查证,也对行业利润率缺乏概念。

自发展之初,短剧就常与“猎奇”“暴富”等关键词挂钩。似乎什么夸张的事放到短剧行业,都不为过。“月入过亿”“胡编乱造”等新闻不但迷惑了网民,甚至迷惑了媒体。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短剧”假新闻能骗到这么多人?“出海短剧暴富”几分真,几分假?如今入局出海短剧,还有哪些机会和“坑”?

为了得到更贴近行业的答案,娱理工作室对话头部平台点众科技,爆款短剧《家里家外》制作方听花岛,《好一个乖乖女》出品方于今无量,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探讨。

谣言的诞生

短剧谣言的逻辑,在于两个“高”——高利润诱惑和高信息差。

目前能搜索到的,关于“特朗普短剧”的最早报道,是7月初自媒体留学生日报(原名:北美留学生观察)的一篇《总统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中国爽剧北美赚1.5亿美元,好莱坞演员日薪飙7倍!》(目前该文章在留学生日报公众号里已被删除)。

原文对该短剧仅有一句提及——“为了迎合北美观众,这些短剧的剧本脑洞之大,让国内网友都瞠目结舌:什么《和特朗普离婚后,我分了半个美国》《总统爱上在白宫做保洁的我》《穿越到南北战争成林肯谋士》等神剧接连上线”。

图为转载媒体

值得注意的是,该文章并未提及短剧平台、出处。使用的配图一张是网文界面,一张是纯文字截图,第三张的简介则与一篇《我在白宫做保洁》的网文一模一样。然而,该文章很快被媒体、网友转载。

20天后,舆论又迎来了第二波发酵。

7月23日,新加坡华文媒体《新明日报》的一篇《中国霸总短剧风吹到美国》,被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转载。月初部分报道的“中国短剧在美总收入1.5亿美元”,在这里成了“特朗普爱上白宫保洁短剧三个月收入1.5亿美元”。

这一报道因其猎奇性,又获得了许多媒体转载。

但从7月30日起,有多家媒体交叉证实,海外网站上“查无此剧”,剧集截图系其他综艺及AI合成。截至发稿前,仍未有平台公开认领该短剧。

某头部媒体官微运营小陆告诉娱理工作室,运营看到一条热点,常规的思路是找信源,如果信源是主流媒体或知名外媒,一般可以转载。独家回应、求证类,一般要有媒体向当事人/当事方求证的字眼,才可以当做信源。

这或许说明,第二波“特朗普短剧”的传播,或许依托于知名外媒信源。然而,这篇报道只是网站转载,而非原创。目前,《联合早报》网站中无法搜索到该新闻,多家媒体也删除了报道。

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告诉娱理工作室,短剧谣言之所以能骗到网友甚至是媒体,主要源于行业内外沟通较少。大家不了解短剧的商业模式,误以为行业很“暴利”。

比如,假新闻中的单部海外短剧收入1.5亿美元。而DataEye发布的《2025H1海外微短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海外微短剧报告”)显示,2025年H1收入最高的海外短剧平台ReelShort,半年总收入只有2.26亿美元,单部短剧又如何占到一半还多?

图源:DataEye研究院《2025H1海外微短剧数据报告》

其次,充值收入不等于利润。

赵优秀提到,付费模式下,制片方收入只占整体付费充值的5到7个点,非常薄利。这意味着,即便单部剧有1.5亿美金的“逆天”收入,制片方也只能拿到750万,而这一数字还未扣除成本。“利润过亿”,无论是人民币还是美金都没有可能。

近期,又有很多AI短剧新闻出现。8月,多家媒体转载某媒体报道称,某AI短剧工作室月入近300万。

实际上,该报道原文为“目前工作室的产能一个月能接到10单左右,业务规模能有200-300万”。当事人AI造梦者告诉娱理工作室,“月入300万”指的不是净利润而是流水,净利润只有100万左右。

左为转载报道,右为原报道

“公众接受短剧讯息时,可以看看该讯息是不是真的由某个人、某家公司说出来的。如果是'网传',没有准确的信息源,大概率是假消息。”赵优秀说。

假新闻背后的讯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看到“特朗普短剧”新闻,于今无量创始人李峻丞一眼就知道是假的。但他更关注,假新闻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2023年下半年,国内同样有一波“短剧月入上亿”的假新闻涌现,后被证实多是把流水、充值当利润的误读。如今,国内短剧市场格局趋于稳定,并逐渐成熟、规范,再传一部短剧月入过亿,很难被相信。

谣言的触手,便伸向了更远的海外市场。

“现在和当时国内一样,出海短剧假新闻可能有人在炒,也可能是为了流量。但它的大量传播,意味着出海短剧或许要步入下个阶段,市场越来越大,更多资本下场,监管也会越来越严。”李峻丞告诉娱理工作室。

这让他意识到,于今无量要及时调整出海策略。

此前,于今无量每月会拍2-3部出海短剧,剧本均改编自国内爆款。由于海外演员片酬通常比国内演员贵三倍,每天只工作八小时,于今无量会选择国内制作,海外上线。

未来,他计划把国内的制作体系复制到海外市场,每个月的产能增加到30-40部甚至更多。与此同时,美国市场已趋近饱和,需要寻找第二市场。

据DataEye研究院《2025H1海外微短剧数据报告》,《好一个乖乖女》已被译制成82个版本

市场热是把双刃剑。能带来机会,也会滋生骗局。

2024年起,媒体就曾多次报道,有机构宣称在海外平台注册账号,搬运、发布短剧素材引流,能轻松月入过万。想参与的用户,则要加群缴纳学费、素材授权费、服务器费、软件费等费用。

但事实上,海外视频平台起号、运营,对普通用户门槛极高,很难通过快速培训获得高收益。大部分是以“带入门”为由,行“割韭菜之实”。

2025年初,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提到一个与Reelshort同名的轻创投平台。其页面为全中文,内有多部短剧可投资,周期为十几天到上百天不等,收益率远高于普通理财产品。但到了4月末,有网友发现该平台崩盘跑路,平台内余额也无法提取。

图源:社交媒体用户发布内容及截图

4月10日,枫叶互动发布声明称,其未经营或授权任何第三方开展互联网投资理财业务和经营此类产品,未与任何第三方在中国地区开展任何轻创投产品APP。任何以ReelShort名义宣传投资返利、轻创投产品,均为虚假信息,并辟谣“ReelShort将进入中国市场”。

市场利好讯号,确实会带来更多机会,但不意味着出海短剧是无门槛的暴利行业。尤其是新产品,前期均要“烧钱”培育市场。

Reelshort独立经营后,中文在线子公司又于2023年12月推出主打北美市场的Sereal+,于2024年11月推出主打日本市场的UniReel。

中文在线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11.59亿元,同比减少17.73%;归母净利润亏损2.43亿元,同比减少371.58%。原因便是报告期内,公司为扩大海外业务规模,对海外短剧业务加大推广及研发投入,相关业务2024年度处于投入期利润亏损。

机会的另一面,其实是不确定性。

出海短剧真能赚到钱吗?

那么,当下真实的海外短剧市场是什么样?

DataEye的海外微短剧报告显示,2025年H1,海外微短剧市场投放APP数量高达309款,同比2024年H1(147款)增长109.5%。相当于平均每个月,都会出现约27个新APP。

但收入TOP10的海外短剧App中,两大头部平台——ReelShort和Dramabox,总收入直接占了TOP 20的45%,“双巨头”格局已成。第三名GoodShort的收入,甚至不及第二名Dramabox的一半。

借着2019年网文出海的经验,点众科技于2023年4月上线海外短剧平台,并主攻美国市场。因原创剧制作周期较长,产能不够大,数量上以译制剧为主。

2025年H1,平台原创剧集的数量逐渐稳定,且平均质量较高,其海外下载量冲到了第一位。

点众科技创始人陈瑞卿告诉娱理工作室,假新闻引导国内受众,认为出海短剧都很无厘头、狗血。实际上,很多出海短剧是认真做好内容的。为了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太可能点名总统开玩笑。

目前,除部分平台在东南亚地区推行免费策略,大部分海外短剧为付费订阅模式,用户留存率较高。

海外微短剧报告显示,2025年H1海外微短剧的内购收入占比过半,并将于下半年持续领跑。原因便是海外用户对 “广告干扰” 容忍度低于国内,更倾向“付费去广告”。

因此,陈瑞卿提到,当下海外短剧的ROI和利润率,相对高于国内。

“这是因为海外市场还没有国内那么卷。当下中国企业出海越来越多,成本会越来越高,ROI和利润率也会随之降下来,红利消失不见。”

此外,海外制作、维权的成本,也成了压在诸多公司身上的“巨石”。

7月25日,点众科技和听花岛先后发布声明称,短剧平台ReelShort“未经许可擅自发布、传播多部与点众享有著作权及相关授权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权剧集”“听花岛版权短剧《卖菜大妈竟是皇嫂》《冷面小叔宠嫂无度》,先后被出海短剧头部平台ReelShort一比一抄袭。”

截至8月5日,点众科技称还未收到回应,目前还有新的侵权行为出现。而听花岛发现声明发布当天,对方下架了最新侵权的短剧,另一部于6月底下架。但其他方面的事宜,对方还未主动沟通。

针对频繁被抄袭,听花岛几乎每个月都要发律师函,工作量繁重,却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

海外维权的痛点,在于需要在海外立案,涉及中国公司和海外公司的交涉,还要参考当地的法条规定。

其中,权利链条难确认。竖屏IP大多是非独家授权,一本多卖,IP方和制作方信息不对称;侵权行为难认定,翻拍过程中侵权方也会有意识的加入原创情节或者替换元素,侵权方的原创程度越高识别认定的难度也越高,视听作品调色盘工作量大,需要从法律上论证侵权而非借鉴。

“整体来说,取证、维权成本巨大,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案件还需要专业的鉴定费,提高了维权门槛,但是对我们整体的打击方向影响不大,我们有决心。”赵优秀说。

回顾互联网影视行业的发展规律,可知当一个风口被大多数人所知,就意味着生存空间、利润率的压缩,乱象随之而来。与此同时,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也淘汰不专业者。

多热的泡沫,在消弥信息差、格局既定后,均会回归理性。国内短剧如此,或许海外短剧也将如此。

来源:小镇评论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