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涝不秋涝,就看末伏”,今年秋天雨水多不多呢?答案来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0 07:22 4

摘要:末伏通常开始于立秋之后,处暑节气前后出伏,今年是在8月9日入末伏,8月19日正式“出伏”,是在处暑节气之前了。老话说“出伏处暑前,十天穿布衫”,意味着,今年的秋凉可能会早来。

导语:“秋涝不秋涝,就看末伏”,今年秋天雨水多不多呢?答案来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经进入末伏了,你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我们哈尔滨这边由于这两天下雨,显得有些凉!

末伏通常开始于立秋之后,处暑节气前后出伏,今年是在8月9日入末伏,8月19日正式“出伏”,是在处暑节气之前了。老话说“出伏处暑前,十天穿布衫”,意味着,今年的秋凉可能会早来。

当然,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全国这么地区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区立秋后,可能“秋老虎”现象会比较明显,立秋后仍然炎热,有“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进入末伏后,到处暑之前这段时间,我国北方秋收作物如玉米、水稻进入灌浆成熟期,南方晚稻处于分蘖拔节阶段,是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进入末伏后,各地开始抢种萝卜、白菜等晚秋蔬菜,进入秋忙阶段了。

提醒大家,进入末伏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其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有必要提前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进入末伏了,在民间有“秋涝不秋涝,就看末伏”的讲法,怎么理解?今年秋天雨水多不多呢?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当年末伏期间降雨比较频繁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秋后降雨可能会比较多,甚至可能引发洪涝,淹没农田。

末伏还处于暑热当中,有些地方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适当的降雨有利于缓解旱情。并且,对于处于灌浆期的玉米、水稻,以及蔬菜、果树等作物来水,充足的雨水,能避免因缺水导致的减产。

此外,对晚稻、秋菜而言,充足的水分有助于其扎根、分蘖,为后续生长奠定基础。

但是,末伏降雨过多,可就是不是好的现象了,可能造成田间积水,导致作物根系缺氧、腐烂,尤其对怕涝的作物影响较大。如,大豆、棉花、红薯等作物就比较怕涝。并且,低温寡照,还会导致水稻籽粒不饱满,棉花出现落铃、烂桃等问题。

总之是,人们希望末伏下雨缓解旱情,但不希望出现连阴雨和强降雨。

类似的农谚还有“末伏雨,望囤愁;末伏晴,旱死牛”等,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末伏适当的降雨,能够缓解旱情,有利于获得丰收。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末伏期间主要以晴朗的天气为主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秋季里可能会出现干旱的情况,不利于秋菜、冬小麦、大蒜等作物播种。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末伏期一直都是晴天,不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来年的春天出现干旱的情况,不利于返青作物生长和早春作物播种。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大意是说,如果末伏第一天就下雨的话,那么预示着整个末伏期间雨水会比较多。反之,如果末伏第一天是个晴天的话,则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整个秋季的雨水可能会比较少。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今年末伏第一天的天气情况,对照一下农谚,看看今年的秋天是不是像农谚中说的那样。

总得来说,按上面农谚中的说法,如果当年末伏期间阴雨天气比较多的话,可能会引发秋涝。反之,如果末伏一直都是晴天为主,后续还可能出现秋旱的情况。最好的情况是,适当下雨,别出现连阴雨的天气。

末伏通常对应我国“七下八上”时期,也就是7月的下半个月到8月的上半个月这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为啥通常会降雨比较多呢?

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通常会达到全年最北位置。这样一来,水汽不断向北输送,这股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和持续性降水。

因此,“七下八上”时期是我国的防汛主要时期,容易出现洪涝的情况,要做防范准备,使损失降到最低。

那么,水利部对2025年“七下八上”时间是怎么预测的呢?

据水利部门研判,2025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明显,南北洪涝偏重且北部重于南部,中部和西北部干旱偏重。

具体如下:

首先,我国黄河中游、海河流域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松辽流域辽河浑太河和松花江吉林段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珠江流域北江韩江、长江上游嘉陵江、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等可能发生超警洪水。

从上面内容来看,意思是说,我国今年“七下八上”时期,多个流域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或超警洪水。具体包括:黄河中游、海河流域部分河段、松辽流域部分河段等可能出现较大洪水;珠江、长江上游、淮河流域部分水系可能出现超警洪水。

其次,预计有2至3个台风登陆我国,可能有较强台风北上影响北方地区。

意思是说,预计今年“七下八上”时期,有2到3个台风可能会登陆我国,其中可能有较强台风北上影响北方。

此外,在此期间,我国长江中下游、江淮、新疆中北部等还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

对此,大家是怎么预判的?您认为今年秋天会出现秋涝吗?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来源:民俗科普知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