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坚持还是听劝?这是个问题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0 08:12 2

摘要:姜文毕竟是姜文,但凡他有新作上映,我还是要去看看的。虽然钢琴家郎朗的故事对我没有太大吸引力,但在某个大雨滂沱之夜,我还是花了144分钟,认真观赏了这部《你行!你上!》。

刘颖余

姜文毕竟是姜文,但凡他有新作上映,我还是要去看看的。虽然钢琴家郎朗的故事对我没有太大吸引力,但在某个大雨滂沱之夜,我还是花了144分钟,认真观赏了这部《你行!你上!》。

影院观众稀稀落落,这也似乎成了某种隐喻——豆瓣6.7分的评分,创下姜文职业生涯新低;三周票房仅8000万元,收回3亿元拍摄成本遥遥无期。仅以票房和市场而言,说姜文暌违7年推出的新片“扑街”,并不为过。

据说,姜文电影充满了各种隐喻,这也成就了那个著名的比喻——隐喻是醋,故事是饺子,姜文遂有名言:就是为了这点醋,我才包的这顿饺子。

话说得漂亮至极,但时灵时不灵。《让子弹飞》“醋”与“饺子”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商业和个人表达都各得其所,而这部《你行!你上!》给人的感觉却是,“醋”倒得太猛,甚至淹没了“饺子”本身的味道,反而成了观影的障碍。

说白了,饺子要好吃,关键不在醋,醋只是锦上添花,不宜喧宾夺主。电影要好看,关键还是要讲好一个扎实而走心的故事,而不在于导演设置了多少隐喻。隐喻要为故事服务,而不能独立、悬浮出来“自嗨”。那些脱离故事本体、缺乏情感温度的隐喻,是为隐喻而隐喻,就是过度隐喻,就难免会让普通观众感到“与我无关”甚至“被冒犯”。

姜文是电影鬼才,他选择郎朗的故事,一定有他的道理,但这个故事充满了爹味和说教味,鸡娃、成功学的叙事,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情绪,缺乏直达人心的力量。当观众看不到清晰有力的故事表达,得不到直接的、共鸣的爽感,他们选择用脚投票,就不足为奇。

老实讲,“姜式美学”的影像风格依然迷人,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极高的感官轰炸式画面,高度密集、不留间隙的台词对白,或激昂壮丽或古典空灵的配乐……我相信,作为演员的姜文也演过瘾了,但这些极具个性、精英化的表达,是不是观众需要的,姜文可能无暇考虑。当这些表达只是导演、影评家和粉丝圈内的智力游戏,而无法和更为广大的观众建立情感连接,在人人可打一星的当下,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作为导演,可以嘲讽观众“看不懂是你水平不够”,但作为观众,他们也可以说,“我不是不懂,是不想懂”。喜欢喝醋的人,不一定深刻高蹈,喜欢吃饺子的,也不见得肤浅愚钝。无论如何,企图通过一部电影对观众进行说教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导演的自我表达与观众需求的错位,这可能不是姜文一个人需要直面的困境。尤其是那些自认为才华横溢,也有江湖地位的知名导演,如果一味迷恋于自我表达,而无视时代的情绪和观众的诉求,那么拍出的电影“扑街”,乃至失去观众,便是可以料想的结果。

2025年,徐克武侠片成滑铁卢,冯小刚新作悄无声息,陈可辛全明星阵容溃败,再加上此次姜文新作遇冷,似乎都在预示着一个事实:才华和情怀这些东西,非常迷人,但不能包打天下。功成名就,不是票房的保证,因为他们的成功也多半是时代的赠予。互联网会撕碎权威的滤镜,市场也终究得回归常识。

坚持还是听劝?对于姜文们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曾几何时,“站着,还把钱挣了”,何等豪迈,何等傲娇!但实际上,“站”的对立面不一定必须是“跪”,也可以是平起平坐,相互尊重。没有不变的神坛,只有永远的新陈代谢,唯有尊重时代、尊重观众的电影,才会照进现实、照进人心。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