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字评论换来 5 天拘禁,正义迟到两年竟是贪官落马!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0 08:17 2

摘要:2025 年 6 月,一纸撤销行政拘留处罚的判决书,终于落在了湖南湘阴 49 岁家具店老板肖新良的手中。然而,这迟到的正义,距离他因 12 字评论换来 5 天拘禁,已悄然过去了整整两年。

2025 年 6 月,一纸撤销行政拘留处罚的判决书,终于落在了湖南湘阴 49 岁家具店老板肖新良的手中。然而,这迟到的正义,距离他因 12 字评论换来 5 天拘禁,已悄然过去了整整两年。

令人唏嘘的是,这份姗姗来迟的公正,并非源于他坚持不懈的维权抗争,而是因为当年涉事的县长、局长因违法违纪被 “双开”。

普通人追求正义的道路,竟如此荒诞地与贪官的落马紧紧捆绑,实在让人五味杂陈。

2023 年 7 月 5 日,湘阴县街头正热火朝天地推进着 “统一招牌” 工程,这一由时任县委书记李镇江力推的政绩项目,在给街道带来新面貌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民众的质疑。

这天,肖新良刷到一则消防员救援坠楼工人的短视频,看着画面中紧张救援的场景,再联想到街头那些强行更换的招牌,心中涌起一股复杂情绪,顺手就在评论区留下了 12 个字:“还在搞豆腐渣工程,统一招牌?”

他只是单纯地表达内心的疑惑,却未曾料到,这条仅收获6个点赞、1条回复的普通评论,瞬间点燃了权力的 “火药桶”。

仅仅 48 小时后,肖新良便接到公安局的传唤。湘阴县公安局以 “发表不实言论”“在网络上起哄闹事” 为由,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迅速对他作出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决定。

面对突如其来的拘禁,肖新良满心不解,更让他困惑的是,那条直指 “领导亲戚做广告公司” 的湖北网友评论,却丝毫未受影响,自己这个率先发问的本地人,却成了被惩处的对象。

在看守所的日子里,肖新良反复思索,逐渐意识到自己或许成了权力威慑下的牺牲品。那条湖北网友的评论,直接涉及李镇江亲属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而自己的 12 字评论,无意间为这场潜在的权力丑闻提供了发酵的 “舆论温床”。

处罚自己,既能震慑其他可能的批评者,又能快速切断敏感信息的传播路径。当拘留所的铁门轰然关上,肖新良真切地感受到权力对言论自由的肆意践踏,那冰冷的铁门声,仿佛是权力傲慢的嘲笑。

被释放后的肖新良,坚信自己的评论不应该遭受如此重罚,毅然向汨罗市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然而,2023 年 12 月的一审判决书,却让他如坠冰窟。法院判决书中,将他的评论与他人恶意诋毁评论的点赞行为关联起来,称其具有 “延伸性、扩展性”,还强调该评论对县委政府及领导个人产生了 “负面政治影响”,进而维持了对他的处罚决定。

这样的判决逻辑,完全偏离了对评论本身是否属实、是否违法的判断,反而将维护官员形象置于司法裁决的首位,让法律的天平在权力的重压下严重倾斜。

肖新良没有放弃,继续上诉至岳阳市中院。但 2024 年 4 月,中院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的结果,再次将他推向绝望的深渊。

坐在自家冷冷清清的家具店里,看着墙上女儿稚嫩的涂鸦,他耳边总会响起女儿天真无邪的询问:“爸爸你是不是蹲大牢去了?” 这句童言,如同一把尖锐的刀,刺痛着他的心,也让他深刻认识到这场诉讼,早已超越个人荣辱,关乎着法律的公正与尊严,关乎着每个公民能否自由表达对公共事务的看法。

转机在戏剧性的权力更迭中悄然降临。2024 年 6 月,湘阴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志忠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紧接着,7 月县委书记李镇江也被 “双开”,纪委通报其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随着这两位关键权力人物的倒下,笼罩在肖新良案件上的阴霾逐渐散去。2025 年 6 月,湖南省高院作出改判,明确指出肖新良的评论 “无具体指向对象,仅获 6 点赞 1 回复,社会影响轻微…… 认定为寻衅滋事证据不足”。

同样的案件事实,同样的法律条文,只因权力主体的变化,就得出截然不同的判决结果,这无疑深刻暴露了基层司法在权力干预下的脆弱与无奈。

如今,湘阴街头那统一的招牌依旧醒目,只是当年力推它的县委书记已沦为阶下囚。肖新良虽然胜诉,可这胜利的背后,是无尽的苦涩。他耗费两年时间,历经三次对簿公堂,身心俱疲,家庭也深受影响。而本该捍卫公平正义的司法程序,在前两次审判中,对 “负面政治影响” 这种荒诞理由未加纠正,任由权力扭曲司法,直到权力主体轰然崩塌,司法才回归法律本位,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治安管理处罚法》本是维护社会秩序与公民权益平衡的重要法律,却在肖新良案中沦为个别官员压制言论、维护个人权威的工具。更为遗憾的是,高院虽认定原处罚 “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过罚明显不当”,但当年滥用职权、打压批评的公职人员,至今仍未受到任何问责。这种追责机制的缺失,不仅让受害者难以真正释怀,更可能让权力滥用的行为再次滋生。

在网络时代,公民通过网络评论参与社会治理、表达意见,是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肖新良的 12 字评论,不过是对公共事务的正常质疑,属于言论自由范畴。即便观点存在偏差,也应通过理性沟通、平等交流来解决,而非动用公权力强制惩戒。当公权力随意挥舞 “寻衅滋事” 的大棒,打压普通公民的言论时,损害的不仅是个体权益,更是整个社会的民主活力与监督力量。

肖新良案,如同一个警示灯,照亮了基层治理中权力运行的黑暗角落。从最初的随意拘禁,到两级法院的错误维持,再到贪官落马后的改判,整个过程曲折离奇,却也清晰地反映出法治进步的艰难。

我们期待,未来的司法能够彻底摆脱权力的不当干预,让正义无需依赖偶然因素,让每个公民都能毫无顾虑地行使批评建议权,让法律真正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实盾牌,而非权力的附庸。

别让普通人的正义,总靠贪官落台来兑换。

来源:迷世书童H95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