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核心的 L - SAM - I 系统主要是为高空反弹道导弹(ABM)作战而精心设计的,但此次新发现的 AAM 组件极大地提升了该系统抵御低空空中威胁的能力,诸如敌机与巡航导弹等。
据韩国国防专家梅森于 2025 年 8 月 7 日发布的信息,韩国首度公布了集成于其国产 L - SAM 远程防空系统中的空对空导弹(AAM)变体图像。
尽管核心的 L - SAM - I 系统主要是为高空反弹道导弹(ABM)作战而精心设计的,但此次新发现的 AAM 组件极大地提升了该系统抵御低空空中威胁的能力,诸如敌机与巡航导弹等。
韩国L-SAM拦截机提供远程精度,取代美制防空导弹
该系统已正式开启大规模生产的序幕。大韩民国正全力以赴地研发一款适用于海军的版本,意图以此取代美国所提供的 SM 系列导弹。
据相关报道,韩国与中东国家围绕该系统的出口事宜正展开深入讨论。首尔方面更是雄心勃勃,积极向波兰、澳大利亚、菲律宾以及几个北欧国家推介此系统。与此同时,性能显著提升的升级版本 L - SAM - II 也已处于紧锣密鼓的开发进程中。
AAM 由 LIG Nex1 精心研制,它是灵活多变的多导弹配置的关键一环。这一设计独具匠心,使得 L - SAM 发射器能够在同一平台上同时部署反导导弹(ABM)发射罐与空对空导弹(AAM)发射罐。
在生产分工上,韩华宇航担当起反导弹生产的牵头重任,而韩华系统则负责该系统的大型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
从专业的技术视角审视,新推出的 AAM 是专门为防空和导弹防御任务量身打造的,旨在实现高速、远程拦截目标。
L - SAM 导弹的射程经估算超过 150 公里,飞行速度介于 4 马赫至 5 马赫之间。据推测,它采用两级推进系统,首先借助固体火箭助推器提供强大初始动力,随后依靠高能的第二级在高层大气中持续维持飞行。
其制导系统预计将惯性导航、数据链中途更新以及用于终端寻的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有机结合,能够在复杂多变、存在争议的电磁环境中,对高度机动的目标实施高精度打击。该导弹具备与大气层内以及近大气层域中的目标进行交战的能力,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多功能性。
垂直发射系统的应用,确保了导弹可实现全向交战,无需机械发射器进行繁琐的对准操作,进而有效减少了交战延迟,进一步扩大了覆盖范围。据报道,L - SAM 的 AESA 雷达探测距离可高达 600 公里,能够为两种导弹类型提供远程跟踪和火控支持,从而达成同时对多目标进行交战的能力。
与美国制造的 PAC - 2 GEM - T 和海军 SM - 2 Block III/IIIA 等成熟系统相比,韩国的 L - SAM AAM 提出了一种更为现代化、集成化的解决方案。PAC - 2 GEM - T 虽为经过实战验证的系统,对战术弹道导弹和飞机具备较高杀伤力,但其依赖较为陈旧的雷达架构以及半主动雷达寻的技术,这需要雷达持续进行照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L - SAM AAM 采用主动雷达寻的技术,能够实现“发射后不管”的交战模式,从而显著加快反应时间,提高发射平台的生存能力。
美国的 SM - 2 系列虽同样具备有效性且实现了网络化,但仅局限于海军平台,并且无法提供 L - SAM 架构所具备的模块化设计或发射器通用性。此外,尽管以色列的 David’s Sling 和欧洲的 SAMP/T NG 等系统在同类产品中颇具竞争力,但 L - SAM 提供了独特的韩国解决方案,不仅具备相当的性能、集成的反导(ABM)功能,还因本地制造而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
在作战和战术影响方面,L-SAM发射器的双载能力引入了显著的战略灵活性。由于能够在单个发射器中混合装载反导弹和防空导弹拦截器,防御规划者可以根据特定的威胁环境定制电池,无论是巡航导弹的饱和攻击、蜂群无人机入侵还是中高空弹道导弹袭击。AAM 的主动导引头和自主参与功能可在电子降级环境中实现分散作。它的长距离使其能够形成综合防空网络的上层,与 KM-SAM(天宫 II)等短程系统,甚至韩国铁穹 (C-Dome) 等点防御资产协同工作。在移动配置中,L-SAM 可以支持前沿部署的部队并保护空军基地、指挥中心和后勤节点等高价值资产。AESA 雷达的多目标跟踪能力进一步确保覆盖复杂的空中威胁,包括隐形飞机和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等低 RCS 目标。
能够取代美国传统系统的国产导弹的推出标志着韩国国防政策的转折点,朝着更大的自主权和工业主权迈进。它还与更广泛的地区变化相一致,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家正在对其防空和导弹防御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威胁。通过将 L-SAM 推广为可行的出口产品,韩国还寻求将自己定位为全球防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挑战传统供应商,同时通过防务合作加强外交和安全关系。
来源:百年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