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装甲掷弹兵的坐骑—Sd.Kfz系列装甲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09 10:32 1

摘要:德国二战时期有多种性能出色的轻型装甲车,很难绝对地说哪种是最好的,不过Sd.Kfz.222轻型装甲侦察车和Sd.Kfz.234/2“美洲狮”装甲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德国二战时期有多种性能出色的轻型装甲车,很难绝对地说哪种是最好的,不过Sd.Kfz.222轻型装甲侦察车和Sd.Kfz.234/2“美洲狮”装甲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Sd.Kfz.222由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今奥迪公司)旗下的Horch(霍希)制造底盘,Bad Oeynhausen的Eisenwerk Weserhütte设计车辆,Elbing的F.Schichau和Hanover Linden的Maschinenfabrik Niedersachsen完成最后的组装。

​一战后,摩托化是德军主要发展方向,因缺乏装甲车制造经验,德军在民用汽车基础上发展装甲车辆。在筹建机械化部队时,装甲侦察车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德军对其提出重量轻、机动性强、便于维护等要求,且需具备对软目标和轻装甲目标的打击能力以支援步兵作战。1935年,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年底新型装甲汽车制造完成,次年开始量产并正式服役,被命名为Sd.Kfz.222。

Sd.Kfz.222轻型装甲侦察车属于升级改进型,1935年,德国首批四轮装甲车Sd.Kfz.221投产,但该车越野性能未达德军期望。1936年,德军在Sd.Kfz.221基础上制定升级计划,原型车由Eisenwerk Weserhütte设计,采用Horch 108标准重型越野车底盘取代原Einheits-KW卡车底盘,采用新式倾角装甲车身以及后置发动机。该车车重4.8-5吨,乘员3人。搭载一门20毫米KwK 30或38型自动炮和一挺7.92毫米MG 34机枪,炮塔可360度旋转,能有效对抗步兵、汽车和轻型装甲目标。装甲最厚处正面14.5毫米(比日军轻型坦克都厚),侧面8毫米,顶部开放带防护格栅的十面体炮塔提供了良好视野和射击条件,但乘员易受迫击炮、破片和手榴弹伤害。4×4全轮转向驱动确保了良好的通过性,公路时速达85公里,续航里程300公里。

它的生产始于1937年,持续至1944年,战争期间有987辆下线。该车主要配属各装甲师侦察营,凭借优异的公路性能活跃于西欧战场,在法国、巴尔干等战役中,承担前线侦察、车队护卫和通信联络等任务。但在东线泥泞地形和北非沙漠中,其机动性受限,1941年后逐步被半履带车取代。此外,中国也曾引进30辆投入抗战。

至于Sd.Kfz.234/2“美洲狮”重装甲车,则是世界上第一种重型轮式步兵战车。1942年,为满足“高生存力重型侦察装甲车”的需求,德国Büssing-Nag公司基于新平台打造了Sd.Kfz.234/2“美洲狮”。

轮式坦克的既视感

​重11.5吨,乘员4人。采用8×8驱动和独立悬挂系统,公路最高时速100公里,续航里程高达1000公里。装备210马力的Tatra V12柴油机,能轻松越过壕沟、溪流等障碍。最大亮点是安装在封闭炮塔内的50毫米KwK 39/1炮,使车辆不仅能侦察,还能与轻中型装甲目标交战。正面装甲厚达30毫米(主要为抵挡苏军14.5毫米反坦克枪个12.7毫米重机枪),合理倾斜角度增强了防护,第二驾驶位可瞬间改变行驶方向,先进光学设备和烟雾弹发射器提高了战场生存力。

幸存的美洲狮战车

​该车生产工艺复杂,参战较晚,于1943年至战争结束期间共生产了约100辆。二战时期的Sd.Kfz.234/2“美洲狮”装甲车主要装备于纳粹德国的一些精锐装甲师和侦察部队,包括装甲教导师、第1党卫军装甲师、第20装甲师等。在战场上以其出色的机动性和火力,赢得了士兵们的青睐。它参与了战争后期的诸多战役,虽数量不多,但凭借先进的性能,在侦察和与敌方轻中型装甲目标交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945年的阿登反击战役中,隶属党卫军装甲侦察营的“美洲狮”装甲先头部队与美军第二装甲师的先头部队碰面,双方展开坦克战。激战2个小时,该营虽被美军彻底消灭,但创造出击毁击伤美军40辆装甲坦克的战绩。以小博大对美军造成了巨大损伤,连美军缴获后都称其为二战最好轮式装甲车。

来源:顺流而上的小木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