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夏时节的乡村,流光溢彩,碧绿如染,庙仙乡熊林村林道静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内生机盎然。7月25日,“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水产学会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观摩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农业农村部渔政渔业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市
盛夏时节的乡村,流光溢彩,碧绿如染,庙仙乡熊林村林道静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内生机盎然。7月25日,“2025年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水产学会稻渔综合种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观摩活动在此举行,来自农业农村部渔政渔业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市渔业主管部门领导,以及高校专家学者、在读研究生、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实地考察了基地电子商务平台展厅及稻渔综合种养生产情况。
电商展厅里的“稻渔密码”。步入新落成的电商产业大厅,一座沙盘模型勾勒出产业发展蓝图,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稻渔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农产品展示区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稻渔产品,旁边的荣誉柜里整齐摆放着企业获得的各类奖牌证书。讲解员详细介绍基地经营模式、品牌培育、销售渠道及产业效益,大家一边聆听,一边拿起产品仔细查看。品尝着香气四溢的稻虾米饭和四种口味的龙虾拼盘,大家不禁赞叹:“香米配小龙虾,还是老家田埂上的味道!”每一口鲜香,都唤醒着记忆中的乡愁,让人切身感受乡村泥土孕育的芬芳。
千亩稻虾田的生态画卷。登上基地的观景长廊,千亩稻虾田与蓝天、黛山相映成趣,白鹭不时翩飞于阡陌之间,展现着生态农业的新景象。稻田翠绿,稻穗略带金黄,仿佛镶上金边,阵阵稻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基地建立了养殖环境监测数据系统,实时监测水质,全力保障种养环境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沿着石板田埂走进稻田,大家查看水稻长势、种养水质,了解土地流转、产品种类、科技应用及田间管理等情况,认真听取基地在生态发展、示范带动、致富带富等方面的创新做法。现场还就生态种养技术推广、生态农产品研发等展开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观摩,深化稻渔生产技术交流,实现资源互通、技术共享,推动稻渔综合种养健康持续发展。”
生态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以农旅为“体”焕新力,以生态田园添底蕴。近年来,庙仙乡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力,积极探索稻渔文化新业态,依托辖区自然、人文资源等优势,推动“田园+餐饮+文旅”深度互融,打造“十里稻香”产业带8000余亩,研发便携式罐装稻香米、真空包装稻香米、伴手礼盒等精品包装;推出“稻香米+腊板鸭”“稻香米+小龙虾”“稻香米+甲鱼”等特色定制餐饮,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沉浸式体验闭环,既满足消费者健康饮食需求,又实现生态价值转化,赋能乡村旅游升级。依托“村企联建”模式,带动320余户“抱团”发展稻渔产业,吸纳周边6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成为激活乡村经济、助民增收的新引擎。
目前,基地年产优质小龙虾等水产品35万公斤、稻米90万公斤,产值达2500万元,利润超800万元;年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带动沿路6村联动发展。基地先后创建为国家级健康水产养殖生态农场、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骨干基地,“林稻静”虾稻香米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多次斩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金奖、广州农产品博览会金奖、河南省知名农业“特色农产品品牌”、“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最受欢迎产品奖”等荣誉,成为庙仙特色新名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展望未来,庙仙乡将以观摩会为媒介,诚邀八方来客共话发展。未来将继续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研发更多生态渔业产品,让“稻渔共作”之路越走越宽,把“舌尖上的乡愁”转化为增收致富的动力,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劲。
来源:知情达理暖阳VbJL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