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高考放榜日,一个名字悄然刷屏全国:李盈。她以693分的惊人成绩,成为云南省理科状元,全国顶尖学霸中的佼佼者。北京大学第一时间向她抛出橄榄枝,不仅寄来录取通知书,更附上一份10万元奖学金,诚意满满,势在必得。
“如果梦想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题记
2020年高考放榜日,一个名字悄然刷屏全国:李盈。
她以693分的惊人成绩,成为云南省理科状元,全国顶尖学霸中的佼佼者。
北京大学第一时间向她抛出橄榄枝,不仅寄来录取通知书,更附上一份10万元奖学金,诚意满满,势在必得。
然而,这位被无数人视为“天之骄子”的女孩,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她婉拒了北大,放弃了百万学子梦寐以求的顶级学府,连同那笔足以改变家庭命运的奖学金,也一并谢绝。
她的选择,只有一个:国防科技大学。
这不是冲动,不是任性,而是一场长达七年的执着奔赴,是梦想与现实之间最坚定的抉择。
今天,我们就来讲述这位“最倔强”女孩的真实故事——
一个关于初心、坚持与家国情怀的青春传奇。
2001年,云南玉溪的一个偏远山村,一个女婴呱呱坠地。
她的父母给她取名“李盈”,寓意“生活丰盈,幸福安康”。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女孩,未来会成为千万人心中的“精神偶像”。
云南,这片被誉为“彩云之南”的土地,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
但对当地人而言,这里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高风险区。
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一次次灾难,夺走了无数生命,也深深烙印在年幼的李盈心中。
她曾亲眼目睹家园被泥石流冲毁,邻居在废墟中哭泣;
她曾看到解放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在暴雨中徒手挖掘幸存者;
她曾听见广播里传来“人民子弟兵已抵达灾区”的消息时,全村人眼含热泪的欢呼。
那一刻,“解放军”三个字,成了她心中最神圣的存在。
“他们不怕死,不怕苦,只为救我们。”
“我也要成为那样的人。”
一颗梦想的种子,在她8岁那年,悄然种下。
不是成为明星,不是成为富豪,而是——穿上军装,守护人民,保卫国家。
2013年,12岁的李盈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部军事纪录片。
画面中,一群身穿军装的青年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眼神坚定,步伐整齐。
旁白缓缓响起:“这里是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最顶尖的军事学府,被誉为‘军中清华’。”
她愣住了。
原来,当解放军,也可以通过考大学实现。
这所学校,由毛主席亲自批准创办,首任校长是陈赓大将,是中国国防科技人才的摇篮,培养了无数航天、信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
从那一刻起,国防科技大学,成了她心中唯一的“梦中情校”。
她开始查阅资料,了解军校的招生政策、体检标准、体能要求。
她发现,这所学校在云南每年只招收2-3名女生,竞争极其激烈,且对视力、听力、体能、心理素质要求极高。
但她没有退缩。
反而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
“我要用6年时间,把自己打造成最接近梦想的样子。”
从初中开始,李盈的生活就进入了“军事化管理”模式。
每天清晨5:30,天还未亮,她已起床晨跑3公里;
晚上11点,当同学早已入睡,她仍在刷题、背书、做体能训练;
周末,别人在逛街、追剧,她却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或在图书馆啃下一本本军事理论书籍。
她的成绩,始终稳居年级前三;
她的体能,远超同龄人;
她的意志,像钢铁般坚韧。
“她不是在学习,是在修行。”
这是班主任对她的评价。
“每次考试,她都对自己要求近乎苛刻。哪怕只差1分,她都会反复复盘,直到彻底搞懂。”
2019年,高考来临。
李盈带着2000多个日夜的积累,走进考场。
成绩揭晓:668分!
这个分数,足以让她进入清华、北大、复旦等任何一所985高校。
她满怀希望地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并参加了军检。
结果令人振奋——她通过了所有体检项目!
但命运却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那一年,国防科大在云南只招2名女生,而李盈的分数排名第三,仅差1分,与梦想失之交臂。
面对这个结果,很多人劝她:“算了,去北大吧,以后还能读研、考军校,机会多的是。”
可李盈的回答只有八个字:
“梦想面前,从不将就。”
她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
复读!
是的,668分,全国前1000名,她选择再战一年。
亲朋好友不理解:“你这是何必?北大不好吗?10万奖学金不要?”
老师也劝她:“复读风险太大,万一考砸了呢?”
但李盈的父亲却说:
“我们不图她大富大贵,只希望她活得有尊严、有信仰。既然这是她的梦,我们就支持到底。”
母亲默默为她收拾书包,父亲每天接送上下学,全家为她营造最安静的学习环境。
而李盈,也开启了“地狱模式”的复读生活。
她每天学习超过14小时,把错题本翻烂了三遍;
她请教练指导体能训练,确保身体状态达到军校标准;
她甚至开始模拟军校生活,严格作息,拒绝一切娱乐。
“我不能再差1分。”
这是她写在笔记本首页的话。
2020年7月,高考成绩公布。
李盈,693分!云南省理科第一名!
比去年整整提高了25分,从全国前1000名,跃升至全国前50!
北京大学第一时间联系她,招生办主任亲自致电,承诺提供全额奖学金+10万元现金奖励+优先选专业。
清华、复旦、上海交大也纷纷抛出橄榄枝。
但李盈的回答始终如一:
“谢谢贵校的厚爱,但我已决定报考国防科技大学。”
她没有犹豫,没有动摇,甚至没有多看一眼那些诱人的offer。
她的志愿表上,只填了一个学校:国防科技大学。
最终,她以全省第一的分数+军检合格+政治审查通过,成功被录取。
她,终于穿上了那身梦寐以求的军装。
如今,李盈已是国防科技大学大三学生。
据校方透露,她在校期间表现极为优异:
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埋头苦读的女孩,而是一名兼具智慧、体魄与信仰的未来军官。
她的故事,被军校师生广为传颂,成为“新生第一课”的典型案例。
她的照片,被挂在校园荣誉墙上,配文写道:
“梦想不会辜负坚持的人。”
很多人说:“先上北大,以后再考军校研究生不行吗?”
李盈的回答是:
“军旅生涯,是从穿上军装那一刻开始的。我想要的,不是‘以后’,而是‘现在’。”
国防科大的培养体系、军事化管理、实战化训练,是普通高校无法替代的。
她要的,不是一张文凭,而是一段从灵魂到肉体的淬炼。
北大、清华,代表着“成功”的标准答案。
但李盈用行动告诉我们:
真正的成功,是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她放弃的不是“前途”,而是“别人的期待”。
她选择的,是内心的信仰与家国的责任。
李盈的故事,不是孤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分考生选择军校、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
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金融”“互联网”“高薪”,而是开始思考:
“我能为国家做什么?”
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回归,是青年一代对“个人价值”与“民族复兴”关系的重新定义。
很多家长只盯着分数能上什么学校,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与志向。
李盈的成功,不是因为她分数高,而是因为她从初中就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7年。
建议:
高一就开始职业规划探索鼓励孩子了解军校、警校、师范、农林等特殊类院校尊重孩子的“非主流”选择李盈能通过军检,靠的不是天赋,而是6年如一日的体能训练。
现在的学生,普遍“重脑轻体”,近视率高、体能差,连基本的跑步都吃力。
建议:
每天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培养抗压能力与意志力鼓励参与军训、夏令营等军事化活动李盈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无条件支持。
很多家长在孩子“复读”“考军校”等重大选择上,往往出于“现实考虑”而反对。
记住:
孩子的梦想,值得被尊重,哪怕它看起来“不切实际”。
你的支持,可能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唯一力量。
李盈没有“放弃”北大,她只是选择了另一条路。
一条更难、更苦、更孤独的路。
但她走得坚定,走得无悔。
她让我们看到: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依然有人愿意为信仰燃烧青春;
在这个功利的社会,依然有人选择为家国默默奉献。
她不是“最聪明”的,但她是“最执着”的。
她不是“最幸运”的,但她是“最勇敢”的。
693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国防科大,不是归宿,而是征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远的将来,
中国国防科技的前沿,
会有一位名叫李盈的女军官,
用她的智慧与热血,
守护这片她深爱的土地。
你如何看待李盈的选择?
✅ 支持她追梦,这才是真正的“顶流”
❌ 太理想化,现实需要妥协
理解但不认同,北大机会难得
你会让孩子报考军校吗?为什么?
会,家国情怀高于一切
不会,希望孩子过安稳生活
⚖️ 视孩子兴趣而定
你也有“差1分”的遗憾吗?后来如何面对?
来源:志愿课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