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到底会不会致癌?忠告:染发时注意这7点,做到了就能放心染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0 09:49 2

摘要:近年来,关于“染发可能致癌”的说法不时出现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因此陷入焦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既想遮盖白发、显得精神,又担心对身体有害。那染发到底有没有致癌风险?怎样染才能更安全?今天我们就来认真聊一聊。

近年来,关于“染发可能致癌”的说法不时出现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上,不少人因此陷入焦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既想遮盖白发、显得精神,又担心对身体有害。那染发到底有没有致癌风险?怎样染才能更安全?今天我们就来认真聊一聊。

染发剂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头发颜色,其中永久性染发剂(占市场的大多数)通常含有以下几类成分:

芳香胺类化合物(如对苯二胺 PPD)——可渗透发丝并与角蛋白结合,颜色持久。

过氧化氢——漂浅头发、帮助染料进入发丝。

碱剂(如氨水)——打开毛鳞片,让染料更好进入。

部分芳香胺类物质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具有致突变性或潜在致癌性(如PPD在高剂量长期暴露时可诱导实验动物膀胱肿瘤)。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FDA就开始对染发剂安全性进行关注。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现代市售正规染发剂的配方和纯度,与早期产品相比安全性已显著提升,有害物质含量受到严格限制。例如,欧盟化妆品法规(Cosmetics Regulation (EC) No 1223/2009)对PPD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制在染发剂混合液中不超过2%。

科学证据总体上并不支持普通消费者因偶尔染发而显著增加癌症风险,但不同人群的风险可能有差别。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在2020年的评估中,将“理发师和美发师职业暴露”列为对人类可能致癌(2A类),但个人使用染发剂未被列为致癌物。

一项涵盖 美国女性护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的长期随访(44,000多名女性,20多年追踪)显示:个人染发与大多数癌症(包括乳腺癌、卵巢癌、皮肤癌)风险之间无显著关联,但深色永久性染发剂与部分淋巴瘤风险可能轻度增加。

亚洲人群的相关研究结果更接近“风险不显著”,但长期(>20年)、频繁(每月1次以上)使用深色染发剂的人群,部分研究提示淋巴瘤、膀胱癌风险略有升高。

总结一句话:一般人偶尔染发、每年几次,并不会显著增加癌症风险,但高频、长期、深色染发,且缺乏防护,可能存在一定健康隐患。

1. 选正规产品

购买有完整成分表和生产批号的品牌产品。

避免来路不明的“三无”染发膏。

尽量选择欧盟或国家认证的低致敏、无氨、植物系或半永久性产品。

2. 做好皮肤斑贴试验

每次染发前48小时,在耳后或前臂内侧试一点染发剂,观察是否有红肿、瘙痒。

3. 减少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戴一次性手套操作,避免染料接触头皮,避免用梳齿尖锐的染发梳划伤头皮。

染发时保持通风,减少吸入化学成分。

染前沿发际线、耳周涂凡士林(非油性乳液),厚度约1mm。这可减少化学物质渗透率达60%。

4. 降低频率、避免高浓度

不必频繁染发,建议间隔6-8周以上。

尽量避开高浓度双氧水、深色系永久性染料。

5. 减少停留时间

严格按说明书执行!超过30分钟会显著增加成分渗透。深色染发剂勿超过25分钟。

6. 染后清洗彻底

用温水反复冲洗,确保染料残留尽量减少。

7. 留意身体信号

若出现持续皮疹、呼吸道刺激、头皮疼痛,应立即就医并告知近期染发史。

五、结论

偶尔、低频、注意防护的染发行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风险不高。

高频率、长期使用深色永久性染发剂,且缺乏防护措施的人群,可能面临略高的癌症风险。

安全染发的关键是选好产品、减少暴露、保护皮肤和呼吸道、控制频率

一句话建议:想美可以,但别忽视安全——科学选择、合理频率、做好防护,你完全可以安心地在镜子前看到自己满意的颜色。

来源:九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