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二局一公司承建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0 10:18 1

摘要:8月7日零时,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承建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8月5日上午,投运活动举行,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宣布投运,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讲话。

8月7日零时,由中建二局一公司承建的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8月5日上午,投运活动举行,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宣布投运,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讲话。

罗东川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表示祝贺,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建设者致以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海民航事业发展的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感谢。他说,当前,青海正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发展机遇不断叠加、发展动能日益厚积、发展活力空前增强。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作为青海民航发展史上投资和建设规模最大的工程正式投运,将为青海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挥重要支撑牵引作用。青海将以此为新起点,着力打造开放联通新平台、服务品质新标杆、产业融合新引擎和安全运营新典范,努力建设一流的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作出青海贡献。

政府相关领导,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西部机场集团、西部战区空军等领导出席活动。中建二局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丁威,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王亮受邀参加活动。(媒体来源:青海新闻联播)

8月7日,中建二局第15场品牌主题活动——创新“造”未来开放日在该项目举行,众多主流媒体聚焦报道这座集现代交通与地域文脉于一体的丝路空港新枢纽。

项目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是青海民航发展的“头号工程”,航站楼总面积15.8万平方米,由中心区及三条指廊构成。项目投运后,将助力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万吨的保障需求,为青海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全天候、立体化的高效枢纽平台,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互联互通与共同繁荣。

匠心·勾勒生态与融合的机场美学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素有“中华水塔”美誉。T3航站楼设计以“中华水塔,三江溯源”为核心,通过建筑语言诠释生态文脉,曲面波浪屋面似灵动的水波,层层舒展,蓝绿色幕墙模拟水流,波光粼粼,水滴穹顶与“支流”般错落有致的立柱呼应,生动营造出“水塔”意象,让人未入其内,便已感受到三江源的磅礴气势。

青藏高原极度冻融、极端温差的严苛环境,极易对机场屋面造成破坏。项目团队研发形成不规则多阶网壳分析扩展累计提升技术、网壳分区换位滑移、竖向旋转就位、分步扩展累积提升与控制技术、内置虹吸雨水管锥形钢管柱精准施工技术、多类型节点网架数字化深化建模技术四项关键技术,经高原极端大风、强暴雨及低温冰冻实际检验,系统实现零渗漏、零变形、零冰堵。项目金属屋面工程凭借卓越的结构安全与生态呈现,斩获防水工程行业的最高荣誉——“金禹奖”,成为高原建设科技赋能、生态优先的典范。

攻坚·彰显高原建造的硬核实力

项目地处高原地区,桩基施工需穿越杂填土层、粉质黏土层、卵石层、细砂层、中风化泥岩层等多重复杂地层。其中,如何准确测量出桩端扩底宽度,成为技术攻克的重要关卡。

项目团队经过数十次试验与调整,创新出基于行程点位标识法测孔的钻孔扩底灌注桩扩底检测技术,通过机械触发—几何换算—原位标定三位一体实现“所见即所测”,规避了传统井径仪因探头分离安装导致的定位偏差,所获取的测量数据精准度高,施工流程简洁高效,成本显著降低,为同类施工提供可复制的技术经验。

创新·编织“青海之钻”的精密“骨架”

T3航站楼中央C区屋盖是超大跨度的复杂空间曲面网架,最大跨度54米,最大标高43.4米,最大分区提升重量约1200吨。为了网架提升的效率和精度,项目团队通过BIM施工动态模拟技术,选定“液压同步提升技术”。

地面拼装完成后的网架在提升时,液压泵压力依序按20%、40%、60%、80%、100%,逐步加载至结构离地约20cm,停留12h以上,确认状态正常后,继续提升作业,在提升到停滞点时暂停,不平衡时进行“单点”微调,确保各吊点在同一标高。提升过程像用绣花针做精细活,将整个网架提升的精度控制在毫米范围内,完美呈现“青海之钻”标志性结构。

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CCTV-13

学习强国

环球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网

北京日报客户端

青海日报

来源:CRCC中铁张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