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报纸曾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公开性等特点。它虽然没有电视那么直观,但可以长期保存,内容也更有深度。一杯茶一张报纸,曾是不少人向往的生活。
报纸曾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公开性等特点。它虽然没有电视那么直观,但可以长期保存,内容也更有深度。一杯茶一张报纸,曾是不少人向往的生活。
抚顺在解放后发行过一些报纸,有的甚至曾在全国发行,那是抚顺报纸的辉煌年代。
《抚顺日报》是抚顺解放后最早发行的报纸,1949年1月1日创刊,其前身为《抚顺工人》。作为抚顺市委机关报,是全国最早宣传雷锋精神的地方党报,更是抚顺最具权威性的地方报纸。
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是抚顺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当年随处可见绿色的报刊亭,南站公交站、地下通道、天桥、东西四路等一些繁华地段都有卖报纸的小贩。
赵本山和巩汉林早年有个小品叫《十三香》,赵本山饰演的那个角色就是卖报纸的,里面有句经典的顺口溜至今难忘: 法制报、故事报,新出版的电视报……
这几份报纸是那时候辽沈一带最热销的,其中有咱们抚顺的报纸。当时法制类报纸挺流行,虽然不知道赵本山指的是哪份,但抚顺确实也有《抚顺法制报》。它是1982年10月由抚顺市司法局主办的,曾发表大量宣传法制的文学作品,将一些案例以文学形式呈现,内容引人入胜,所以销量一直不错。
另一个肯定是抚顺的《故事报》,它自身就有不少故事。抚顺地区有讲民间故事的传统,解放后发展为宣讲革命故事等内容,涌现过故事大王张功升等一批讲故事高手。
《故事报》前身是1964年由抚顺市文化馆创办的《革命故事》,1978年复刊为《抚顺故事》,1982年改名为《故事报》。其内容以民间故事为主,就像赵本山小品里说的:有传奇,有侦破,有讽刺,有幽默……
谁不爱看这样的故事呢?所以抚顺《故事报》广受欢迎,不仅成为抚顺最有知名度的报纸,而且是国内第一份故事类报纸,读者覆盖全国30余省份。月发行量最高曾达到260万份,居全国同类报刊发行量之首。
《故事报》在1983年因故停刊整顿,1984年复刊,开始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并成为全国新故事先进单位。1987年成立辽宁省新故事学会,《故事报》总编是会长,可见当时抚顺《故事报》的地位。
电视报,也是当年最畅销的报纸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电视黄金时代,由于娱乐方式没有现在丰富多彩,所以人们特别关注电视节目。电视报应运而生,主要是预报下周电视节目,也有相关的文化内容,从而成为千家万户的必读之物。
当时在抚顺热卖的电视类报纸有《辽宁广播电视报》,也有《抚顺广播电视报》。《抚顺广播电视报》由抚顺广播电视局主办,也是在八十年代开始发行,进而成为抚顺人喜欢的一份地方报纸。
抚顺还有1981年5月由市科协主办的《少年科普报》,刊出大量儿童文学和科普文艺作品,对普及科技文化知识起到很大作用,当年在抚顺中小学的阅读量非常大。
抚顺还有一些企业报纸,内容都是以内部新闻和人物报道为主,也发表一些文学作品。最早是1955年的《大伙房水库报》,其后涌现出一大批企业报纸,如《抚挖报》、《石油二厂报》、《抚钢报》、《抚铝厂报》等。
抚顺企业报纸中影响力最大的是《抚顺矿工报》,它也是抚顺最早的报纸之一,前身是抚顺矿务局五十年代创办的《跃进报》,1964年改名《抚顺矿工报》。抚顺作为曾经的煤都,矿区面积大,读者也较多,所以它也是当年抚顺比较重要的一份报纸。
进入九十年代,全国各地的城市晚报开始风起云涌。《辽沈晚报》创刊于1993年1月1日,后来被称为东北第一都市报。
1995年1月1日,抚顺日报社旗下的《抚顺晚报》问世,并在发刊词中表示,要努力办成高格调、高品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性晚报。《抚顺晚报》创办以后,因为更贴近本地生活,深受抚顺读者青睐。
曾在抚顺占有一席之地的晚报不仅有《辽沈晚报》、《抚顺晚报》,后来巅峰时还有打入抚顺市场的《华商晨报》、《时代商报》等。新世纪前后是抚顺报业的又一次发展高峰。
那年头,为抢在同类报纸前发行,各家晚报编辑都是连夜工作。虽然叫晚报,其实当天早上就已发售。很多人每天上班途中买份报纸,边走边看,晚报内容往往会成为单位同事间的谈资。读报是那些年的时尚,也是报纸的最后辉煌。
当时的报纸发行站就像后来快递站一样到处都是,各家报纸为争取更多的读者订阅各显神通,有的订报还给赠礼品。那时有不少骑车送报纸的投递员,就像今天的外卖小哥。
随着都市报纸的发展,抚顺报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不适应时代的八十年代老报纸,如《故事报》、《抚顺法制报》等纷纷消失,绝大多数企业报纸也伴随着企业衰落而消亡。
当网络时代到来后,随着家庭宽带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获取信息更多更快更方便,传统媒体被打的落花流水。
人们开始习惯在网上看娱乐节目,电视没人看了,电视报当然也没用了。电视时代的结束,让《抚顺广播电视报》成为历史。
紧接着晚报的好时光也结束了,如今街头上已经很难看到卖报纸的地方。《抚顺晚报》和老大哥《抚顺日报》一样,大概只能靠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订阅生存,沦落至此,令人唏嘘。
抚顺的报纸时代似乎过去了,就像一场梦,醒来只有一些记忆碎片罢了。
(本文由@穿越老抚顺原创,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本文参考抚顺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编辑出版的《抚顺文化志》一书,特别致谢!)
来源:穿越老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