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 | “一村一辅警” 托举大平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0 12:54 2

摘要:“吴警官,多亏你们及时把我父亲送到卫生院,不然大热天倒在路边,后果不堪设想!”“吴警官,来屋里喝口水吧!要不是你,我们几家还在扯皮呢!”…

“吴警官,多亏你们及时把我父亲送到卫生院,不然大热天倒在路边,后果不堪设想!”

“吴警官,来屋里喝口水吧!要不是你,我们几家还在扯皮呢!”…

在 应城市公安局天鹅派出所 南垸良种场

这样的感谢话语常回荡在村头巷尾

村民们口中的“吴警官”

是当地 “一村一辅警” 机制下

扎根乡村的专职辅警

目前

像 “吴警官” 这样的3名专职辅警

将警务工作的触角

精准延伸至南垸良种场辖区的

每一个角落

托举起这片土地的平静与安宁

巡逻路上的“‌移动警灯”‌

乡村的安宁离不开日常细致的巡逻与随时随处的守护。在南垸良种场,辅警们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移动警灯”。他们的巡逻路线覆盖村湾小巷,直至河堤田埂,总能及时捕捉到潜藏的风险。

4月6日中午,辅警吴文成接到群众电话:有位老人倒在渡口通往街上的下坡路上,动弹不得。烈日当空,情况危急。吴文成立刻赶到现场,撑开随身携带的伞为老人遮阳。确认老人意识清醒后,他迅速问清老人的姓名和住址,并联系所在村的村干部找到其家属,将老人安全送回家中。

在另一次巡逻中,辅警们遇到一位在河堤上迷路的七旬老人。老人骑着三轮车,急得满头大汗。辅警将老人带回警务室,经询问得知他是天门人,走亲戚时迷了路。通过公安系统查询,辅警们顺利联系上老人家属。临别时,老人眼含泪花,紧紧抓着年轻辅警的衣袖:

“小伙子,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这些日常的救助,恰似一盏盏明灯,照亮了乡亲们心中的平安路。

‌田间地头的“和事佬”‌

农村邻里间的摩擦就像田里的杂草,不及时处理容易“疯长”。扎根乡土的辅警们凭借对村情民意的熟悉,成为化解矛盾的“行家里手”,常在田埂边、树荫下,用乡土智慧解纠纷。

6月27日,木剅村的一名莲藕种植大户与一名水稻种植户,因无人机喷洒农药是否伤及藕田荷叶而吵得面红耳赤。辅警胡维财闻讯赶到现场,将两人请到村委会,邀请村两委干部和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一起评理。听完双方的陈述后,他耐心地摆道理,最终让两位种植户达成一致,在田垄旁握手言和。

西苑村的土地纠纷则更费功夫。该村一分场土地经前期承包改种莲藕,地块界限模糊,现改种稻谷,发包户与承包户因流转面积产生纠纷。辅警吴文成连续几天待在地里,带着双方实地丈量,邀请村干部和村民做见证,翻出土地确权资料一点点核对。最终,在尊重老规矩与现状的基础上,两人重新签订流转协议,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得以消弭。

家家户户的“贴心人”‌

“平安藏在细节里”,南垸的辅警们深知这个道理,靠着“户户走访到位、户户建立台账、户户包保到位”的“三个户户”工作法,将隐患掐灭在苗头。

辅警们的台账本里,记的不是冰冷的数字,全是带着温度的民情。

在走访西苑村典集湾低保户老张家时,吴文成发现老张因残疾行动不便。他马上联系民政部门,详细反映情况,帮着老张一起填资料、走流程。5天后,一辆崭新电动轮椅被送到老张家中。吴文成还坚持定期探望,陪老张聊天,细致入微的关怀,暖了老人的心。

走访时得知梅港村老吴和兄弟在承包土地面积上有分歧,吴文成当即记在台账上,组织村干部提前介入,一次次上门讲道理、算明白账,有效预防了纠纷发生。

进入夏天,辅警们又多了一个身份——防溺水宣传员。他们驾驶巡逻车来回播放防溺水音频,在村里显眼处贴满海报,到人群聚集处发放《防溺水倡议书》,在渠道边巡逻劝阻试图野泳的大人小孩,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守护大家的安全。

如今

在南垸良种场

“一村一辅警”已不仅仅是口号

而是村民们的共识

因为他们知道

警务室就在村口

辅警们就在身边

来源:永远的热血青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