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刷到朋友圈,有人晒出某知名酒店的摆摊现场:穿西装的经理戴着一次性手套装菜,戴高帽的大厨站在红棚子底下颠勺,旁边还围着一群举着手机拍的人。
说真的,最近刷到五星酒店摆摊卖外卖,我第一反应是:这是在搞啥?割韭菜还是真下沉?
前阵子刷到朋友圈,有人晒出某知名酒店的摆摊现场:穿西装的经理戴着一次性手套装菜,戴高帽的大厨站在红棚子底下颠勺,旁边还围着一群举着手机拍的人。
底下评论炸开了锅,有人说“这是把高端食材做成了平价快餐,良心!”,也有人冷笑“别傻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等着被割吧”。
我家小区门口更热闹。三家四星酒店像打擂台似的,左边万豪卖9.9的早餐包子,蒸笼一打开,香味能飘到马路对面;中间希尔顿搞“68元双人餐”,一荤一素一汤,比楼下快餐店还便宜;右边铂尔曼更绝,直接架起直播架,厨师边颠勺边喊“家人们,点关注送小菜!”。
头半个月,下班点想挤进去买份菜,得跟阿姨们抢位置,连平时跳广场舞的大爷都拎着菜篮子来排队,嘴里还念叨“这辈子没进过五星酒店,吃份菜总不算过分吧”。
但这热闹劲儿,撑了不到一个月就凉了。
上周我妈图省事,从某酒店摊买了个88块的“全家福套餐”。打开一看,糖醋里脊硬得像没煮透,酸菜鱼一股子冻鱼味,最离谱的是那道“招牌红烧肉”,肥瘦分离得像刚吵过架,一尝就知道是预制菜加热的。
我妈气得直拍桌子:“这还不如小区门口张婶的盒饭,人家15块的红烧肉都比这香!”
为啥凉得这么快?不是老百姓不爱新鲜,是这里面的门道太多,绕来绕去还是把大家当傻子。
先说新鲜感这回事。一开始大家觉得“五星酒店的菜才几十块,太值了”,可尝过两次就发现,味道也就那样。
酒店后厨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一道菜可能要备半天料,可摆摊要的是“快出餐”,厨师哪有时间慢慢做?就像让弹钢琴的去弹电子琴,手法不对,调儿自然就歪了。
有次我蹲在摊前观察,发现厨师从冰柜里拿出预制菜,微波炉转两分钟就装盒,跟我们自己在家热剩饭没区别,这时候谁还愿意为“五星”两个字买单?
再说说成本。有在酒店上班的朋友偷偷告诉我,摆摊看着热闹,其实是赔本赚吆喝。租摊位要花钱,雇厨师和服务员要花钱,冷链运输预制菜更贵,一开始为了抢生意把价格压得太低,后来发现根本扛不住。
“你以为他们真想做平价快餐?还不是因为酒店生意不好,想靠摆摊拉点人气,可人气来了,成本兜不住,只能偷偷换食材。”
这话一点不假,前阵子某酒店摊的“清蒸鲈鱼”卖38块,比菜市场买条活鱼还便宜,后来才知道,用的都是冻了半年的鱼,新鲜度根本没法比。
最关键的是,这事儿把酒店自己的“身份”搞丢了。有人在酒店摊买了份128块的佛跳墙,拍照发朋友圈想炫耀,结果被懂行的朋友戳穿:“正经酒店后厨煨的佛跳墙,汤色是琥珀色,你这一看就是速食汤包冲的,顶多值30块”。
底下立马有人补刀:“现在看到五星酒店摆摊,就觉得它快倒闭了,不然哪会放下身段蹲路边卖菜?”
其实说到底,咱们老百姓图的不是“五星”这两个字,是实在。你要是真能把好食材、好味道做到平价,哪怕是路边摊,大家也愿意天天来;可要是打着“五星”的幌子,用预制菜糊弄人,那谁也不傻。
就像小区门口的张婶,卖了十年盒饭,15块钱一荤一素,食材新鲜,味道家常,每天饭点排大队,人家从不用喊“我是五星品质”,可大家就是认。
现在再路过那些酒店摊,红棚子还在,可没人排队了。厨师靠着柱子刷手机,经理站在旁边唉声叹气,偶尔有路人经过。
有人说这是“高端行业下沉失败”,我倒觉得,这是老百姓越来越清醒了。我们不排斥新鲜事物,但也不傻,谁真心对我们,谁在糊弄我们,尝两口就知道。
说到底,做生意就像做人,踏踏实实比啥都强。你要是真有诚意做平价快餐,就别打着“五星”的幌子;要是想保住高端招牌,就别蹲在路边赚快钱。又想当高端,又想赚平价的钱,哪有这么好的事?
你怎么看酒店摆摊?
是真觉得值,还是跟我一样踩了坑?
来评论区聊聊,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宁时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