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秦至秦汉时期,自春秋战国时期,白河已是诸国交通及军事征伐的重要路线。秦汉初期,政府重视南阳水利与漕运,白河成长江中游贡粮入中原的重要水路,襄阳北上大型货船可至南阳城关,小船可上溯至石桥镇,其两岸商港林立,助力南阳成为南北贸易重要中转站。
南阳现在没有通航,大家好好像认为白河的水势不大从来没有通航过。其实,南阳白河拥有 2300 多年的通航史,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先秦至秦汉时期,自春秋战国时期,白河已是诸国交通及军事征伐的重要路线。秦汉初期,政府重视南阳水利与漕运,白河成长江中游贡粮入中原的重要水路,襄阳北上大型货船可至南阳城关,小船可上溯至石桥镇,其两岸商港林立,助力南阳成为南北贸易重要中转站。
到了清朝乾隆中期,白河航运极为繁荣,与唐河、湍河、丹水等令沿线码头客商云集,造就了 “拉不完的荆紫关镇”“填不满的赊旗镇”“运不及的南阳城” 等盛景。据《南阳县文史资料》记载,白河全年通航达 275 公里,6 至 8 吨木船逆水可至南召刘村,竹排能抵达白土岗。南阳南关设有 5 家船行、4 个固定码头,4 至 10 月每日行船超 300 只。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致使陆路运输受阻,往来白河民船常超千艘,生猪、粮棉等借水运至襄樊,用以交换杂货。不过抗日战争时期,其水运事业渐趋萧条,至解放前夕,多数船只已停航。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1 年南阳中心航运站组建,次年对白河中上游浅滩清淤疏浚,延长 3 个月航期。1958 年修整南阳至瓦店的浅滩,保障水运通畅。然而 1960 年鸭河口水库建成后,下游水位渐降,航运条件变差。1964 年,南阳柴油机厂靠鸭河口放水借白河运输 60 吨重锤击座后,白河彻底结束其传统航运历史。
目前的白河是南阳游览的好去处,两岸的湿地公园更是打卡的好地方,白河上游船往来吸引了全国的人们前来观赏。
来源:释大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