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水线操作、模板文书、不走心的“argue”邮件... 中介批量生产出来的同质化材料,在真正挑剔的招生官面前,一眼就被看穿。与其被当成流水线上的零件,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
留学中介?算了吧!有些英国大学,你越放手给中介,录取机会反而越小。
流水线操作、模板文书、不走心的“argue”邮件... 中介批量生产出来的同质化材料,在真正挑剔的招生官面前,一眼就被看穿。与其被当成流水线上的零件,不如自己掌握主动权。
英国留学,最适合自己动手申!这两所英国名校,真别让中介坑了你
KCL的招生系统偏爱直接对话。需要补材料?登录portal自己上传。等offer心焦?直接在系统里发new message询问。被拒了想争取?找到对应课程的负责人,有理有据地argue——成功率往往很高!学校欣赏主动且沟通清晰的学生,合理的理由配上真诚的沟通,破格录取并非不可能。
文书更是KCL的重头戏。它拒绝千篇一律的流水账!每个学院、甚至不同专业,对文书的要求都在变化。商学院、传媒学院的部分专业,文书可能只需精准回答几个核心问题。关键是展现你对专业的独到见解,而不是复述简历。这份理解必须是你自己的,中介代劳的模板文书,在KCL眼中毫无灵魂。
而且,KCL大部分专业早就不给中介佣金了。中介没动力帮你死磕,很可能把你推向合作院校。那些学校排名、体验如何?你细品。KCL本身崇尚精英教育与国际多样性,从申请开始就学会与学校高效沟通,你的结果不会差。
中国学生申伦敦政经(LSE)成功率低?中介“功不可没”!同质化严重的申请材料,在LSE招生官面前无所遁形。
LSE这所“傲娇”名校,骨子里反感套路。高分学霸被拒?除了门槛高,更致命的是材料平庸,无法打动招生官。LSE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它强烈鼓励你自己深入研究。课程结构、专业方向... 尤其是文书中至关重要的“Why this course”,只有你亲自投入思考,才能写出有深度的动机陈述。中介哪会替你操这份心?
LSE官网多次明确反对代理申请(agent application),认为这影响录取公正。他们要的是有真材实料、闪耀个人特色的学生。学校偏重研究,文书风格也青睐展现学术动机和深度思考——你如何提炼经历、如何反思、如何分析?这些珍贵特质,恰恰在标准化的中介文书里最先被磨灭。
LSE不设面试,招生官完全通过文书材料筛选人才。你的文书就是你的脸面,必须亮出独一无二的光彩。更重要的是,LSE的招生哲学本身就鼓励你将申请视为人生重要决定,自己掌握主导权,最多寻求辅助。摸清学校这个核心意图,你才能投其所好。
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说到底,像KCL、LSE(甚至LBS)这类顶尖学府,自己DIY的成功率往往比交给中介更高。申请者如过江之鲫,招生官阅卷无数。是不是流水线产品?人家一眼看穿。
当你的背景与千军万马相仿时,一份亲手打造、充满“你”的独特印记的申请材料,可能就是把你从人海中打捞上岸的关键。申请不仅关乎一纸offer,更关乎你能否真正掌控人生的重要选择——这份主动权,值得你亲自把握。
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你对哪些专业感兴趣?你的能力能申请什么排名的大学?适合什么专业?了解自己,是选校和选专业的第一步。
留学志愿参考系统,能根据你的成绩、专业倾向、预算自动匹配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案例,这种利用数据做决策的方式,反而更理性、更不容易踩坑。(点击下图,免费使用)。
使用方法超级简单,把你的基本情况(平均分、语言成绩、专业、院校背景等)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到了哪些大学,这样子就能对你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来源:得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