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九四二年五月开始,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进行一连串的反攻,五月五日至八日的珊瑚海会战成功地阻止日军由海路进占东新几内亚南端的摩斯比港,决定了日本在南太平洋的扩展极限;六月三日至六日的中途岛会战大大削弱日本海军的实力。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期待每一个共鸣的你,关注、评论,为学、交友!
一九四二年五月开始,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进行一连串的反攻,五月五日至八日的珊瑚海会战成功地阻止日军由海路进占东新几内亚南端的摩斯比港,决定了日本在南太平洋的扩展极限;六月三日至六日的中途岛会战大大削弱日本海军的实力。
在此役中,美军击沉四艘日本舰队航空母舰和一艘重巡洋舰,日本海军在此役中丧失许多训练优良的飞行员。中途岛会战使得日本军力受到重挫,一般认为此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换句话说,日本在太平洋势如破竹的优势只维持了七个月(1941年12月-1942年6月)。
一九四二年七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计划由陆路再攻占摩斯比港,但美、澳军反攻成功,到了次年(1943)一月二十二日巴布亚的日军已停止抵抗。
巴布亚战役日军死亡12000人,被俘350人;盟军则死亡3300人,受伤5500人。
一九四二年八月七日,美军登陆瓜岛,开始美、澳对日长达数月的反攻,终于在次年(1943)二月八日占领瓜岛。在瓜达康纳尔长达七个月的惨烈争夺战中,日本陆军彻底败北,丧失大约二万五千人(包括死于饥饿和疾病者),损失至少六百架飞机和训练有素的人员。这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败退的开始。
此后我们看到的是,日军制空权和制海权不断丧失,一个岛一个岛不断全军战死,终至于战败投降。
一九四三年三月,日军试图从拉宝尔调军来加强新几内亚拉埃至色拉毛亚地区的防御,但在二日至四日的俾斯麦海战役中,遭到挫败。七千人中只有一千人抵达目的地。
三月二十五日,日本海、陆军达成共识,同意加强战略地的防御,以新几内亚日军仅存的位置为优先,所罗门群岛次之。就在此时,日本的军事天才、太平洋战争的灵魂人物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在四月十八日,为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和参谋长宇垣缠分乘两架飞机,在六架战斗机的保护下,由拉宝尔基地飞向布干维尔岛南端的巴拉尔,途中遭到美机伏击,山本的座机被击落,山本五十六中弹死亡。
与台湾人南洋战争经验最有关系的恐怕是拉宝尔包围战。
一九四三年年中,盟军考虑到可能有必要进攻日本本土,因此决定从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进行主要的攻势,而不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和亚洲大陆进攻。
盟军反攻基本上分三条路线:
中太平洋由海军上将尼米玆指挥,南太平洋由海军上将赫尔赛指挥,西南太平洋由麦克阿瑟将军指挥。
在盟军占领菲律宾前的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盟军进攻菲律宾的前提是完成拉宝尔包围战,如此可以消除来自所罗门群岛、新不列颠和新爱尔兰等岛的日军威胁,并且缩小日军在西新几内亚的力量。
盟军从一九四三年十月、十一月开始,从陆路展开对拉宝尔的包围战,新西兰军首先占领索罗门群岛的宝藏岛,美军也在十一月一日登陆布干维尔岛的奥古斯塔皇后湾。一九四四年三月美军歼灭六千人。布干维尔的日军自此失去战斗力,但直到战争结束前日军并未投降。
继所罗门群岛后,美军继续向拉宝尔逼近。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美军在西北海岸的格劳斯特尔角登陆,一九四四年三月,盟军占领新不列颠岛的西部,控制了新不列颠岛和新几内亚之间的海峡。
三月二十日,盟军占领新爱尔兰岛北面的艾米劳群岛,至此拉宝尔和新爱尔兰岛上的日军重要基地卡闵格已四面八方被包围住,十万日军就此动弹不得。
在这遭到包围的十万日军当中,有多少台湾人?根据一份不完整的资料,台湾派往拉宝尔的军属至少有7536名,若和派到新不列颠岛的军属并计,则至少有9549名。
根据1946年4月19日《新生报》所附的资料,派往新不列颠岛的有第二期勤劳团(各州连合编成,1007名)和第三期勤劳团(台南州,1006名),派往新不列颠岛北端拉宝尔计有:第六期劳务奉仕团(1507名),第一期台中特别海军高砂义勇队(先发587名;后发569名),第二期南东方面施设要员(高雄州,先发37名;后发35名),第三期南东派遣要员(29名),第四期派遣要员(26名)、第一期粮食生产要员(499名)、第二期实粮生产要员(498名),以及高雄海军施设部南东方派遣工员(先发1801名;后发948名)。台湾人被派遣到新不列颠岛者,共计8549人。这是保守的估计,实际的数目可能在万人以上。
2、战场的惨相出身台中州的刘英辉和简振岳,都在一九四三年四月加入第三期台湾特设勤劳团,该团团员共一千名,他们在六月抵达拉宝尔。由于当时军中的护士都被抽调回去,台湾的勤劳团遂被派帮助卫生兵担任看护工作。
刘英辉配属在南海派遣第八方面军第七二九部队一○三兵站病院,地点在拉宝尔东南方的科可波。台中州勤劳团抵达拉宝尔后不久,盟军就进行了拉宝尔包围战。刘英辉回忆说,在所罗门群岛相继被盟军占领后,每天都有大批的伤者被送到病院来,太平间每天都有四、五个人等待火葬。
在拉宝尔失去制空权和制海权以后(也就是盟军完成包围战前后),粮食的补给没了,一年的存粮必须当五年用,因此开始吃蕃薯、菜叶、椰子等植物。当时拉宝尔十万被围困的日军都住在土壕里,每天需要一千五百至二千人挖防空壕。
这些工作都是台湾军属在做。除了包围拉宝尔外,盟军必须征服日军占领的西新几内亚。
从一九四四年一月开始,经过数月的激战,盟军在四月二十二日登陆荷兰第亚——西几内亚首府,日军的空军基地。占领荷兰帝亚后,该地成为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场的主要基地,也是麦克阿瑟将军的司令部。
一九四四年八月西新几内亚极西地带为盟军占领,不过,日军在维瓦克的驻军却一直撑到一九四五年五月十日。
一九四四年九月,日军放弃东新几内亚的拉埃时,第五十一师团约七千五百名的日军翻越耸立于北方高4101米的萨拉瓦开特山的东侧口,到达北岸的基阿里,走了十二公里。由于在潮湿地带和深山密林里行军非常困难,加上饥饿、疾病和寒冷,全军死亡约一千一百人。这就是著名的死亡行进“翻越萨拉瓦开特山”。
我们不知道在这死亡行军里是否有台湾人参与,不过,在西新几内亚的极西地带,曾经有千名左右的台湾人也经历类似的死亡行进,存活此例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千死一生”!谢天来在一九四三年八月加入台南州第七期勤劳团,十月出发到南方。当时日本到南洋的船经常被击沉,同时出发的八艘运送船,在抵达新几内亚途中被击沉四艘,只有四艘登陆。
登陆地方是曼诺夸里。台湾勤劳团被派到莫密修筑飞机场。七个月后,由于美军要在该地登陆,部队长告诉他们这些非军人的人员说:“如果你们能越过这座山,后山有船能够让你们回去。”那是一座三千多公尺的山。在行军的过程,饥饿和疾病是最大的敌人。
谢天来在“台籍日本兵历史经验”座谈会中说:
“…战地人吃人的状况就是在这里发生的。因为已经完全没有东西可以吃了,所以如果有战友死了,那最好。就好像是捉到一只山猪一样,那肉就一边割下,一边接着就吃了。”
在黄泉路上逃生的人,是有无法保住人性最后防线的时刻。在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乡村的教师》中,第一次讲述南洋战地可能有吃人肉的事情。
台湾人谢天来所属的部队原先共有一千零十三人,除了重病者外,其他都奉命行军。结果病重无法行军者,都幸存下来。参与行军的九百余人只有他活着回来。
3、最后战败时刻在太平洋战争中,中太平洋战场在尼米玆上将指挥下,发生几次惨烈的战役,包括一九四四年六月十五日至七月七日的塞班岛争夺战。
在该战役中,守岛日军43672名全部战死。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八月间,盟军相继占领马里亚纳群岛的两个主要岛屿特尼安岛和关岛。此后,美军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向日本本土逼近。该年十月二日以后,台湾遭到空袭逐渐频繁。十一月二十四日,一百架B-29轰炸机从塞班岛起飞,轰炸东京,揭开美军对日本本土进行连续空袭的序幕。
马里亚纳群岛丧失后,日本已注定要战败了。在西南太平洋战场方面,麦克阿瑟接下来的目标是菲律宾。一九四四年九月中,美军从新几内亚抢滩登陆摩洛泰岛,日军节节败退,退守山区。美军占领摩洛泰岛后,残存的日军继续进行游击战。在摩洛泰岛的丛林藏匿二十九年的史尼育唔(李光辉)属于“辉第二游击队”,他的部队在川岛威伸少佐指挥下,和美军持续战斗,一直到次年(1945)三月五日,在一次激烈遭遇战中,史尼育唔(李光辉)与其他九名队员和部队分散,一起躲入丛林中,与世隔绝,不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
两年后,史尼育唔(李光辉)因和战友意见不合,决定脱队自己生活。这就是史尼育唔(李光辉)藏匿丛林的背景。
由于日军在民答那饿岛和莱特岛防备相当弱,所以美军决定从莱特进攻菲律宾。从十月十七日开始到十二月二十五日,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美军终于控制了莱特全区。日军死亡和被俘共损失七万五千人。
在莱特岛决战中,日本在十月二十五日第一次使用了神风特攻队。陆军第一期志愿兵林尧衢在吕宋岛担任运输工作时,就曾亲眼看到神风特队出发的情况,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据他回忆:
神风特攻队的队员都是二十岁以下,大约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我第一次看到的那一回,地点是在马尼拉近郊的飞行场,就是现在马尼拉的国际机场,那时候是军用机场。在出击前,他们在机场的入口处,摆了桌子,上级也替他们准备了大瓶的(一升瓶)日本清酒。将要出击的特攻队队员,都在头上绑了白布条,正面的中间印上了日本国旗。他们将要出击时的那种场面和气氛,外人看来或许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他们严肃的面貌,就是即将赴死的气氛,让人看起来肃然起敬。
一九四五年一月底,美军开始进攻马尼拉,三月三日终于攻下马尼拉。不过,吕宋岛的日军继续在山区和马尼拉东边抵抗,直至一九四五年六月中。
出身台南州斗六郡的黄玉锻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参加台南陆军病院看护妇应募,通过后并经身家调查清白,遂被采用为陆军病院看护妇。她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派往菲律宾马尼拉服务,属于南方第十二陆军病院渡一○六一二部队。一九四四年九月下旬,马尼拉开始遭到空袭,日军死伤惨重。十二月陆军病院疏散到位于吕宋岛中部海岸的碧瑶。次年一月碧瑶遭受两次大爆击,被炸得寸草不留。二月十三日部队幸存人员向普洛格山撤退,开始长达半年之久的山区行军生活,与饥饿和死亡搏斗。
在进攻菲律宾同时,盟军(以澳军为主)收复包括文莱的婆罗洲东部。盟军在南洋占领的地区为:所罗门群岛大部分、新不列颠岛大部分、新几内亚北半部和东南海岸区、哈马后拉北部、摩洛泰岛、菲律宾全部、婆罗洲东半部。
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九日,美军以七万五千名的兵力登陆硫磺岛,展开激烈的持久战。战争延续到三月二十六日,二万三千名日军,除了二一六名被俘外,全都战死。美军占领硫磺岛后,加紧对日本本土的轰炸。
三月下旬开始攻打冲绳岛(琉球),六月下旬完全占领冲绳岛。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和九日,美国相继向日本本土广岛和长崎两地投掷原子弹,炸死伤数十万人。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透过广播,宣布投降,结束了人类历史上牺牲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台湾人参与日本的对外征战也因此而告结束,但是,对许多在战争结束时在中国领土的台湾人,战争结束是另一个劫难的开始。从战后到海外归来,在南洋不同角落的台湾人有不同的际遇和悲欢离合。
4、战败后返回虽然日军自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开始逐渐走向败战之路,台湾人就如同多数的日本人一样,在日军一再战死之下,也没想到日本会投降。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广大的海外战场,各地的日军都相当震撼,有些部队甚至拒绝接受投降的事实。
日本投降时,在东新几内亚和四万多名士兵一起退入山中“现地自活”达一年半之久的阮学信回忆说:
八月十五日时,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那边的美军丢传单,写着:“日本降伏,战斗停止”署名:“联合军”,满山飘送。但是,我们日本人(实际为台籍日本兵)的精神,对这一点都不信,日本的勇敢是,即使战斗到剩下一个,都还要战斗下去!
军人和护士无法接受事实而自杀的大有人在。根据在广州广东第一陆军病院当护士的蒋梅子,投降的消息对她们来说,是晴天霹雳。在她们被国军接收,送往花地集中的当天晚上,就有一位看护妇受不了,饮汞自杀。
我们知道到海外参与日本对外作战的台湾人,因为战场不同而有不同的战地经验。日本投降后,他们的遭遇也因地区和接收之国家不同而有异。
首先,日本投降后,各地的台湾人、日本人、朝鲜人原先都在一起,但不久后则被隔离开来。因为台湾人变成了中国人,不再是日本人了;韩国人也一样,不再是日本人了。在被分开看管前,有些地方发生一些台湾人找日本人报睚眦之仇的情况。据称日本兵基本上都有认输的精神,任台湾人打而不还手。
就回来的时间而言,大都在日本投降后的次年,也就是一九四六年才回来。最早回来的大约在一九四五年年底。例如,到东新几内亚的阮学信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回到台湾,他认为他和同伴可能是最早回来的。
不幸的是,有不少人是在日本投降后,过了一年多好不容易才回到台湾。这种情形以海南岛的军人军为最,由于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占领的地区包括英、美、荷、澳等国的殖民地,战败投降后,这些地区由盟军分别接收管理。
中国地区(东北除外)、台湾,以及北纬十六度以北的中南半岛,由中国军队接收;满州、北纬三十八度以北的朝鲜、桦太和千岛群岛,由苏联极东军接收;缅甸、泰国、北纬十六度以南的中南半岛、马来、苏门答腊、爪哇、西里伯斯、哈马后拉、兰领新几内亚等由东南亚军司令部接收;婆罗洲、英领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等,由澳洲陆军接收;日本本土、邻近诸小岛、北纬三十八度以南的朝鲜、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群岛,由美国太平洋陆军部队接收。
根据资料,美军集中管理的台湾人所受到的待遇似乎最好,最符合人道精神。其他盟军接管的情况,或一样好或略差。境遇最差、情况最惨的是在海南岛为中国军队所接管的台湾军人军属。近年来,拜台籍日本兵回忆录与口述访谈之赐,如张子泾的《台籍日本海军陆战队军人军属回忆》,以及郑丽玲的访谈记录,我们对海南岛集中营的苦况,稍有些了解。
存活者回忆说,他们被集中到海南岛的集中营里,配给的粮食、药物被中国军贪污掉,又受到高度通货膨胀的影响,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返台无期,到后来就等于在等死。黄壬癸回忆说:“那时候一百个人差不多死掉十个,活着的也都瘦骨如柴,一心只期望船快点来。”
许多人在船来无期中,“自力救济”,搭帆船回来。幸运的回到故乡,不幸的遭台风、遭海盗,葬身海底。根据当时一位船长的估计,搭帆船返台,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功率。
最令人闻之恻然的是,有人好不容易捱到有船可搭,却在快到台湾时,病死了;更荒谬的是,有人在高雄港下船时,被争先忍后的人潮推挤,落海淹死!
(正文完)
来源:常棣t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