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凡人小事主题阅读聚焦普通人物,引领学生发现平凡生活里的人性光辉与精神力量。《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保姆阿长,她身份卑微、习惯粗朴,却以质朴真心为 “我” 买来渴求的《山海经》,传递出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与温情;孙犁在《山地回忆》里,讲述冀中抗日根据地普通
凡人小事主题阅读梳理
一、凡人小事主题阅读
凡人小事主题阅读聚焦普通人物,引领学生发现平凡生活里的人性光辉与精神力量。《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回忆保姆阿长,她身份卑微、习惯粗朴,却以质朴真心为 “我” 买来渴求的《山海经》,传递出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与温情;孙犁在《山地回忆》里,讲述冀中抗日根据地普通群众妞儿,她直率热情、勤劳聪慧,用言行展现军民鱼水情与百姓的坚韧;李森祥的《台阶》,刻画父亲为盖高台阶新屋,默默辛劳、执着坚韧,呈现出平凡劳动者对生活的质朴追求;欧阳修的《卖油翁》,借卖油翁酌油技艺,阐释熟能生巧、谦逊务实的道理,让平凡小人物身上的智慧闪光。
(一)凡人小事主题常考人物形象
勤劳能干、朴实善良、热情大方、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谨小慎微、担当负责、淡泊名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临危不惧、拾金不昧、坚贞不屈、重情重义、自力更生、诚实守信、待人真诚、爱岗敬业、心灵手巧、多才多艺、技艺精湛、心直口快、敢于创新、善于观察、独具匠心、身残志坚、敢于冒险、团结合作、知书达理、情趣高雅、有生活经验、自立自强、与人为善、自食其力、志向高远、热爱土地、自尊自爱
(二)常见情感词
尊重、赞美、敬佩、怀念之情
二、人物描写赏析题答题方法
五大正面描写特点作用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外貌、体态、身材、服饰等进行描写。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身份、社会地位等。语言描写对人物的独白、对话或几个人的谈话进行描写。①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以及性格特点。②使人物形象丰富鲜活,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动作描写对人物个性化的举止动作进行描写。①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感受、意象、愿望、想法、内心活动等进行描写①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②反映人物的性格;③交代任务的思想感情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神态描写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描写。①表现人物当时的心理或情感变化;②更加凸显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③使文章生动形象。答题规范:
运用了(动作、神态、外貌、心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突出了人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三层必刷:巩固提升+能力培优+创新题型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的树
曹明雄
①雪停了,母亲看天将晴,就嚷着要去集市卖树。
②“这么冷的天,很少有人上街吧。会有人买树苗吗?”刚一张嘴,冷气直侵喉咙,我用围巾捂着脸问母亲。
③“拉!少说话。”母亲弓着腰,低着头,用围巾将脸裹得严严实实的。
④我将绳子往肩上拢了拢,向前迈步,绳子一紧,车往前动了。我不敢马虎,又使劲拉车子动得快了些。“匀速拉,莫急。”母亲边推车边说。
⑤路的一边本是成片的麦子,现在是白茫茫一片;另一边也是成片的麦子,仍是白茫茫一片。我、母亲和一辆堆满树苗的小板车像三个点在路上缓缓移动。
⑥风刮得脸生疼,车轮碾着冰辙前行。
⑦“妈,还有多远啊?什么时候才会到啊?”我感到有点热,解开了围巾,冷气直蹿脖颈,瞬间凉爽了许多。
⑧“拉,才走了一半呢。”母亲也解了围巾,“你发热了么,莫把衣服汗湿了,你热的话就将毛衣脱掉。”母亲停下车,脱去大袄。我掀开毛衣,又扯起秋衣,用冰冷的手放在冒汗的后背,抹了抹背上的汗,顿感凉爽。母亲要寻毛巾给我擦汗,我赶紧说:“不用不用,我脱去毛衣就行了。”
⑨我脱了毛衣,我们继续赶路。手热乎了,脚也走发热了,身上也热乎了,只有风刮在脸上,我感觉还有些冷。我向前望,集市越来越近,回头看,村庄越来越远。
⑩又走了一会儿,我脱去棉袄,穿上毛衣。“莫感冒了,将袄子穿上吧!”母亲训我,“我热,真的。”我边拉车,边用手将秋衣与背隔开,这样可以透些凉气进来。
⑪路上行人渐渐多了,与母亲打招呼的人也多了。“到街上去卖俏货呀”“哎呀,您儿子真懂事,这么小就懂得心疼人了”……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拉车也更卖力了。母亲也加快脚步:“慢点,慢点,今天多亏你呀!不然,我还真不知怎样将车拉到街上。”
⑫我们来到街上,周围一下热闹起来,太阳也不知啥时出来了。我先前觉得天太冷没人上街,现在才发现是自己眼光太狭隘了。
⑬母亲将车拉到卖树的摊点,将橘、桃、柿、杏、李、葡萄等苗一字排开,把水杉、白杨、樟树、桂树、柏树等树逐次摆好。母亲将每一株苗摆正,每一棵树立好,绝不让哪一株苗曲着,也不让哪一棵树歪着。“这些树,都是要奔赴各家各处的,都是要成材成林的只有将它们放好,这样才会找到珍惜他们的主人。”母亲像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打理着树苗。
⑭母亲的生意最好。母亲热情,童叟无欺。“大爷,我把您这柿树定个杆啊,不需它长很高的,长高了摘果不便……”“大娘,这柑橘,我给您先剪剪枝啊,这些叶子也去掉一些,易成活”……母亲的话一句撵一句,摊位前的人一圈又一圈,地上剪枝、定杆堆成了小山……
⑮母亲让我先到小饭馆吃饭,她自己一忙却忘了吃,一个冬春季树苗卖下来,人能瘦一大圈。母亲说:“人一做事,就有了劲;有了劲,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人就更愿意做事了。我瘦点不要紧,你们两兄弟懂事、上进,我做啥事都有劲。”
⑯母亲的树卖了一季又一季,我们也从懵懂少年到人过中年。每当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自觉想起那些个冬季,迎着北风,由冷至热的拉车过程,也会想起母亲那些朴实的话,“什么事,一干就有劲了”,我也将这些话传给我的学生,带给我身边的人。
⑰母亲现已不卖树,走在街上,总有人拉着她的手,“老嫂子,你卖的树,长得好咧挂的果甜咧”“老姐,你什么时候去我家尝尝你卖的树结的果啊”……母亲笑呵呵地回“谢谢,谢谢!”
⑱我家院里,母亲也种了一些树。母亲将树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让树叶积尘,不让树干生虫,适时剪去树的斜枝。母亲说:“这人哪,和这树一样,不要有什么歪心思,那些旁枝末端是结不出什么好果的。”
⑲我们常将母亲的话记在心上。我想,我们才是母亲最好的树。
1.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树”有哪些含义?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掀开毛衣,又扯起秋衣,用冰冷的手放在冒汗的后背,抹了抹背上的汗,顿感凉爽。
3.本文中的母亲和《台阶》中的父亲都是“小人物”,但他们的身上都闪现了优秀品格的光辉。请分别结合两篇作品的内容,简要分析他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美好品质。
4.文章以“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标题中的“树”既指母亲在集市上卖的树苗及其在院中所种的树,更指母亲的孩子们(我们)。 2.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掀衣抹汗的情形,含蓄有力地展现了雪天挥汗拉车的辛苦。 3.①勤劳,《母亲的树》中的母亲在寒冷的雪天仍去集市卖树;《台阶》中的父亲鸡叫三遍时出发上山砍柴,黄昏贴近门口时才归来。
②诚实,《母亲的树》中的母亲做生意童叟无欺,真诚对待来买树苗的人;《台阶》中的父亲老实厚道,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
③自强,《母亲的树》中的母亲因为卖树苗人瘦了一大圈。但她不抱怨,还宽慰说:“人一做事,就有了劲;有了劲,就有了盼头……”十分乐观向上;《台阶》中的父亲在大半生劳作中,不断自我鞭策,从不诉苦,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创业,建了一栋有高台阶的房子。(答出其中2点即可。) 4.“我”作为文章的线索人物,见证了母亲用车拉树去集市及其倾力卖树、在院里种树等事。以“我”的口吻叙述母亲的故事,亲切可信,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深,表达了“我”对母亲美好品格的赞美,凸显了文章主题。
【解析】1.本题考查题目含义。一般而言,题目具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可以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等分析。
表层含义:结合第①段“雪停了,母亲看天将晴,就嚷着要去集市卖树”可知,“母亲的树”指的是母亲在集市上卖的树苗;结合第⑱段“我家院里,母亲也种了一些树 ” 可知,“母亲的树”指的是母亲在家里的院子中种植的树。无论是母亲在集市上卖的树苗还是母亲院子里种的树,母亲对待它们都是非常认真的,仔细地照顾。
结合第⑲段“我想,我们才是母亲最好的树 ” 可知,“母亲的树”指的是母亲的孩子们(我们)。 而孩子们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也是健康、努力地成长,所以“我们”是母亲养大的树。
2.本题考查描写赏析。
“掀开”“扯起”“放在”“抹了抹”都是动词,由此可判断运用了动作描写; 这一系列动词具体准确完整地描写了“我”因为拉车而冒汗、感到热后,通过掀开毛衣、扯起秋衣、抹背上的汗的行为和画面,结合第②段“这么冷的天,很少有人上街吧。会有人买树苗吗?”可知,天气是雪天,非常寒冷,而在这个寒冷的天气里,“我”因为拉车而冒汗,侧面写出了拉车的辛苦。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第①段“雪停了,母亲看天将晴,就嚷着要去集市卖树” 、第⑤段“我、母亲和一辆堆满树苗的小板车像三个点在路上缓缓移动 ”可知,在这个寒冷的天气,母亲带着“我”去集市上卖树苗,“我”抱怨天气冷,人可能少,没人买,但是母亲还是坚持去。看成母亲的不怕辛苦、勤劳。结合《台阶》原文“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可知,父亲一年到头都不休息,一直在忙碌着,看出他的勤劳。故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是勤劳的。
结合第⑭ 段“母亲的生意最好。母亲热情,童叟无欺” 可知,母亲是诚实的、是老实本分的;结合《台阶》原文“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等句子可知,父亲踏踏实实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给自己家建造了新的台阶,看成父亲的老实本分。由此可知,两个主人公都是诚实、老实本分的。
结合第⑮段“人一做事,就有了劲;有了劲,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人就更愿意做事了。我瘦点不要紧,你们两兄弟懂事、上进,我做啥事都有劲 ”可知,母亲认为人有了事情做,人生就有劲、有盼头,看出她是个愿意做事的人,是愿意通过劳动创造生活的人,是一个自强的人。结合《台阶》原文“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可知, 在作者的家乡,台阶代表地位,于是作者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建造了自己的高台阶的屋子,看出他的自强精神。故可以看出两位主人公都有自强精神。
4.本题考查人称作用。
本文从“我” 的视角讲故事,“我”是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让人更有亲切感,让故事更有真实性,进而更有感染力。
文章写“我”跟着母亲拉着树苗去集市卖树苗,这个过程中“我”看到母亲的艰难、母亲的勤奋、母亲的热情、母亲的诚实、母亲的自强等等,“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贯穿全文。
文章中“我”和母亲一起拉车去集市卖树苗,听到母亲说“人一做事,就有了劲;有了劲,就有了盼头;有了盼头,人就更愿意做事了。我瘦点不要紧,你们两兄弟懂事、上进,我做啥事都有劲 ”,并且结合结尾段“ 我们常将母亲的话记在心上。我想,我们才是母亲最好的树”可知,母亲的言行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表达了“我”对母亲勤奋、自强、诚实等品格的赞扬,突出主题。
二、阅读邹华卫的《老妈是个菜贩子》,完成各题。
老妈是个菜贩子
①许朵的叛逆,是从厌烦“菜贩子老妈”开始的。
②读初中时,许朵私下里叫老妈“卖菜的”,嫌她不似同学牟卉卉的老妈,举手投足,一股文化人的范儿。一想到卖菜的,许朵就巴不得离老妈远远的。
③不过许朵老妈的菜摊,经营得真不错。她做买卖诚实,人又热情活络,很快就从菜摊发展到菜店,后来拥有十多家连锁店。但在许朵看来,老妈骨子里是暴发户,不管老妈的职业还是素养,都不值得敬重,以至于坚决要让自己和老妈的人生拉开距离。
④读到高中,许朵坚决要求住校。老妈不同意,说:“牟卉卉跟你一个班,人家咋不住校?”许朵“哧”地冷笑一下,压根不想服从。最后老妈拗不过许朵,只好依她住校。但让许朵没有想到的是,开学时,老妈不仅自作主张执意开车送她到学校,还一见如故地和班主任聊上了。她那卖菜的大嗓门一嚷嚷,引得同学们纷纷侧目。于是开学当天,全班都认识了许朵——她妈是卖菜的,是家喻户晓的“诚信菜店”的老板娘。许朵简直沮丧透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坚持住校就是想离老妈远一点儿,可是一天没过,又被罩在她的影子里了。
⑤因为卖菜的老妈,许朵不由自主地在同学面前显出自卑,甚至承受不了一些善意的玩笑,许朵对老妈的忌恨又多了一重。
⑥而老妈还是老妈,又跟学校管后勤的校长扯上,零利润为学校食堂送菜。老妈得意洋洋地对许朵说:“你们校领导说了,你吃饭不用花钱,想吃啥就去吃啥。”
⑦许朵简直要崩溃了,但这次,她默然不语,只是坚决不肯再去食堂,而宁愿去学校门口那些不卫生的廉价小食店吃。结果没几天就吃坏了肚子,患了急性肠炎。
⑧至此老妈终于知道许朵的抗议行为,她又气恼又意外,哆嗦着嘴唇,猛抬起手掌,可看着许朵苍白的小脸儿,还是无力地放了下来,叹口气,转身走了。
⑨可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功课越来越紧张,到了高二上学期,许朵明显出现营养跟不上的疲累。恰在这个时候,牟卉卉的老妈找到许朵,以一个母亲的急切央求道:“朵朵,卉卉也住校了,可她不许我中午送饭,这样营养怎么能跟得上呢?阿姨求你,跟她做伴儿吃饭好不好,卉卉说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们俩送饭,她就让我送。”
⑩许朵过意不去,可看着牟卉卉老妈祈求的眼神,她还是点了头。许朵想,这才是爱孩子且有素养的妈妈,不像自己老妈,是个卖菜的,永远不考虑后果,总把事情做得那样浅薄。
⑪于是,牟卉卉老妈每天中午都送来丰盛的午餐,让许朵有了足够的体能,加上要远离老妈的动力,许朵的状态越来越好,高考时发挥出超常水平,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一所远离家乡的一流大学。
⑫接到通知书的那天,许朵很兴奋,去答谢牟卉卉老妈。没想到牟卉卉老妈微笑着揽过许朵的肩膀说道:“朵朵呀,你真把你老妈逼急了,就为你的吃,来求我求卉卉想了这个法子。孩子你想想,卖菜怎么了,靠自己劳动把生意做得这么大,不值得你自豪吗……”
⑬这些话,一句一句戳在许朵心窝里。
⑭话语如蚕,心似桑叶。
⑮真的,老妈有什么错,她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赚血汗钱,过好自己的生活,竭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
⑯许朵简直想给自己一耳光。
⑰那天下午,许朵第一次去了老妈的菜店,看老妈正弯着已经有些佝偻的身子,跟员工一起码菜,菜在老妈的手里是那样乖巧,服服帖帖地任由老妈侍弄。许朵愣了愣,过去接过老妈手里的菜,轻声说:“妈,你歇着去,我来吧。”
(选自《意林》2022年第3期,有改动)
1.【梳理概括】请梳理小说中“许朵”与“老妈”的相关情节,补全下面空格。
(1)读初中时,老妈;(2),忌恨老妈;(3) , 。
2.请按照提示简要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1)天阴沉沉的,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路边的小树也垂着枝条,没有一丝生气。(描写的角度)
(2)话语如蚕,心似桑叶。(修辞的角度)
3.许朵老妈是怎样的人?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类似许朵妈这样的“小人物”的?
【答案】1. 厌烦(嫌弃、讨厌)老妈 读到高中 高考之后 理解(心疼、敬重)老妈 2.(1)示例:环境(景物)描写,用“天阴沉沉”“小树没有一丝生气”等描写渲染沉闷的气氛,烘托了许朵当时的窘境以及沮丧、难堪的心情。
(2)比喻,表明卉卉老妈的话像蚕吃桑叶一样,啃食着许朵的心,使许朵的内心深受触动,幡然悔悟。 3.一问示例:买卖诚实,热情活络;聪明能干,善于经营;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关爱女儿,富有机智。
二问示例:生活中送外卖的、做保安保洁的、做手艺的等“小人物”,他们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正如文中许朵老妈能把卖菜的事情做到圆满便是可敬的。
来源:老谢语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