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垃圾山养出的巨鸟:翼展超2米!为啥捡垃圾的贫民都不敢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1 09:41 2

摘要:信息来源于Birdtripper,The Life of Science,Cornell University,biographic,The Times of India。

信息来源于Birdtripper,The Life of Science,Cornell University,biographic,The Times of India。

长相抱歉的秃鹳

秃鹳(Leptoptilos javanicus)绝对是非常让人惊叹的鸟类,但可惜惊叹的不是它们的美丽。你瞧这些鸟的外形,虽然身上的羽毛很厚实,脚也细长优雅,但视线上升到头部后,马上就不对劲了,其光秃秃的头部上有很多像是老人斑的斑点,稀疏的羽毛相当蓬乱,颈袋松弛。

长这样,不说它丑都算是夸奖它了。

然而其实秃鹳曾是维多利亚时代时尚界备受推崇的珍品。当时还是19世纪末,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加尔各答成为了繁华的都市,秃鹳的大羽毛在英国上流社会女性中曾风靡一时。1895年出版的著作《印度斯坦的景色与特征》中写道,年轻秃鹳的羽毛尤其“在法国和英国备受推崇” 。

当时的法律其实就禁止捕捉这种鸟类了,但在执法几乎不存在的当时,这反而意味着秃鹳的羽毛在黑市上可以卖出相当不错的价格。它们被大量猎杀运到伦敦,在那里被用来制作紧身披肩和羽毛围巾。

不过虽然当时秃鹳毛被没见识的英国人当成宝贝,但印度居民却直到至今都觉得这些鸟儿非常不卫生!因为秃鹳是食腐性的鸟类,会以腐尸和其他废物为食,而且经常出没在垃圾场觅食。只要秃鹳一出现,就说明附近有尸体或者是很多垃圾。

尴尬的是,英国统治时期的许多绘画都描绘了这些鸟儿在城市上空盘旋、栖息在路边或屋顶的场景。一些记载说,当时印度的每家每户都有一只秃鹳。

我怎么感觉是在阴阳怪气啊?

总之当时的人们认为秃鹳不讲卫生,非常容易传播疾病,所以人们会焚烧它们的巢穴,甚至砍伐它们栖息的树木,导致它们大量丧生。

如今它们已经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据说全球仅存不到1300只,因此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印度居民于是就不敢去打扰它们了。

如果想去印度看秃鹳,那去阿萨姆邦或比哈尔邦一趟是不错的选择,这两个邦是印度仅有的两个拥有这种秃鹳活跃繁殖种群的邦。阿萨姆邦的种群主要在淡水浅湖迪波尔比尔附近,比哈尔邦的则在卡德瓦科西迪亚拉村。

不过令人无语的是,如果想要看秃鹳,最佳的观看地点却是在垃圾场,比如古瓦哈提迪波尔比尔附近的这片著名的垃圾山。在那边还可以看到各种其他动物,比如乌鸦、牛、老鼠,甚至老鹰,它们在垃圾堆里翻找肉屑和植物残渣。

去垃圾场观鸟

成年秃鹳的体长可接近1.5米,比很多在古瓦哈提垃圾填埋场垃圾车周围转悠的拾荒者还要高,不过是因为这些拾荒者中有很多小孩。

秃鹳会用它们宽大弯曲的喙快速从垃圾中寻找各种能入口的食物,与此同时,周围的拾荒者们则将垃圾中塑料、罐头和瓶子等有价值的可回收物品给抢出来,秃鹳的行动也算是帮拾荒者们排除了错误的选项,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鸟儿和拾荒者们正在齐心协力。

不得不说真的是相当荒诞离谱的场面。

前面说过这种鸟世界上仅存不到1300只,然而这些极度濒危的鸟类中的三分之一都依赖于古瓦哈提的垃圾山存活。这倒是不意外,因为它们本来就是食腐的,从湿地转移到垃圾场是被气味吸引而来的,垃圾场散发出的气味肯定比湿地中腐烂的尸体或软体动物的气味要浓烈数千倍。

秃鹳能准确捕捉尸体开始腐烂时释放到空气中的硫化物化学的副产品,于是就来到了垃圾山,然后发现这里的食物每天都能自己补充,实在是天堂般的存在。

虽然它们沉重的鸟喙按理说是为了啄开软体动物的尸体和硬壳而设计的,在垃圾堆里却不太“得心应手”,但食物的诱惑使得它们如今已经成为了挑垃圾能手。

它们来这里倒是不意外,但是会让它们面临吞食塑料和其他有毒物质的风险。2017年1月份的时候,这座垃圾山附近就有超过20只秃鹳死亡,已经占了全球总数的1.5%以上了,就这么一个月啊!根据湿地毒理学报告显示,它们似乎是死于重金属中毒。

如果赶走这些鸟?也许应该从整治垃圾山入手,但是这些垃圾山也是附近很多贫民们赖以生存的来源,如果就这么处理掉,这些人怎么办?

为啥贫民不敢吃?

现在回到标题的问题:“为什么贫民不敢吃?”

文章看到这里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第一点就是秃鹳是明确受保护的物种,随意的捕捉甚至食用自然是要面临法律的制裁的,这点从根本上就免除了大部分的可能性。而且秃鹳的羽毛如今早已没有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价值,人们就更没有了偷猎的理由。秃鹳出现在垃圾场,甚至对拾荒者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起码能帮忙分拾垃圾,而且吸引了观鸟者前往,也算是略微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本身印度居民就有点嫌弃秃鹳,虽然你可以对此会有所微词,但印度人也不是不讲卫生,那些看着很可怕的情况,主要是他们的基础建设和信仰导致的。他们也不会想吃天天吃垃圾且长得这么奇怪的鸟类,即使不少人平时也只能活动在垃圾山上。

越想我是越觉得矛盾啊,垃圾山成为一些人类和动物赖以为生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又危害着他们,影响其寿命和健康,但为了活着又真的只能这么做。

简单的要求印度去处理掉这些垃圾山的话,也许能解决秃鹳因为食用垃圾而死亡的情况,但随后会出现更多乱七八糟的问题。虽然问题的重点应该是讲动物,但莫名其妙我就觉得很悲哀,这些底层人士作为印度的组成部分,他们受到的关注似乎完全没有这些鸟类高。

当然我不是说这些鸟类就不值得保护,就…...你肯定懂我的意思。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