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遇到邻居办丧事,有何讲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1 10:21 1

摘要:以前,邻居们谁家有丧事,我们都能一眼就看到,因为丧事主家会在大门口做一些丧礼和装饰。但现代人生活都是住在楼房里,谁家有什么事情,似乎我们也不太知道。怎么判断邻家是否有丧事呢?我们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以前,邻居们谁家有丧事,我们都能一眼就看到,因为丧事主家会在大门口做一些丧礼和装饰。但现代人生活都是住在楼房里,谁家有什么事情,似乎我们也不太知道。怎么判断邻家是否有丧事呢?我们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这句话就把古人邻家丧事的注意事项都包含了。或许在长辈口中听过类似的告诫和禁忌,却未必知道它的源头与深意。我们就顺着这句老话,讲讲邻里之间那些 “不说自明” 的规矩。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这句话出自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在当时《礼记》可是对古人日常行为的细致规范。

“舂” 指用杵臼捣米,是古时家家户户的日常劳作;“相” 并非 “互相”,而是指舂米时唱的号子,类似现在劳动时的吆喝,既能协调动作,也能解乏。

所以 “舂不相” 是说邻居家有丧事时,就连舂米的号子都要停,避免喧闹。这是一种对邻家丧事的一种尊重。

你想啊,舂米是因为家里丰收了,开始为屯粮做准备,自然心情是极好的,难免“喜形于色”。但古人的做法,就非常体恤邻家情绪,即便丰收这么高兴的事,也不能太过开心、张扬,反而要照顾邻家有丧事的悲伤情绪,减少自家吵吵闹闹的声音。

而话中的“里有殡,不巷歌” 直观意思也容易理解:街巷弄堂里有殡葬之事,就不能在巷中高亢唱歌,否则别人就会认为这家人太没有教养。

《礼记》中这类规范比比皆是,比如 “临丧不笑”、“望柩不歌”,核心也都是说 “礼者,敬而已矣”。

在古人看来,邻里朝夕相处,可能彼此是交往密切的好友,也有可能是亲戚里道的关系,不能凉薄、冷漠。《论语》里 “里仁为美” 就是指居住在有“仁爱”的邻里亲情中才是“美”,强调邻里间的善意与尊重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当邻居遭遇丧事,收敛自身的欢娱,正是一种 “敬” 的体现。

在我们北方,邻居家办丧事,三天内不会在家中吹拉弹唱,连孩子哭闹都会尽量安抚;南方一些地方,会主动帮忙搭棚、借桌椅,即便不直接参与,也会让自家院门半掩,以示 “同哀”。

清代《乡言解颐》里记载,邻里遇丧,“不穿红、不宴客、不高声语”,这些规矩虽无明文,却代代相传。

老话说,红白喜事最能看出一家一户的口碑人品如何。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是乡霸村霸,平常欺凌同村,他家发丧一定不会有多人真心哭泣或者捧人场。但如果这家人在生活里总是帮助邻里邻居,和善有爱,他家有丧事一定是人山人海,什么活什么事都有人主动帮忙去办。所以,这丧葬可不只是一家之事。

放到今天,如果邻居家真得有丧事,我们至少该做到这几点:避免在家中举办派对、避免大声播放音乐;上下楼梯脚步轻缓,避免孩童在楼道追逐喧哗;若遇出殡,尽量不要冲撞,错时使用电梯。也不要害怕,因为现在家里一般不会停灵,都在医院,所以,没有太多需要忌讳的。

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平时好好相处,有事情的时候,邻居能帮忙解决大问题。

——小禾

来源:藏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