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现在不管,秋收少收一半!3个保命管理技巧,照着做准没错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0 02:34 1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超6亿亩,不仅是餐桌上的主食来源,更是饲料、淀粉、乙醇等产业的“当家原料”。眼下正值夏播玉米生长的黄金期,从幼苗破土到籽粒饱满,短短三个多月的生长期里,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像“走钢丝”——苗期控旺不到位,后期容易倒伏;抽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超6亿亩,不仅是餐桌上的主食来源,更是饲料、淀粉、乙醇等产业的“当家原料”。眼下正值夏播玉米生长的黄金期,从幼苗破土到籽粒饱满,短短三个多月的生长期里,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像“走钢丝”——苗期控旺不到位,后期容易倒伏;抽雄期水肥跟不上,穗粒数直接减半;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可能减产三成以上。不少农户常说“玉米好种但难高产”,其实关键在于没抓准各阶段的“命门”。本文结合黄淮海、华北等主产区的实战经验,从苗期扎根、中期促穗到后期保粒,手把手教你避开管理误区,把每一分投入都转化成沉甸甸的产量。

夏播玉米苗期(播种后至拔节前)的核心目标是“促根壮苗、控旺防倒”。此时幼苗根系生长速度远超茎叶,若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高脚苗”(茎秆细弱、节间过长),埋下倒伏隐患。

控旺时机:当玉米长到6-8片叶(株高30-40厘米)时,是控旺的最佳窗口期。此时茎秆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喷施控旺剂能有效缩短节间长度,让茎秆更粗壮。

控旺药剂:推荐使用烯效唑、胺鲜酯·甲哌鎓等药剂,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均匀喷施叶片,注意避开高温时段(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最佳),防止药害。

补肥技巧:若底肥不足,苗期可每亩追施5-8公斤尿素,结合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吸收,避免“小老苗”(生长迟缓、叶片发黄)。

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第11-13片叶展开)后,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期,雄穗、雌穗开始分化,对水肥的需求激增,此时“喂饱”玉米,能直接增加穗行数和粒数。

追肥重点:每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氯化钾5-8公斤,采用沟施或穴施(距离植株10-15厘米,深度5-8厘米),避免撒施浪费。若土壤干旱,追肥后及时浇水,确保肥料溶解吸收。

防旱防涝:大喇叭口期玉米耐旱性下降,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手握土团不散),需及时灌溉;若遇连续阴雨,要疏通田间排水沟,防止根系缺氧烂根。

辅助授粉:若花期遇高温(超过35℃)或连阴雨,会导致花粉活力下降、授粉不良,出现“花粒”(果穗顶部缺粒)。可在上午9-11点,用竹竿轻敲雄穗,帮助花粉散落,提高授粉率。

玉米灌浆期(授粉后至成熟前)的核心是“保绿叶、防早衰”,让叶片制造的养分更多输送到籽粒中,增加千粒重。

叶面补肥: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尿素50克,兑水30公斤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次,能延缓叶片衰老,增强光合作用。

病虫害防治:后期常见病害有大斑病、锈病,可喷施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虫害主要是玉米螟、蚜虫,可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等药剂防治,注意收获前15天停止用药,保证食品安全。

适时收获: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乳线消失(从籽粒顶部往基部看,无白色乳浆)时,是最佳收获期,过早收获会降低千粒重,过晚可能遇风雨导致果穗脱落。

#夏播玉米管理技术 #玉米高产技巧 #粮食作物种植 #农技实战指南

来源:老张的地头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