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时”走向“单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1 10:28 1

摘要:2013年,针对一些青年教师对教材研读不重视、不深入、不透彻,存在用教辅引导教学的现象,合肥市教科院中学数学核心研究团队于当年10月申报了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真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围绕这一课题,团队进行了12年的实践探索,取得较好成效。

2013年,针对一些青年教师对教材研读不重视、不深入、不透彻,存在用教辅引导教学的现象,合肥市教科院中学数学核心研究团队于当年10月申报了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本真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围绕这一课题,团队进行了12年的实践探索,取得较好成效。

本真性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真实高效

课题组分别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构建起本真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合肥市中学数学教师开展深备(独立备课→展示交流→个别完善)、先学(自学课本→处理练习→领悟复述)、精导(展示交流→点拨引导→归纳提炼)、巧练(精少练习→板演展示→交流总结)四环节实践探索,加强对教材、学生、教学的研究,研制出体现“本”(教学内容)、“真”(教学方法)要求的高质量的教案和学案。

课题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强调课时内容的深刻理解与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改变了教师不重视教材、轻关注学生、滥布置作业的状况。通过各类研讨活动,吸引合肥市中学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并建立了18所课题研究基地学校(初中11所、高中7所),吸纳核心成员42人。通过近5年的实验研究,课题组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本真性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3篇,编写并正式出版沪科版初中数学《本真全程学案》6册,举办全市本真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6次,六安市霍邱县、舒城县,池州市东至县、青阳县先后加入研究行列。“本真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获得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结构化课堂:注重知识思维整体把握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突出“主题—单元—课时”的逻辑联系。自2018年起,合肥市教科院在本真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开始了基于结构视域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研究。2021年10月,研究团队申报了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结构视域下的高中数学单元(主题)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结构化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包括:结构导示、问题激疑、新知解构、应用迁移、回溯再构、作业布置等六个环节,备课要求从单元(主题)知识与思想方法发展脉络和整体结构出发,厘清每个课时知识与思想方法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确定单元(主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再根据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确定每个课时教学内容、目标和重点难点,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习得新知的系统化、结构化,防止因过于强调课时教学而忽视对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的关注,避免知识碎片化和散点状。

项目组十分关注课时教学与单元教学的逻辑关系,改变教师过于注重课时教学、缺少单元设计、忽视整体把握的教学现状。项目组借助全市中学数学研讨活动,广泛宣传推广结构化教学的核心要义和实施规程。截至2025年5月底,项目组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结构化教学研究成果35篇,应邀作研究成果介绍11次,省外成果推广4次。

进阶式推广:着眼学生能力持续提升

现在,合肥市的中学数学课堂,绝大多数新课伊始是单元结构导图的呈现与分析,而后是问题情境的给出与探究,之后是新知的解构和概括。这些环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负责给出富有知识含量与思维含量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理解新知。

合肥市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自2013年全面启动以来,核心研究团队通过举办各种研讨活动,引导全市中学数学教师深化对教材的分析领悟和教学规律的把握了解,开展基于课时教学设计的本真性教学,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高中新课标颁布后,合肥市中学数学核心研究团队深入开展结构视域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围绕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在线研讨,研讨成果在线发布,供全市高中数学教师学习参考。这种进阶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促进了学生习得知识的结构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师教、学生学、师生评的一体化。

(作者李启梅单位系合肥一中包河分校;黄海波单位系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永超单位系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李启梅 黄海波 张永超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11日 第03版 版名:基教周刊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