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7日,科学家公布上个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七月(前两名是2023年和2024年),比1991~2020年全球的月平均气温高0.45℃。我们持续见证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比如多地频发的洪水,还有目前正在加拿大肆虐的山火。
图源网络|快来查看本期科学新闻吧~
每周一,【把科学带回家】的编辑们将为你带来一些有趣的本周新闻,帮你轻松地开启这一周!
【第58期】看点科学新闻
气候变暖可能让人更暴躁,也可能让人更脆弱
乐观者是相似的,悲观者各有各的不同
大开眼界
女子吃桃吃出新鲜叶片,是谁把叶片放进桃核里的?
【科学新闻】
气候变暖可能会让人更暴躁,
也可能让人更脆弱
8月7日,科学家公布上个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七月(前两名是2023年和2024年),比1991~2020年全球的月平均气温高0.45℃。我们持续见证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比如多地频发的洪水,还有目前正在加拿大肆虐的山火。
然而全球变暖的影响可能不止存在于气候方面,它可能也影响着我们的大脑。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学家Sanjay表示,他经常听到癫痫患者家属说患者在热浪期间发病更频繁。于是想,气候变化真的不会影响大脑吗?
很早就有研究发现,在炎热的天气里,暴力案件的数量会增多。你一定体会过,在天气热的时候脾气似乎更暴躁,比如堵车时更容易按喇叭。科学家的推测是闷热天气让人们的情绪集体恶化。炎热天气还会改变人们的生理机能进而影响大脑。血清素是一种可以调节焦虑、快乐等情绪的激素,科学家发现,高温会改变血清素的水平,进而影响人们的攻击性。类似的还有研究发现睾酮水平会发生改变。
不过大多数研究只是基于相关性分析,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气温对大脑的影响是复杂的,很难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Sanjay表示,虽然并不了解这些复杂的元素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但可以想象一个时钟,高温时所有部件都不再正常运转。
脑是人体中耗能最多的器官之一,在思考、记忆或做出反应时,会产生相当多的热量。(图片来源:Gifer)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都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比如在非理性时做出错误决定。但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来说,高温甚至可能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比如高温可能会使大脑调节体温的区域功能失常,某些类型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核心体温会因此改变;还有一些接受神经治疗的患者,他们的药物会影响体温调节。他们更容易中暑,因高温而死亡的风险也就更高。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气温升高时痴呆症、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升高。“气候变暖”这个词很早就已经被提出,它带来的危机仍在不断更新迭代,比如新生儿早产、蚊子传播疾病,或许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乐观者都是相似的,悲观者各有各的不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出自列夫·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名言,不仅适用于描述家庭关系,在心理学领域同样说得通——乐观者都是相似的,悲观者各有各的不同。
在很多文化中,乐观都是人们向往的东西,因为乐观往往与健康的身心有关,乐观者的社交关系也更加稳固。来自日本神户大学的学者好奇,乐观者之所以成为乐观者,到底是性格使然,还是他们的大脑活动模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员共招募到87位实验参与者。他们让每位参与者在脑海中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积极的、中性的,以及消极的事情,然后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仪扫描他们的大脑活动。扫描结束后,参与者填写了一份问卷,来确定他们属于乐观者还是悲观者。
(图片来源:网络)
分析扫描图像时,研究人员聚焦在和想象未来事件时高度相关的大脑区域: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然后他们将所有参与者进行一对一的配对。
结果发现,在“乐观者和乐观者”的配对中,两人内侧前额叶皮质的神经活动极其相似。在“乐观者和悲观者”以及“悲观者和悲观者”的配对中,两人的神经活动则不同。在预想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时,乐观者神经活动的差异性也要显著大于悲观者。
研究还揭示了一个有些具有哲思的发现,想要变积极些的朋友或许可以学起来:乐观者在思考消极事件时,并非试图用各种积极的视角重新解读消极事件,他们大多数人只是倾向于在心理上疏远和淡化负面场景,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罢了。
最后,乐观和悲观并非一生不变,而且它们也并不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在不同的环境中找到合适的生存之道才是最重要的。
【大开眼界】
罕见!女子吃桃子吃出一大堆新鲜叶片,是谁把叶子放进桃核里的?
近期,有网友在某平台上询问:吃桃子的时候,吃出一堆新鲜的碎树叶,是为什么呢?桃核裂开,里面藏了好多树叶。
其实,这是切叶蜂“惹的祸”。“蜂”如其名,切叶蜂会利用边缘呈锯齿状的上颚精准切取特定植物的叶片,用做筑巢的材料,而那些被它剪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叶片,边缘整齐得如同人类用模具切割得一般。
图源@小布丁
能成为“采叶大盗”的一般都是已受孕的雌性切叶蜂,这些准妈妈们必须在产卵前,为孩子们搭建好一个安全的巢穴。雌蜂并不依赖群体,它会独自完成筑巢、觅食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筑巢时,它一般会选择在现成的管状洞穴中筑巢,如枯木孔洞、墙缝、空心的植物茎干,甚至是人类丢弃的竹筒或者其他昆虫废弃的巢穴。
选定地点后,它会将切割来的叶片卷曲成筒状,层层叠叠地铺在巢穴内部,建成一个个独立的“育儿室”,每个育儿室都像一个精致的小口袋,叶片的光滑面朝向内侧,以保护后代。紧接着,雌蜂会采集花粉和花蜜,混合成“蜜团”作为幼虫的食物,将其放入育儿室的底部,再产下一枚卵,之后用叶片将育儿室封口。这样一来,幼虫孵化后就能以蜜团为食。整个切叶蜂的巢穴可能由多个这样的育儿室串联而成。
切叶蜂的巢穴通常由一系列独立的、圆筒状的巢室组成,这些巢室用叶片包裹,排列成一排。|By Subbu Subramanya - Own work, CC BY-SA 4.0
而前文的情况,应该是整个桃子(尤其是桃核)裂了条缝,然后被切叶蜂当作了巢穴,往里面塞了许多裁下来的叶子。这么一看,切叶蜂除了会切叶子做育儿室,也并非是什么坏虫,它们虽不如蜜蜂知名,却是生态系统中沉默却不可或缺的超级传粉者。
于是网友们纷纷辣评:
“切叶峰:家人们房贷刚还完,房子没了……”
“某个养花人的植物没了叶子,某个切叶蜂的宝宝没了产床,你的桃子也没法吃,真是大悲剧啊!”
“丸辣,世界上多了个伤心的切叶蜂宝宝,刚刚造好的豪宅没啦。”
(图源网络)
撰文 Ziv,刘六七,阿娴
参考资料:
气候变暖
[1]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50731-how-heatwaves-affect-our-brains
乐观悲观
[1]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optimists-are-alike-but-pessimists-are-unique-bran-scan-study-suggests/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万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