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艳:用爱守护快乐童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1 10:40 2

摘要:在河南省汝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有这样一个身影,她时常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关注着每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关心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点滴。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王红艳。

刘立新刘畅牛志敏

王红艳(中)参加检察机关开展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社会治理座谈会。

王红艳(左二)参与检察机关组织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王红艳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在河南省汝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有这样一个身影,她时常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关注着每一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关心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点滴。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王红艳。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更要以满腔的热忱,用爱守护孩子们的快乐童年。”每当谈及青少年教育,王红艳的眼中便闪烁着光芒,话语中满是深情与担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5年的从教岁月,如同一幅绚丽画卷,王红艳始终坚守教育一线,用爱心和智慧化作画笔,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她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读书育人优秀辅导教师等诸多称号,而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她辛勤耕耘的见证,更是她教育情怀的彰显。

教学改革,让快乐成为学习的底色

1990年,怀揣着对教育的憧憬与热爱,带着师范校园赋予的书卷气,王红艳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启了她的教育之旅。在她看来,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不仅要对人生有着通透的洞察,对知识有着独到的解析,更要对育人方向有着坚定的信念,向学生展现出丰盈的人性光彩。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王红艳将全部精力投入课堂革新中,大胆探索“快乐学习法”。课堂上,生字认读不再是枯燥的记忆,而是变成了趣味十足的猜谜游戏;课文解读也不再是单调的讲解,而是融入了精彩纷呈的角色扮演。她还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主动探究知识。“教学的核心在于唤醒童心、激发童趣,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释放自主学习的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王红艳笑着说道,那笑容里满是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执着追求。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王红艳独创“情趣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焕发灵动生机。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她点燃火柴让学生在微光中感受温暖与饥饿的对比;教《桂林山水》时,引导学生用彩笔勾勒山水形态再配写短句。她始终以饱满的情感投入教学,或喜或悲,或怒或忧,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语都情真意切,让学生们在字里行间品味到文字背后的温度。从“生情”到“入情”,从“动情”到“展情”,她带领学生完成了对语文学习的认知重构,实现了从文本教学到“情动语文”的深度转型,为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场心灵唤醒之旅。

王红艳的办公室里,一副“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的对联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她30余年教学生涯的真实写照,更是她从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名师的不变初心。为了让更多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她带领团队走出校园,前往先进学校取经。归来后,结合本校校情学情,提炼出“揭题示标、学习指导、自研共探、学情展示、归纳总结、巩固提升”六环节教学法,并从备课到上课,给予老师们细致入微的指导。

同时,她积极践行“开门办教育”“知行合一”的理念。2012年2月,“中原名师王红艳小学语文工作室”正式成立,她如同一盏明灯,吸引了全县众多青年教师会聚于此。在这里,68对师徒结成对子,携手共进。工作室还承担起了培训省市县名师和骨干教师的重任,发挥着名师引领、专家指路的传帮带作用,先后52次送课下乡,支教帮扶多所薄弱学校,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也让全县涌现出一批独具特色的学校。

立德树人,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纸上书写,决定着他们的未来。小学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体质为上、培育为主,注重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塑造。”王红艳深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提出的“文化+课程=立德树人”育人模式,荣获河南省教育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市推广,为教育同仁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2017年5月,王红艳主动请缨,来到薄弱的汝师附小任教。她以“党建+文化+课程”为切入点,犹如一位神奇的画家,挥动画笔,短短一年时间,就让附小焕然一新,获得“全国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验基地”“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多项殊荣。

王红艳重视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将其融入主题队会。课堂上,她用翔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厚的情感,生动地再现雷锋的生平事迹与崇高精神,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仿佛雷锋叔叔就在学生们眼前。她号召全体少先队员争做“雷小锋”,让雷锋精神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如春风般温暖着大街小巷。

此外,她还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念好“融、育、润”育人“三字经”。通过“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构建起了“小学校大教育”“小课堂大世界”“小故事大道理”的特色育人品牌。每周的升旗仪式上,“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政讲堂准时开讲,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和民族团结故事。思政课上,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故事娓娓道来,学生们听得入迷,仿佛穿越时空,领略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就这样,“爱我中华”的种子在一颗颗“石榴籽”般的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2024年9月27日,该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是对王红艳育人成果的高度肯定。

建言献策,践行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2023年,王红艳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从人民教师到人大代表,她积极履行“教育工作者”和“群众代言人”的双重职责,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针对近年来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她忧心忡忡。在深入调研后,她建议加大中小学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将体育学科提升为主科教学,加快更新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切实贯彻落实“五育并举”要求,真正把体质提升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以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培养目标。

作为教育专业人士,王红艳多次参加检察机关组织的检察开放日活动和检察公开听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未成年人回访帮教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为了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她给自己安排了许多功课,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断为自己“充电”。

她尤其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知落实落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重要性。“落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关键在于坚持惩罚和预防并重。”王红艳认真地说道。她建议检察机关建立特定高危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及处置机制,与学校定期沟通协调,全面分析、归纳在校生违法犯罪特征和诱因,建立行为偏差未成年人档案,提前开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帮教,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筑牢防线,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从三尺讲台到人民大会堂,王红艳始终怀着一颗对教育的赤诚之心,用爱守护着孩子们的快乐童年,用责任担当着人大代表的使命。她如同一朵盛开在教育田野上的铿锵玫瑰,绽放着别样的光彩,为乡村教育振兴和未成年人保护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来源:钱塘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