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金融引领,金融科技驱动——浙商银行的创新实践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1 10:49 1

摘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指出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金融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政府和市场”三对关系,更好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金融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指出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金融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政府和市场”三对关系,更好地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亟待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在此背景下,善本金融理论应运而生。善本金融强调从社会价值角度审视金融逻辑,确立金融功能第一性,导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同时,金融科技作为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模式变革的重要驱动,为善本金融理论落地提供了效率保障与创新路径。浙商银行以善本金融理论为指引,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守正创新,构建善本金融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新范式,为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浙商银行监事长 郭定方

1. 善本金融的内涵

善本金融,是从社会价值向度审视金融定位和功能而提出的金融机构经营理念。它强调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倡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务场景中,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本源。

以“善本”原则导正金融放大功能。金融作为中性工具,服务对象有善恶之分,其先天的“放大”功能决定了必须服务于善的主体、领域和行为。善本金融要求确立“善本”原则,认真考量金融应当服务的对象、资源投放领域及赋能的经济行为。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人民金融素养,实现中国特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2. 善本金融与信息技术的内在联系

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性手段,能直接解决金融业务中的效率、安全及用户体验问题。但技术具有“双刃剑”属性,其创新发展方向要遵循科技伦理准则,避免沦为逐利工具。在银行经营过程中,以善本金融理念为指引进行信息技术的研发,本质是通过“服务功能第一性”原则导正技术价值取向,强调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边界,将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等目标嵌入技术应用全流程,引导科技向善。

目标一致。善本金融理念与科技向善均以促进社会福祉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两者均倡导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利用科技手段,使金融服务更公平可得,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互促进。善本金融理念为科技向善提供价值导向,确保科技应用符合社会整体利益和价值观,避免科技滥用或误用。在金融科技创新中,善本金融理念引导科技人员更加重视产品社会价值,让金融科技产品更具普惠性、公平性和安全性。科技向善则为善本金融理念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创新手段,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精准度与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帮助善本金融理念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得到落实。

相互融合。在具体实践中,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时,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能够将服务延伸到偏远地区和基层群众。同时,科技企业在推动科技向善过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和应用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助力将“善”的理念传播到更广阔的领域。

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善本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形成“价值导向—技术支撑”的双向赋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贡献创新实践样本。

一是普惠金融的精准直达。运用“大数据”技术,可精准识别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状况和信用情况,提供定制化、低成本金融服务,破除其在传统授信模式下缺少抵押物、管理不规范等痛点,降低融资门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覆盖面,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绿色金融的闭环管理。绿色金融发展依赖善本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协同赋能,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绿色项目透明可追溯,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环境和经济效益,推广绿色金融产品,探索绿色信用评价体系,激励企业环保生产,引导资本向绿色产业流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三是供应链金融的优化升级。利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对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全面监控管理,降低链上中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和信用风险。通过智能合约等创新工具,实现融资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效率和灵活性,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目前,浙商银行通过践行善本金融理念,结合金融科技力量,为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等多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浙银范例。

1. 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实践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贵、繁等问题,浙商银行践行善本金融理念,坚持数字化破局与场景化服务相结合,以“降低融资成本,强化产品创新,改善服务质效,促进小微转型”为核心目标,让更多小微企业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首先,探索善本金融理念驱动的数字化低成本融资路径。传统授信模式下,小微企业因缺乏抵押物和经营状况不透明等情况,往往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融资繁等难题。浙商银行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打造“浙银善标”体系,将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纳入风险评估框架,实现商业可持续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方面,结合政府白名单,构建量化可落地的正负双向评分模型,形成善标客户分级,对“名特优新”最美个体工商户、公益性质、退伍军人、非遗和老字号等“善标”企业和个人实现金融资源倾斜。另一方面,引入征信、司法、流水、社保、水电燃气、税务等多维数源,叠加发票、反欺诈、场景交易等大数据信息,采用联合建模、隐私计算等技术,搭建覆盖贷前准入、贷中授信、贷后预警等全流程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基于对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精准刻画,有效评估企业信用与还款能力,并以此生成相应的授信额度与期限,推动融资服务可得易得。以面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创设的数字化产品——数易贷为例,截至2024年底,累计服务客户5400余户,发放贷款近30亿元,户均贷款额近40万元。

其次,探索县域综合金融生态的实践。在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浙商银行不仅关注企业的融资需求,更致力于改善金融服务下沉不足和县域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以善本金融理论中的“县域综合金融生态”为例,该模式在浙江杭州临平率先试点。浙商银行联合临平区政府打造“金服宝·小微”平台,整合财税、人力、法务等40余家优质服务商资源,以开放共享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涵盖政策咨询、融资理财、数字化工具支持等功能的“一站式”标准化增值服务,有效压降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同时,聚焦园区经济,开发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可覆盖园区管理、财务等经营全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4年底,已有临平运河智造科创园、贝尔智能制造科创园等49家园区开发商或运营商入驻,系统相关功能覆盖企业超1000家,初步构筑了适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园区综合服务生态。

2. 数智绿色金融创新实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深化实施,绿色金融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浙商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构建绿色金融创新体系,重点打造“碳易贷”等核心产品,精准支持企业低碳转型。

一是三源数据验证,构建精准画像。产品通过企业自报、政府监管与第三方核查的三源数据验证机制,深度整合企业能耗、排污等绿色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来自企业内部系统、政府公开数据库及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多维度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确保数据全面性与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碳排放画像,为风险评估与授信决策提供量化支撑。

二是ESG实践对标,探索评价融合。浙商银行综合考虑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表现,通过量化指标和定性分析,对企业的ESG表现进行评判,全面评估企业环境表现、社会贡献和治理水平,帮助银行识别出真正符合绿色金融标准的企业,实现金融资源的精准投放。

三是“专业评估+定期风险监测”结合。浙商银行邀请专业团队对企业资质进行评估,结合多维度数据分析,确保信用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定期收集和分析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和环保治理进展,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保障信贷资产的安全与稳健。这一机制结合专业判断与定期监测,为“碳易贷”的成功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作为创新产品,“碳易贷”率先在湖州分行与衢州分行开展试点。结合区域经济特色,重点支持绿色制造、清洁能源等产业转型需求。通过试点运行,浙商银行正在积累数据验证、ESG评估与风险管控的实践经验,为后续产品标准化和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目前,浙商银行已成功为衢州华康药业发放首笔“工业碳账户”场景应用贷款,共80万美元,从申请到落地仅2个工作日,解决企业因资金问题搁置的配套项目建设问题,还推动企业节能减排,预计每年可减少CO2排放量1.2万吨。

3. 善本金融引领供应链金融数智变革

浙商银行以“善本金融”理念为引领,构建政府、链主、链企、金融机构、技术公司、咨询机构六方协同的供应链金融共同体。该模式突破传统金融仅关注企业信用与交易数据的局限,创新性地将经济、环境、社会责任理念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评估,形成“经营绩效+环境效益+社会责任”三维评价体系,引导资金流向更可持续、更具社会责任的企业。通过建立量化正负双向评分模型,对企业的碳排放强度、绿色采购占比、员工权益保障等指标进行动态评估,使金融资源向可持续企业倾斜,为产业链注入绿色动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良性互动,为善本金融实践注入新的内涵。

在技术创新层面,浙商银行聚焦传统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孤岛、融资难、融资贵、流程繁琐等痛点难点,打造“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三位一体数字基建。区块链技术实现核心企业与N级供应商信用穿透,破解长尾融资难题;物联网传感器网络覆盖仓储物流全环节,实现动产实时监管与智能预警;大数据技术精准评估企业信用,构建企业全景画像,提高融资效率。针对企业生产、交易、仓储、运输等环节关键数据的可靠采集传递与资金、票据、货物、设备的灵活控制,打造“四通一链多场景”产品体系,形成全场景、全链条、全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

风控模式创新方面,建立“数据驱动+场景嵌入”的智能风控矩阵。通过流程重塑,实现信息资料电子化、业务流程线上化、信用评审自动化、贷后管理精密化,为全产业链提供全流程线上化服务。此外,创新授信方式激活交易信用,盘活物的信用、释放数据信用,为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提供更为灵活的授信审批方式。

在服务跃迁方面,针对不同行业特性定制差异化解决方案。构建六方合作模式,加强各方紧密协作,推动生态级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实现,为产业链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截至2024年末,已在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通信、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特色化、差异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现已服务超3500个数字供应链项目,累计发放融资超7000亿元,服务上下游客户超7万家,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超75%。

浙商银行的一系列实践成果表明,以善本理念引领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能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价值观指引,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社会价值的实现和共同富裕的进程。未来,善本金融将继续引领金融科技守正创新,为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金融生态贡献力量。

来源:金融电子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