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港股市场上的百果园集团(02411)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当日开盘后,百果园股价迅速下挫,盘中一度暴跌8%,最低价触及1.61港元,创下历史新低。尽管随后股价有所回升,但截至收盘,仍下跌2.29%,报收于1.71港元/股,总市值缩水至26.78亿港元。这场
港股市场上的百果园集团(02411)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当日开盘后,百果园股价迅速下挫,盘中一度暴跌8%,最低价触及1.61港元,创下历史新低。尽管随后股价有所回升,但截至收盘,仍下跌2.29%,报收于1.71港元/股,总市值缩水至26.78亿港元。这场股价暴跌的导火索,正是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近期的一段争议性言论——“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在教育消费者变成熟。”
一、言论风波:傲慢还是自信?
余惠勇的这段言论,源自一段近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短视频。在视频中,他面对镜头直言不讳地表示:“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此言一出,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纷纷对余惠勇的言论表示不满和质疑。有网友评论道:“我们也会教育你的,消费者会用脚投票。”更有网友将百果园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相提并论,嘲讽其“高价低质”的本质。这场舆论风暴迅速蔓延至资本市场,导致百果园股价大幅下跌。
二、业绩困境:高端战略遭遇挑战
事实上,百果园此次股价暴跌并非偶然。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百果园的高端战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财务数据来看,百果园的业绩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02.73亿元,同比减少9.8%;净利润更是由2023年的盈利3.62亿元转为亏损3.86亿元,这也是百果园首次出现亏损。与此同时,门店数量也大幅减少,全年净减少门店965家,相当于日均关闭2.64家。
百果园的高端定位,曾经是其吸引消费者的一大法宝。然而,随着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新兴渠道的崛起,消费者对于水果的购买渠道和价格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美团买菜、多多买菜等平台以30分钟送达的极速供应链,将进口榴莲价格压至29.9元/500克,直接冲击了传统门店的溢价逻辑。而百果园的高价策略,在性价比面前显得愈发突兀。
三、信任危机:品质神话破灭
除了业绩困境外,百果园还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近年来,公司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如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隔夜水果存放冰箱后次日充当鲜果售卖等。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百果园的品牌形象。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百果园的投诉累计超过3000条,投诉内容包括“坏果没有赔偿”“怀疑价格虚高”“水果变质”等。这些问题反映出百果园在品控和售后服务方面存在的严重不足。而余惠勇的“教育消费者”言论,更是被网友解读为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和傲慢。
四、转型之路:矛盾与挑战并存
面对业绩困境和信任危机,百果园也在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公司提出了“高品质高性价比战略”,试图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降低毛利率来迎合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需求。然而,这一战略的实施却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
一方面,百果园需要坚守高品质水果的定位,以维护其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公司又不得不降低价格、提高性价比。这种“既要品质又要快周转”的悖论,让百果园在转型过程中陷入了两难境地。
此外,百果园的加盟模式也为其转型带来了额外的挑战。由于加盟商承担了退货成本、品控漏洞频发等问题,导致加盟商与总部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一些加盟商甚至表示,由于百果园的压货行为和“三无退货”政策,他们已经陷入了亏损的境地。
五、市场反思:尊重消费者才是长久之计
百果园此次股价暴跌事件,不仅是对公司自身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对整个水果零售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在消费分层的今天,高端定位需要精准锚定客群。企业不能简单地用“良知”“信任”等价值观绑架大众,而是要用无可挑剔的品质与体验,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溢价买单。
对于百果园来说,要想走出当前的困境,就必须放下身段、尊重消费者。公司需要认真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并据此调整战略和产品。同时,公司还需要加强品控和售后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新鲜、高品质的水果。
来源:中国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