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大瑶山里的“中国答案”:90年,他用一生铸就“美美与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1 17:09 1

摘要:九秩光阴如弦,大瑶山以岩为纸、涧为墨,从1935年到2025年,在岁月长卷上书就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交融史诗。1935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与王同惠用生命镌刻的赤诚,已在莽莽群山中悄然埋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从费孝通五度重返的足迹,

九秩光阴如弦,大瑶山以岩为纸、涧为墨,从1935年到2025年,在岁月长卷上书就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交融史诗。1935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与王同惠用生命镌刻的赤诚,已在莽莽群山中悄然埋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从费孝通五度重返的足迹,到石牌古律与现代文明的交响;从族群隔阂的消融,到各族儿女的深情相拥,金秀大瑶山这九十年蝶变,既是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理念的生动注脚,更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璀璨范本。

《来宾日报》刊发该文章。

寒涧铭誓:碧血映丹心

1935年深秋,广西金秀大瑶山层林尽染。新婚燕尔的清华骄子费孝通与妻子王同惠,踩着深秋的枫红,裹着南岭的山雾,跋涉数千里,踏入这片被古人视为“瘴疠蛮荒”之地,只为探寻人类学秘境。

王同惠与费孝通结婚照。

在圣堂山下的六巷村,费孝通测瑶民体质,王同惠调研花蓝瑶社会组织,两人不断向山外发去《桂行通讯》。

12月16日,斗篷岭的原始密林,吞噬了最后一缕天光,也无情地设下命运的陷阱。

新婚仅108天的费孝通,猝然跌入捕兽陷阱,千斤木石轰然砸落,瞬间压住了他的双腿。

“我们是生死夫妻!”24岁的王同惠嘶喊着,指甲在奋力搬抬巨石时崩裂渗血。为求救,这位怀有身孕的女子,决然冲入墨色般浓重的竹林深处,身影旋即被无边的黑暗吞没……

七昼夜焦灼搜寻,瑶胞最终在“鸡冲”崖下的寒涧中,寻得她冰冷的遗体。古陈村以坳瑶最高礼仪送别王同惠,哀戚的唢呐声撕扯着山谷的寂静,费孝通长跪不起,椎心泣血立下誓言:“同惠,我替你看透这山河,改变这山河!”梧州白鹤山墓碑上,他亲手錾刻的“魂其可通,速召我来”,让大瑶山的每一滴涧水,都沉淀着理想与牺牲的结晶。

苦难,未能摧毁信念的基石。王同惠逝去,费孝通却从瑶胞的淳朴与救助中,看到希望之光。他坦言:“瑶山并非陷阱地狱,而是充满友爱的桃源!愿后来者继续探寻中国文化的路径。”

这份以生命践行的学术赤诚,注定了他与大瑶山终生血脉相连的情缘。

石牌熔心:古律焕新章

197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鬓发染霜的费孝通,带着43年的思念与牵挂,重返故地。大瑶山已“换了人间”:盘山公路如带穿云,电线如琴弦跃岭;六巷乡吊脚楼里,电灯取代松明,半导体飘出的桂剧清音,惊飞了檐下旧燕。

在金秀县委简陋的办公室里,费孝通的目光久久凝驻于墙上一纸拓片——《大瑶山团结公约》。那斑驳的刻痕,无声诉说着一个改写历史的庄严时刻:

1951年8月,在中央访问团悉心调解下,金秀瑶族五大支系头人围坐千年红豆杉下。茶山瑶石牌头人砸碎象征山林独占权的木契,声震山谷: “共产党来了,山主山丁皆兄弟!”当各支系代表将米酒融鸡血,仰首共饮血酒,以最古老的盟誓见证新生之时,新刻的石牌条文在跃动的火把中凛凛生辉:“长毛瑶为表示团结,愿放弃过去各种特权,将以前号有公私荒地,给原住瑶区各族自由开垦种植,谁种谁收,长毛瑶和汉人不再收租,过去种树还山者不退,未还者不还。荒山地权归开荒者所有……凡住在我大瑶山人民(包括汉人),均须遵守。”(引自《大瑶山团结公约》原文)

石头或会风化,但民心的盟约历久弥坚。不同支系的手在血酒中紧握,昔日的隔阂,终成团结的沃土。

这份以古老石牌律形式诞生的《大瑶山团结公约》,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民族传统智慧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比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早9个月,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金秀经验”。

“石律非冰冷碑刻,实乃焐热民心的熔炉。”费孝通轻抚拓片,指尖仿佛触到历史的脉搏,他看到了明代石牌律涅槃重生。他对时任县委书记的瑶族干部莫义明语重心长地说:“民族平等需石牌奠基,更需代代夯筑!”

金秀的民族团结,如古树虬枝盘结共生,各族儿女手心相贴,五大支系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由此,费孝通洞察到更深远的规律:金秀瑶族的融合史,映射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缩影。他提出的“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如磐石矗立学术殿堂;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雏形,亦源于此间“多元一体”的鲜活观察。

七十余载同心筑梦,硕果累累:金秀瑶族自治县先后摘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桂冠,广西区内荣誉不胜枚举。2023年,更荣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为新时代民族团结的闪亮名片。

破壁通脉:山门纳春光

1981年深秋,费孝通三上瑶山,最挂念的是瑶胞生计。调研所见,金秀虽为“珠江水源林”“广西绿肺”,却深陷“三靠县”(财政靠补贴、粮食靠调运、工业靠支援)的窘境。症结在于1952年“依山划县”的行政壁垒:县域如一只倒扣的瓷碗,封闭于万山丛中。山内无市,瑶民背负百斤杉木艰难翻越圣堂山,三天往返一趟,换回来的盐巴装不满半个竹篓。坐拥浩瀚林海,却因商贾、税源皆在山外,守着金山受穷。

1981年,费孝通三上瑶山,与金秀干部座谈交流。

“区域划分岂是牢笼!”晒谷场余温未散,费孝通躬身坐在小板凳上,与盘瑶、山子瑶的冯春香、赵德朝、黄金旺、李文柱,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的陶胜和、苏道放、刘绍良、莫建华、赵乾兴、赵现荣、覃庆光等各支系老人和干部促膝而谈。看着这位从北京来的学者毫无架子、和蔼可亲,众人纷纷敞开了心扉。老汉苏道放更是抖开空瘪粮袋,语气铿锵:“费教授,政府供粮是活命恩,可咱瑶山汉子有手有脚,岂能世世代代当‘伸手牌’!”当夜,灯下疾书,一份关于调整金秀县域的建议飞向党中央。

无形的墙,终将倒塌。发展的血脉,渴望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1984年7月,国务院一纸批文如春雷破壁,象州县桐木公社、鹿寨县头排区划归金秀,山门訇然中开。当首辆满载东北大米的卡车驶入瑶寨,老支书盘金旺在新建的桐木市场抓起一把雪白新米,指缝间漏下的米粒像碎银子,他热泪纵横:“血脉通了!”

山门洞开,春光浩荡。

1982年秋,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之际,费孝通四上瑶山。目睹残林犹带“以粮为纲”的伤痕,他痛心疾呼:“向大山强索口粮,终将饿瘦青山!”转而遥指苍翠欲滴的圣堂山,提出“林粮相济”“科技兴农”的破局之道——弃坡田以育八角杉木,护水源涵养兴林下经济,让科技之舟载着富裕驶来。

彼时金秀二队的灵香草,正遭“斑枯病”肆虐。盘妹英蹲在田埂,愁看承包地里叶片卷曲发黑如遭火燎。“香港老板十块一斤收鲜草啊!”她摩挲着头上沉甸甸的银板(去年卖灵香草所得),心如刀绞,“这‘瘟神’一来,整片地像点了蜡烛,呼啦啦全完了!”

转机,藏在广西农学院何有乾教授的显微镜下。这位深度近视的汉子扎进灵香草地,循着霉斑踪迹,终在镜中擒获元凶。当痊愈的首茬灵香草装车启程,盘妹英将卖得的“大团结”钞票铺了满床,脸上的笑纹像晒透了的灵香草花,笑着笑着,滚下热泪。

科学之灯,照亮了瑶山的致富路。

费孝通盛赞:“何教授吹灭了灵香草的‘点蜡烛’病,却点燃了科学热的火种……”

罗香乡丈二屯的八角林深处,藏着一缕穿越山风的甜蜜。瑶族汉子冯永明总爱忆起千禧年的光景:全屯22户人家靠着这“金果果”发财。最红火的那户年收入竟达40万元,捧着卖八角的钱,一家人的手直哆嗦,竟激动得大哭起来。这泪水,冲垮了昔日的穷苦藩篱——曾几何时,山高路险的丈二屯,后生们娶亲难于攀天。

自八角成了“摇钱树”,山外的壮族阿妹、汉族姑娘纷纷前来帮忙捡八角。捡着捡着,心就落进了瑶寨。2000年到2003年,丈二屯18场喜酒接连摆起。“八角媳妇”们带着外乡的笑靥进门,盖起的新楼也得了“八角楼”的名号,日子浸在八角的辛香里,竟也酿出了民族团结的醇厚滋味。

数十载深耕厚植,终得青山不负。费孝通当年“全力发展林副业”的疾呼已成现实:金秀森林覆盖率高达82.6%,荣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桂冠,是珠江清流的忠诚卫士,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广西的生动实践标杆。“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县域”“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等美誉纷至沓来,国家森林乡村、自治区生态乡村星罗棋布,每一块奖牌,都是山水写就的绿色诗行。

新约护根:古树绽新枝

物质渐丰,费孝通敏锐察觉:精神家园的重建不可或缺,民族文化深扎根基,方能赋予发展不竭动力。

灵香草价高引盗。六拉大队(以灵香草致富)田埂上,瑶族妇女面对被洗劫一空的灵香草地,失声痛哭:“半年心血,没了啊!”

困境中,瑶民从“石牌大过天”的古训汲取智慧。百年古榕下,六拉群众齐聚。石牌头人后代赵明兴擎起祖传刻刀,面对激愤乡邻朗声道:“老石牌镇得住动荡岁月,新规矩岂管不了当下?”众人以米酒研开朱砂,循石牌古制,共立“乡规民约”二十条,严禁“五大犯”(盗窃灵香草列其首),轻则罚酒谢罪,重则扭送法办。

1982年,费孝通四上瑶山,各族姐妹见到老朋友,喜不自禁。

传统非枷锁,实乃创新之根。当古老的石牌律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深植民族记忆的智慧,便绽放出时代新枝。

公约碑立,成效卓著。费孝通闻讯,竖起大拇指:“好!石牌律从管山林到护市场,老根上抽出法治新枝,值得推广!”

这份融合古今智慧的乡约,助力金秀三获“广西平安先进县”和“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石牌律+法治”模式入选全国法治建设典型案例。《瑶族石牌习俗》《黄泥鼓舞》荣列国家级非遗,六巷乡获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之力,如甘泉滋养着这片土地。

南岭共帆:枝蔓连山海

1988年12月,78岁高龄的费孝通五上金秀大瑶山,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到金秀。此行,他踏遍南岭瑶乡(桂:金秀、龙胜、恭城;湘:江永、江华;粤:连南)。

1988年12月,费孝通五上瑶山,受到金秀人民的热烈欢迎。(邓炳星 摄)

湖南江华瑶寨一场婚礼,令他眼眸生辉:新娘嫁妆非金非银,竟是三捆翠绿欲滴的夏橙苗,根须上还沾着故乡的黄泥。新娘父亲将嫁接刀塞进行囊:“去年种橙,咱村人均收入从70元跃上千元,带去婆家,就是一座‘金山’!”

费孝通轻抚橙苗油亮的叶片,感慨万千:“陪嫁一棵苗,胜过万贯财。民族团结,不仅要如石榴籽紧抱,更要似藤蔓枝连根通,山海同脉!”

真正的共同体,非地理隔绝,乃如藤蔓共攀山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风雨同担,方能共结硕果。

1988年12月,费孝通在六巷乡王同惠纪念亭缅怀王同惠,并与瑶族同胞合影。

五上瑶山之后,费孝通提出石破天惊之策——建立“南岭瑶族经济协作区”。湘粤桂六县山水相连,瑶胞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产业互补,何不拆掉无形的省际藩篱?在跨地区经济协作战略的引领下,湘粤桂六县携手合作、互学互鉴、互通有无,新产业链在友好交流中萌芽,跨区域团结协作促进了民族地区共同发展。瑶歌新韵响彻群山:“共条岭哎共条藤,共个日头共片云;六县瑶家齐牵手咧,南岭处处淌金银!”

时代更迭中,金秀迎来了崭新的晨曦。哈尔滨工业大学倾情实施教育、人才、科技、产业、爱心“五大帮扶工程”,东北“老铁”十年如一日地,将3000公里的深情厚谊,化作瑶山崛起的澎湃动能。

与此同时,金秀以开放之姿拥抱大湾区向海图强,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市文旅交融激荡新篇;与茂名茂南、电白结下“山海之约”。人才如候鸟往返,产业似藤蔓交织,山货乘冷链南下,瑶乡儿女练粤语直播,茂名游客携云雾茶归……这场粤桂两地的“双向奔赴”,已在岁月中酿出区域共荣的醇香。

青山作答:九秩证同心

伫立圣堂山观景台俯瞰,林海碧涛之下,掩映着费孝通九秩年轮里的足迹:从1935年与王同惠蹒跚其上的羊肠小道,到如今贯穿瑶寨的柏油通途;从昔日“刀耕火种过山瑶”,到今日直播间里推销香草的年轻面庞……

盘妹英的孙女赵琳,大学毕业后返乡创立“云上香草”合作社,年销量超500万元。她的抖音直播间背景墙上,悬挂着费孝通当年蹲地察看灵香草的旧照。她动情地说:“爷爷辈为平等流血,父辈为温饱流汗,我们这代,要让世界尝到瑶山的心跳!”她发往全国各地的,不仅是新研发的灵香草产品,更有大山深处的动人故事。

如今,金秀“世界瑶都 康养金秀”的风帆高扬。瑶医药薪火炽盛,“双千亿”重大产业项目驱动道地瑶药数智产业园落地,28家加工企业织就完整产业链,2025年20亿元产值目标正加速实现,“瑶医药之都”招牌熠熠生辉。特色农业与林下经济高效转化,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121.51万亩,涵盖草珊瑚、七叶一枝花、黄花倒水莲、走马胎、鸡血藤等30多个品种,2024年中草药产值16.85亿元。圣堂山、大瑶山盘王界等生态瑰宝,与瑶医药康养中心、文旅展馆相融共生,生态诗意与产业活力在全域流淌。

九秩风雨,是青山的年轮,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成长的刻度。那些曾为这片土地倾注心血的人们,或已老去、或已远行,但他们播下的种子,早已在千山万壑间,长成了郁郁葱葱、生生不息的森林。

九秩光阴在青山褶皱里奔流,费孝通五叩瑶山的足迹,宛如时光长卷的深情题跋。高速公路如银练穿梭瑶乡,扯断千年闭塞的藤蔓,织就民族团结的壮丽经纬。昔日“翻山越岭求温饱”,今朝“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费孝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邃哲思,终在林海涛声中听见历史的回响——王同惠长眠的“鸡冲”深渊,早已化作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汩汩甘泉。莽莽大瑶山,正以九十个春秋镌刻的年轮,向时代、向历史,递交着一份关于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的沉雄答卷。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