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联合国“全球塑料条约”最终敲定前夕[1],国际专家呼吁在考虑塑料污染问题时,应更加关注其对健康的影响。《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一篇卫生政策文章回顾了塑料(包括微塑料和塑料化学物质)如何影响健康的现有证据,并宣布启动“柳叶刀人群健康与塑料问题倒
在联合国“全球塑料条约”最终敲定前夕[1],国际专家呼吁在考虑塑料污染问题时,应更加关注其对健康的影响。《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一篇卫生政策文章回顾了塑料(包括微塑料和塑料化学物质)如何影响健康的现有证据,并宣布启动“柳叶刀人群健康与塑料问题倒计时”,以持续监测塑料对健康的影响。
塑料对人类和地球健康构成了一种严重、日益增长且未被充分认知的威胁。从新生儿到老年群体,塑料均会引发相关疾病与死亡,并且每年造成超过1.5万亿美元的健康相关经济损失。低收入与高危人群首当其冲,受到了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这场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塑料产量的急速增长:从1950年200万吨激增至2022年4.75亿吨,预计到2060年将达到12亿吨。塑料污染情况也进一步加剧,当前对全球造成污染的塑料垃圾已逾80亿吨,但回收利用率不足10%。然而,塑料危害的持续恶化并非不可避免。与空气污染和铅污染治理类似,通过制定以证据为基础、可公开透明追踪、执行性强且资金投入充足的法律和政策,可经济高效地缓解塑料危害。为在全球范围内应对塑料危害,联合国成员国于2022年一致通过决议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综合性条例,即“全球塑料条约(Global Plastics Treaty)”,全面覆盖塑料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值此条约最终敲定之际,《柳叶刀》同时启动了一项独立的、基于指标的全球监测系统项目,即“柳叶刀人群健康与塑料问题倒计时”(the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plastics)。本项目将通过识别、追踪并定期报告一系列具有地域与时间代表性的指标,持续监测并评估全球在减少塑料暴露、减轻塑料对人类和地球健康危害方面取得的进展。
若不做出改变继续保持现状,预计全球塑料产量将在2019至2060年间增长近两倍[2]。本文针对相关研究证据展开讨论,提示塑料在其生产、使用及处置的全生命周期内均会威胁人类健康,并着重强调:
塑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排放物含有可吸入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产业工人可能接触到其他有害化学物质,面临职业暴露风险;
目前塑料制品的化学成分不透明,其产量、用途、已知及潜在毒性信息缺失,且多种塑料化学物质对人类各生命阶段存在多重健康影响;
现有研究已在人体组织与体液中检出微塑料,虽需进一步研究考察其潜在健康影响,但有必要采取采取预防性措施;
未得妥善处置的塑料垃圾中约有57%通过露天焚烧处理,是中低收入国家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塑料垃圾成为蚊虫产卵与微生物生长的孳生地,可能加剧虫媒疾病传播与抗菌素耐药性问题。
在“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基础上,“柳叶刀人群健康与塑料问题倒计时”将识别并追踪一系列指标,监测记录塑料及其化学成分在其生命周期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首个评估报告拟于2026年年中发布。END
参考文献
[1].https://www.unep.org/inc-plastic-pollution/session-5.2
[2].https://www.oecd.org/content/dam/oecd/en/publications/reports/2022/06/global-plastics-outlook_f065ef59/aa1edf33-en.pdf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一切以英文原文为准。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5)01447-3
来源:柳叶刀TheLanc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