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87:武汉制漆总厂,武汉双虎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2 06:30 2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武汉制漆总厂大门(来源:《武汉化工志稿》)

武汉制漆总厂位于硚口区陈家墩(解放大道、古田一路、古田二路、古田路之间),隶属武汉市化学工业局,是湖北省中南地区最大的油漆生产厂家,也是武汉市的重点拳头产品企业。

据《武汉化工志稿》(武汉市化学医药工业局1983年编)记载,1954年,建华制漆厂(1928年由民族资本家林圣凯在汉口创立)、建成油漆厂先后实现公私合营并为一体,定名为为公私合营武汉制漆厂,1956年又并入金文工业社、时进油墨厂。1966年改为国营武汉制漆厂。

武汉制漆厂前身之一建华油漆厂外貌(来源:《武汉化工志稿》)

1980年,武汉制漆厂与原武汉农药二厂、武汉化学溶剂厂、武昌有机玻璃厂等联合组建成武汉制漆总厂。除厂本部外,分别定名为制漆二厂、制漆三厂、制漆四厂和制漆五厂,还有一个涂料研究所和一个产品试销门市部,共有职工1524人。

武汉制漆厂前身之一建华油漆厂制造工场之一角(来源:《武汉化工志稿》)

据《当代湖北工业·企业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记载,该厂有6个车间、4个分厂、1个涂料研究所,湖北省涂料质量检测中心站也挂靠在该厂。

1985年,武汉制漆总厂本部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265万元,职工124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89人。油漆年生产能力2.7万吨,生产15大类、170多个型号、600多个花色品种的产品。

1983年,该厂主要产品A04-9氯氨基烘干磷漆荣获国家银质奖;能源管理工作荣获国家能源管理银牌。

武汉制漆总厂醇酸树脂生产车间一角(来源:《湖北省志工业志稿·化工》)

据《湖北省志工业志稿·化工》(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记载,1985年,武汉制漆总厂年产“双虎牌”油漆2.1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9627万元(本部7489万元),上缴利税1781万元。在1985年度全国21家重点厂劳动竞赛评比中名列第八。

武汉制漆总厂A04-9氯氨基烘漆1983年获国家银质奖(来源:《湖北省志工业志稿·化工》)

1990年,成立武汉双虎涂料(集团)公司。

1992年,公司率先在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中进行股份制改革,改制为“武汉双虎涂料股份有限(集团)公司”。

1996年,公司股票(“双虎涂料”)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涂料行业第一家上市的公司。

2001年,被山东力诺集团并购重组,成立“武汉力诺双虎涂料有限公司”,转为民营。

2004年,公司正式更名为“武汉力诺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同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双虎涂料搬迁至武汉化工新区力诺产业园。

开发中的武汉双虎涂料公司地块远眺(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2017年6月作者前往拍摄时,武汉双虎涂料公司早已拆除,厂区地块空置(如下图):

请横屏观看(手机请关闭自动旋转屏幕)

开发中的武汉双虎涂料公司全景图(周国献2017年6月拍摄)

.

.

([心][心][心]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18年9月6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

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来源:黑镜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