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的伦敦会谈,本是一场「斗而不破」的胜利。中方凭借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战略支点,成功撬开美方芯片霸权一角,为H20入华换来了宝贵的「通行证」,一度让市场看到了破冰的曙光。
盛夏时节,风云变幻。北京上空的艳阳与雷暴,亦如中美芯片棋局的落子,讳莫难测。
6月的伦敦会谈,本是一场「斗而不破」的胜利。中方凭借全球稀土供应链的战略支点,成功撬开美方芯片霸权一角,为H20入华换来了宝贵的「通行证」,一度让市场看到了破冰的曙光。
然而,曙光闪耀了不过两周。 一纸来自国家网信办的「安全审查」公告,为这颗刚刚放行的芯片,筑起了另一堵高墙。
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操作,让位于棋局中央的H20陷入了更深的迷雾:既然早已洞悉其「不安全」,当初为何还要「以稀土换芯片」?
作者:四月 丨 来源:拟合论见
为穿透重重迷雾,本文深入对话数位网络安全专家、行业应用(采购)厂商与英伟达资深用户,追问三个核心问题:
那场默契的「稀土换芯」资源置换,究竟是真正的「关系破冰」,还是精妙的「战略迷惑」?那扇神秘的「安全门」背后,藏着怎样一套早已成熟的技术体系与「规锁先例」?而这场由顶层博弈触发的变局,又将如何重塑中国万亿规模的算力采购市场,并最终决定资本与订单的流向?2025年盛夏,中方一记精准的「回马枪」,宣告中美芯片的博弈,攻守已然易位。
当网信办以「严重安全问题」为由,将英伟达请上约谈席,其CEO黄仁勋两周前在链博会上的意气风发,与中美「稀土换芯」的短暂默契,瞬间沦为褪色的背景。
市场的喧嚣被一纸公告浇熄,取而代之的是诧然与震惊。因为这一纸公告,让业界开始摘下英伟达「商业成功」的滤镜,重新审视H20的特殊身份与意义。
它诞生于美国技术霸权之下,曾记录着华盛顿政府反复无常的禁令施压,也映照出中方在核心瓶颈下的长期隐忍。
然而,7月31日的审查公告,却悍然撕下了中方「最终妥协」的标签。
我们不再对「阉割芯片」照单全收,而是主动设置议程:由国家网信办将「技术安全」议题摆上台面,强硬地回击美国商务部的「贸易安全」。
这份主动出击的底气,正源于身后日渐强大的国产芯片产业。
这记「回马枪」,不仅让美方专家关于「中国技术成瘾」的论调不攻自破,更将H20彻底推入了难以自证的信任困局。
从「特供」到「禁售」,从「放行」到「约谈」,跌宕起伏的芯片命运,既是风暴的中心,也是中美地缘博弈的时代缩影。
H20获得入华许可的重要事件节点
H20的故事,开篇便刻满了贸易战的烙印。
它脱胎于英伟达战功赫赫的Hopper系列。正是这个系列,踩中了全球大模型狂潮的节拍,曾为英伟达叩开了3万亿市值大门,尔后又不断刷新着全球科技财富的上限。
然而,也正是Hopper登峰造极的商业价值,使其成为地缘政治棋盘上最显眼的棋子,备受拜登、特朗普两届美国政府的敲打,历经H100被禁、H200隔离、H800降格、H20反复被禁的多舛命运。
2023年末,为在华盛顿的管制下求生,英伟达着手研发H20,以应对H800被禁后中国市场的巨额算力空缺。其性能精准卡位美国监管的红线之下,仅为H100的六分之一;却保留了4TB/s的显存带宽,并支持FP8混合精度训练,为中国客户提供了一套处在规则边缘的成熟方案。
但妥协并未换来安宁,而是新一轮的极限施压。
2025年4月9日,美国商务部再度收紧许可。让数十万张即将交付的H20沦为筹码,彻底击碎「合规即可幸免」的幻想。
紧接着,5月国会山的《芯片安全法案》,更试图为每一颗出口芯片焊上「数字镣铐」,点燃了中方对网络安全的警觉,也为7月的安全审查埋下了伏笔。
当单边施压走向极致,风向开始逆转。
6月的伦敦会谈,中美关系看似缓和,达成了「稀土换芯」的默契。当旁观者以为这又是一出用资源优势换取技术窗口的老套戏码时,真正的局点才刚刚开始,这步精妙的「迷惑落子」,恰恰是「第二轮」博弈的序曲。
随着网信办的介入,主导权开始有了微妙变化。
主阵地不再是华盛顿的国会山,而是北京的监管办公室。牌桌上的规则,也从美方的《出口管制条例》,变为中方的《网络安全法》。
赛场、规则、裁判,尽数易手。
这不再是一场关于技术参数的较量,而是一场关乎主权与信任的博弈。中美棋局,进入了新的阶段。
抛开地缘政治的迷雾,回归核心议题——技术安全。
网信办公告里的「安全后门」究竟指什么?「严重安全问题」是新闻转述,还是证据确凿?讳莫如深的GPU「追踪定位」与「远程关闭」,在技术层面如何落地?又为何被称之为「英伟达的成熟技术」?
为厘清上述疑问,首先需要澄清一个误区。
谈到「追踪定位」,许多人会直观地联想到手机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但对于藏身于数据中心深处、不见天日的服务器GPU而言,这几乎是最笨拙,也最不可能的方式。
真正的「数字围栏」,必然要动用更隐蔽、更复杂的组合拳。
某云资深网络安全专家向作者分析,理论上实现GPU的远程规锁的路径主要有两条:
一是在芯片硬件层面预留后门,虽隐蔽,且能绕开系统层面的监控,但一旦被黑客利用,将给厂商带来严重的信誉打击;二是通过上层的固件与驱动系统联动,此法更为灵活可控。在英伟达8月6日凌晨发布的声明中,针对前者做了明显切割。声明大篇幅聚焦于「为何硬件植入漏洞是糟糕的技术方案」,对于固件和驱动层面的可能隐患,却鲜有涉及。
所以,一套基于固件和驱动的「数字围栏」,究竟如何运作?
通过与该专家交流,得以勾勒出其理论架构:由网络定位、身份验证、触发决策、执行核心四个层次的远程控制系统实现。
GPU芯片远程控制系统架构(理论层面)
事实上,英伟达对旗下产品强大的控制能力,早已在产品区隔、出口合规两个不同场景下得到印证。
首先是消费级显卡。 年初,Chiphell社区的一位网友对英伟达RTX 5090D实测,让其内嵌的「性能锁死」机制再度浮上水面。
RTX 5090D 性能锁死经验
当用户使用这张「阉割版」游戏卡王进行大模型训练相关操作时,其异常高的计算功耗,将导致芯片的核心频率骤降并进入「休眠」状态,让芯片空有算力却无法发挥,即所谓的「锁死」。
曾遭遇类似情况的资深用户老王向作者解释道,它类似于「商业防火墙」,即便用户离线,也能基于本地功耗监控等特征触发,主要为维护产品区隔。
由于A100、H100等专业卡被禁售,业内一度将消费级的90系列显卡视为AI训练的「绝佳平替」。然而,这种「越界」行为严重冲击了英伟达利润丰厚的专业算力卡市场。
因此,通过技术手段精准维护其商业利益,便成了必然之举。
第二个场景,则更为隐秘和关键。 笔者从英伟达采购厂商处了解到:早在H100芯片时期,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中国区域的「禁售」算力卡,就频遭「远程关闭」。
其触发机制,正是上文提及的「位置监控」,即后台识别到某颗封禁芯片在「非授权」地区被激活或运行后,便会远程将其性能锁死。
无论是为区隔市场而设下的消费级显卡「防火墙」,还是为执行禁令而打造的算力卡「地理围栏」,都指向一个共同结论:英伟达早已具备了灵活调控其芯片功能的技术能力。
当然,这两套方案都不至于触及国内的安全红线。
对于走私流入、本就非法的H100,即使发现风险,也因其「黑户」身份而缺乏监管的法理依据。而H20则完全不同。 正因为其「合法」身份,意味着从进入中国境内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中国相关法律的管辖。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方推动的H20进口许可,目的并非拥抱风险,而是为了获得处理该风险的「合法权力」。
至此,「安全后门」的审查意义不仅仅出于技术安全防控,更是一次教科书级别的战略布局,提前为中美第二轮「芯片博弈」,漂亮地设置了议程。
「4月份的时候,我们担心的还是买不到;现在,主要是买来了也不敢用」
一位国产芯片销售与其头部金融客户交流时,对方表示。这句无奈的感慨,道出了国内芯片采购方的集体心态。
从美方无常的「被禁」到中方严厉的「约谈」,H20被夹击在两国博弈的棋局中央,承受着来自双方的推拉。风险叠加,不仅让采购的心理防线近乎溃败,更动摇了既有的评估体系。
在衡量算力性能与理论安全的天平上,在关于国计民生的关键基础设施行业,砝码已经不可逆转地滑向后者。
据前述销售透露,他的一家银行客户去年为反欺诈系统采购了一批H20,正在进行数据层面的安全排查,后续的复购计划已经搁置。「对方的原则很明确:业务可以慢,但安全绝不能出问题。」
这种从「观望」到「行动」的转变,在各地智算中心的规划中得到了印证。
各省市已明确提出国产算力发展目标,如北京提出,到2027年具备100%自主可控智算中心建设能力;上海则明确,2025年新建智算中心国产芯片使用占比超过50%。
与「关基」行业的决绝不同,互联网公司的转向则更为务实和渐进,「双轨制」的算力架构,正在成为他们的折中新选择。
「我们正在做的,是将算力池进行风险隔离」
某头部云厂商的架构师向作者表示。他分享,近期有大型互联网业务厂商前来咨询,要求提供中美不同品牌芯片的「分区纳管」方案。
「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该架构师表示,「基于对性能的追求,很难完全放弃英伟达,但鸡蛋显然不能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了」。
潮水的改道,通常是结构性的,而非周期可逆。
当中国AI产业的采购逻辑,从过去的「性能 + 成本」二维模型,升级为「安全 + 供应 + 性能 + 生态」多重要素综合考量,市场重构的趋势已然形成。
安全与供应的确定性,恰恰成为国产算力的核心优势区。
对于英伟达而言,或许还未到终局,但那个一家独大、主宰胜负的黄金时代,确实在中国市场已经落幕。
参考资料[1]https://www.cac.gov.cn/2025-07/31/c_1755675743897163.htm
[2]https://mp.weixin.qq.com/s/Qz25kB0JwZyuRyHPJPHZzA
[3]https://www.congress.gov/bill/119th-congress/house-bill/3447/text
[4]https://www.nvidia.cn/data-center/solutions/confidential-computing/
[5]https://www.whitehouse.gov/articles/2025/07/white-house-unveils-americas-ai-action-plan/
[6]https://www.caixin.com/2025-07-31/102347204.html
来源:拟合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