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经济活力 传播文化魅力 “西安故事”演绎新传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2 08:27 2

摘要:上周,主流媒体多角度关注西安,从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到低空经济领域成就业“新赛道”,从入境“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到秦腔转身成微短剧产业新亮点,西安以创新为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的互动体验区,孩子们在西安鼓乐传承人的指导下尝试敲击座鼓。 (受访单位供图 资料图片)

上周,主流媒体多角度关注西安,从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到低空经济领域成就业“新赛道”,从入境“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到秦腔转身成微短剧产业新亮点,西安以创新为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经济发展活力足

中新网近日推出多篇报道,介绍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强劲活力。

8月7日《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为临空经济发展聚势赋能》报道,聚焦近年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精准锚定临空经济,依托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深化国际合作,着力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8月6日《西安暑期迎来无人机考证“热潮” 低空经济领域成就业“新赛道”》报道,以西安无人机培训行业供需热为背景,介绍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及低空经济领域成为就业新选择。

8月7日《西电校企合作推动千万级专利转化 信息感知微系统迈向产业化》报道,介绍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力学与感知工程学院教授团队自主创新取得的产业化突破,为“中国智造”添砖加瓦。

8月8日,中国日报网报道了“西安公安高新分局警航‘实战’应用案例荣获全国前十”的好消息。文章称,近日,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发文通报表彰,其中,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报送的《无人机在警务实战场景中的应用》,入围空域/水域/多域机器人应用场景组典型应用场景,并最终被评选为“全国前十典型应用场景”。

文旅多元引力强

西安是“China Travel”热潮中的一个生动缩影。西安丰富的文旅资源在吸引海量外国游客的同时,也受到主流媒体重点关注。

8月9日,央视网在《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 入境“流量”不断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消费“留量”》中,着重介绍了外国游客在西安享受到的优质旅游体验。“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陕西西安览古迹、赏非遗、穿汉服,沉浸式体验西安的独特魅力。”文章对西安丝滑的通关流程、便捷的支付方式及多元的文化体验进行了叙述,并列举数字展示其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今年以来,西安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入境游客总花费41.38亿元,同比增长46.76%。”

8月6日,人民网推出报道《店里的“老外”越来越多了》,同样以“老外”热门打卡城市——西安为例,解读“中国的吸引力从何而来”,在这篇文图、视频报道中,外国游客在西安做陶俑、品美食、穿汉服,忙得不亦乐乎,折射出持续升温的“China Travel”热潮。

8月7日,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与日本旅行业协会(JATA)在东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西安城墙徒步活动”。据中新网、中国日报网相关消息,“西安城墙徒步活动”将于今年11月7日在西安举行,本次活动预计组织250名以上的日本游客参加,让他们全方位感受这座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城市发展新貌。

创新发展亮点多

创新加持下,西安文化产业亮点不断。

8月10日,中新网《从戏台到“竖屏” 秦腔转身成西安微短剧产业新亮点》聚焦西安秦腔创新发力、突破传统演艺路径的新举措,报道称由秦腔经典剧目《火焰驹》改编的微短剧以竖屏形式上线,首日即在上线平台客户端热度值突破1300万。

8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看中国旅游的创新与突破》中,介绍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以“科技+”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馆内建有“互联网+革命文物”线下教育体验中心,有“童心向党,薪火延安”革命旧址研学课堂,也有《我要去延安》沉浸式思政实景演出,让市民游客能够更好地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

上周,“品中国非遗 游古都西安——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圆满落幕。8月11日,中国网推出报道《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 千年非遗技艺的当代觉醒》,从西安非遗的创新表达、融入生活、走向世界等传承新路径,展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长力。

8月6日,央视新闻镜头被进京演出的西安鼓乐吸引,西安鼓乐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以典雅、古朴的演奏,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到非遗魅力。

8月4日,中国日报网以《千年唐音今犹在——西安何家营鼓乐的岁月长歌》为题,讲述何家营鼓乐在守正中传承,在创新中突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薛雯)

来源:西安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