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斧声烛影”第二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2 07:15 2

摘要:一说到“斧声烛影”,估计很多人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一幅图画来:烛光摇摇,灯影绰绰,一个人举着锋利的斧头,对另外一个人行凶作恶。场面血腥残忍,令人不忍睹视!其实这种理解真是离题万里了!

第二集 柱斧是什么东西

柱斧是斧头吗?不是,其实它是手杖!

一说到“斧声烛影”,估计很多人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一幅图画来:烛光摇摇,灯影绰绰,一个人举着锋利的斧头,对另外一个人行凶作恶。场面血腥残忍,令人不忍睹视!其实这种理解真是离题万里了!

因为“斧声烛影”中所指的“斧”,既不是日常砍柴所用的农家斧头,也不是行军作战所用的兵器斧头,而是叫作“柱斧”或者“玉斧”的物件,那么“柱斧”或者“玉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呢?

在了解什么是“柱斧”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古人记载的几个典故。

第一个典故,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有次赵匡胤在后花园弹鸟,一位大臣说有要事求见,赵匡胤急忙放下弹弓接见,谁知这位大臣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平常事,赵匡胤气忿不已,忍不住责骂说,你乱弹琴,这就是你说的要事?

大臣回答说,我所说的事,还是比陛下弹鸟儿重要一些吧?

赵匡胤一听大怒,哟哟哟?反了啊你?还敢回口?随手抓起手里的柱斧,用柱斧的把柄,击打在该大臣嘴巴上,打飞了大臣两颗牙齿!

赵匡胤在后花园弹鸟儿,自然用弹弓。放了弹弓见大臣,怎么手里突然多出一把“柱斧”来?这说明赵匡胤很有可能随身携带着“柱斧”。

第二个典故,南宋学者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公元968年十月,大臣雷德骧到讲武殿,向赵匡胤告宰相赵普的御状,结果赵匡胤又大怒,也用“柱斧”打落雷德骧两颗牙齿。

雷德骧在御案前面奏事,赵匡胤一发怒,拿柱斧打落他牙齿,说明赵匡胤即使坐着的时候,也将“柱斧”放在身边。

第三个典故,宋朝文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记载:公元976年三月,赵匡胤到洛阳,平民张齐贤在赵匡胤马前献策,赵匡胤将他召到洛阳行宫。恰好此时赵匡胤赏赐卫士“廊餐”,张齐贤是个吃货,忍不住也伸手到大盘中拿食物。赵匡胤用“柱斧”轻轻敲他的脑袋。

因为张齐贤不懂规矩,赵匡胤用“柱斧”敲他的脑袋以示警告,同样说明,“柱斧”可能是赵匡胤的随身物品。

第四个典故,南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赵匡胤得天下后,经常用“柱斧”指画地图。

也就是说,赵匡胤讨论军国大事时,也会用“柱斧”指划地图的界限。

以上四个典故,充分说明,赵匡胤日常随身携带“柱斧”这个东西!

在历代文献中,“柱斧”和玉斧、玉柱斧基本是一回事。那“柱斧”是什么东西呢?古今学者们的看法不太一致。

现代汉语词典对“柱斧”的定义是:用水晶制作的小斧。这个解释,起源于宋朝著名学者朱熹,他说,柱斧这种水晶小斧头,是朝廷官员出行的仪仗物品。

前面我们讨论过,赵匡胤日常随身携带着“柱斧”,如果“柱斧”形状是一把通常的斧头,完全不符合皇帝的身份!一位皇帝,整天提着一把斧头转悠,不管这把斧头是金制的、银制的、玉制的还是水晶制的,是不是都很吓人?

“柱斧”不是普通的斧头形状,那么它是什么样的形状?宋末元初期的学者刘埙认为,“柱斧”其实是手杖,我认为非常靠谱。

刘埙的《隐居通议》这样解释“柱斧”,“柱斧”是长四五尺的金质手杖,因为首部镶嵌了玉片,故而也称为“玉斧”。

“柱斧”是手杖,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前面几个典故中,赵匡胤使用“柱斧”的过程。

第一个“弹鸟”典故中,赵匡胤说得上火,操起身边“柱斧”就打过去,情急之中,哪会顾得抓到什么部位?赵匡胤手操着手杖的中间部位,用手柄处打在大臣嘴上,很有可能;

第二个“打雷德骧”的典故,赵匡胤挥动“柱斧”,打在雷德骧脸部,如果是一柄斧头,砍到雷德骧头部,飞出去的恐怕就不是牙齿,而是脑袋了!

第三个“张齐贤献策”典故,赵匡胤用柱斧敲他的头,而张齐贤挨打之后,还能够边吃边说。说明“柱斧”是有一定长度。如果赵匡胤手拿一柄小斧头,用它敲别人的头,既不雅观,还无法操作;

第四个“画地图”典故中,无论地图是悬挂着的,或者是铺在桌子上的,用手杖式的“柱斧”,都可以在上面指划界限地址。

因此,赵匡胤的这根“柱斧”或者说“玉斧”,就是一根手杖,它长四到五尺,中间用珍贵木料制作,首部镶嵌玉片,手柄处篆刻老虎的头型,“柱斧”周身部位镂刻斧钺图案,底部用纯金包裹,呈圆柱体。

“柱斧”之所以刻有虎头和斧钺图形,因为老虎为万兽之王,斧钺是权力的象征。也就是说,赵匡胤命人按自己的设计,打造了这样一根手杖,并命名为“柱斧”。

有人可能会问,一位没上年纪的皇帝,为什么要拿一根手杖?手杖是老年人用的呀!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赵匡胤是武将出身,他自幼习武,常年手不离兵器,一旦坐上皇位,原来的职业习惯,会让他觉得,手里空空如也,很不习惯。可皇帝手里常年拿根棍子或者兵器,总是不成体统,因此命人打造了这根手杖,赵匡胤可不认为是手杖,而称之为“柱斧”。他散步或出行时拿着,既显得皇帝的与众不同,又有高大上的气派。

因为是赵匡胤的创造发明,以前没有先例,所以宋朝以前的文献资料,没有出现“柱斧”的记载。

“柱斧”是手杖,还怎么杀人?我们下集再慢慢分析。

——抖音文案细说“斧声烛影”

来源:伊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