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在朱家尖至白沙岛的航线上,一艘快艇化身“移动课堂”。普陀“潮涌东海”青年宣讲队成员夏斯诗手持话筒,以《舟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为主题,为乘客带来一场海上微宣讲。
(记者 杨雨凝 通讯员 杨晨晨)日前,在朱家尖至白沙岛的航线上,一艘快艇化身“移动课堂”。普陀“潮涌东海”青年宣讲队成员夏斯诗手持话筒,以《舟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为主题,为乘客带来一场海上微宣讲。
夏斯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解读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创业社保补贴等政策。船舱里,跨岛务工的青年认真记录要点,游客举起手机拍摄课件内容,退休教师王阿伯连连点头,“以前觉得政策宣讲枯燥,没想到在船上听得这么明白!”
去年以来,团区委创新推出“青浪之音·船声筒”项目,将青年宣讲课堂搬上岛际客轮。针对普陀海岛众多的特点,宣讲队精准利用航行途中的“黄金十分钟”,组织80后、90后、00后青年骨干,用带着“海味”的方言俚语,把党的创新理论和重点工作讲鲜活、讲透彻。
宣讲队的创新实践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将日常航行的客轮打造成“流动理论课堂”,首创“海上碎片时间”宣讲模式,让短暂的航程成为学习充电的黄金时段。在宣讲方式上,青年宣讲员用青春语态解析政策,乘务员以乡音乡情拉近距离,志愿者通过乡土故事引发共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协同机制。宣讲内容更是将抽象的政策条文转化为“渔民转型”“青年创业”等鲜活事例,用身边的变化诠释理论内涵。葫芦岛海水淡化、虾峙渔民投身旅游业等接地气的案例,让乘客直呼,“讲的都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事。”
如今,这样的理论宣讲正随着客轮驶向更多海岛。“我们要打造一条既有‘海味’又有‘青春味’的理论传播新航线。”团区委负责人表示,将联合更多部门,在岛际航线上持续开展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如海风般浸润千家万户,真正实现“入耳入心、见行见效”。
来源:普陀区融媒体中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