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刘欢心脏支架手术后6年血管未堵!3个护心细节,很多人没做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1 02:52 4

摘要:那一声铿锵的《好汉歌》,曾在无数国人的记忆里回荡,也让刘欢的名字刻进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作为跨越三十余年的音乐人,他的作品既有《好汉歌》的豪迈,又有《千万次的问》《从头再来》的深情,他以宽广的音域、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音乐素养,塑造了一个属于刘欢的时代。他曾是全球

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那一声铿锵的《好汉歌》,曾在无数国人的记忆里回荡,也让刘欢的名字刻进了中国流行音乐史。作为跨越三十余年的音乐人,他的作品既有《好汉歌》的豪迈,又有《千万次的问》《从头再来》的深情,他以宽广的音域、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音乐素养,塑造了一个属于刘欢的时代。他曾是全球唯一入选《Sony Music 100 Years》纪念册的华人男歌手,也为一代人的荧屏记忆献声,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舞台演唱会,都能听到那抹熟悉而有力量的嗓音。

刘欢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教师家庭,少年时期并未直接踏上音乐道路,而是在体育馆小学的文艺队里学会了京剧、相声和山东快书,舞台感与表演力在那时悄然打下基础。大学他考入国际关系学院法国文学专业,却在古典与流行的交替中,坚定了音乐的方向。1980年代中期,他凭借出色的演唱与创作走上更大的舞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在准备2004年北京个人演唱会的体能训练中,一次意外受伤,让刘欢第一次感受到右腿股骨头的剧烈疼痛。最初疼痛自行缓解,他并未在意。

直到2009年的一天,刘欢从床上起身时,就觉得右腿有一种沉甸甸的钝感。起初,他以为只是昨晚睡姿不对,关节被压麻了,可这种沉重感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走动几步后消退。反而每迈出一步,髋关节深处就传来一阵隐隐的刺痛,像有人用细针在骨头里轻轻敲打。站立时间一长,那种酸胀感便沿着大腿内侧缓缓向膝盖蔓延,夹杂着隐约的灼热。他下意识换到另一条腿支撑,却发现只要右腿稍稍用力,疼痛就会清晰地涌上来,逼得他不得不频繁调整姿势,脚尖微微外撇,以减轻那股钻心的压迫感。

中午,他照例在工作室里试唱几首新曲。原本只是轻轻踩着节拍,右腿却越来越不听使唤,仿佛在地板上被钉住一样。每一次抬腿转换重心时,髋关节内传来沉闷的“闷响”感,不是真的听得见,而是一种骨头与骨头之间摩擦的感觉,从关节深处传到腰背,令他一瞬间屏住呼吸。疼痛开始变得锐利,像一条冰冷的细线直直划过关节,连带着小腿都出现了轻微的抽跳。他本能地皱起眉,用手扶着桌子缓缓坐下,可刚一坐下,髋关节处的牵扯感又换成了压迫和针刺混合的痛意,仿佛有一块硬物在骨腔里死死卡着,让他不敢完全伸直腿。

右腿的疼痛始终没有得到缓解,刘欢又想起身走动几步看看,可刚从椅子上起身的一瞬间,他的右腿又像被人狠狠拽了一把,髋部深处的痛感陡然炸开,伴随一阵酥麻顺着大腿外侧直冲到脚背。他几乎是咬着牙迈出第一步,却发现力量无法集中,右腿像随时会塌下去一样无力。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每走一步都像在骨缝里生生拧进一把铁钉,疼得他呼吸急促,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

最终,他只能用双手撑着墙,一寸一寸地挪动到沙发边,整个人半瘫半坐下去。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这已不是单纯的劳累或拉伤。右腿不但无法承重,连微小的旋转或外展动作都会引发剧烈的痛感,像是骨头内部在被慢慢挤碎。他按着髋部,深吸几口气,感到整条右腿在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这种不安和无力感,第一次让他生出了必须马上去医院的念头。

在妻子的陪伴下,刘欢进了医院,医生为他安排了一系列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首先进行双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结果显示右侧股骨头轮廓轻度塌陷,密度不均,关节间隙变窄;随后做髋关节MRI,T1加权像见右股骨头信号明显减低,T2加权像呈混杂高信号,提示骨髓水肿范围广泛;再配合股骨头核素骨扫描,右髋区域示弥漫性放射性稀疏影,代谢低下,符合缺血性坏死表现;血液生化检查中,血脂稍高,其他指标无明显异常。这些数据最终指向了一个明确的诊断——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听到这个结果,刘欢眉头紧蹙,忍不住追问:“怎么可能?我平时除了忙音乐,就是锻炼身体啊,怎么会坏死?

医生耐心解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骨头内部血液供应受阻,骨细胞缺氧坏死导致的不可逆损伤。病因多种多样,既包括创伤、长期负重、髋关节劳损,也可能与血脂异常、微循环障碍有关。而刘欢在2004年为备战个人演唱会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时,曾出现右腿损伤,但当时症状自行缓解,没有引起重视,这次反复劳损与当年的旧伤叠加,最终诱发了病情。

在详细评估后,骨科团队建议刘欢接受右腿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主刀医生向他和家人解释手术过程:通过切开右髋关节,切除已经坏死塌陷的股骨头和部分关节盂,将髋臼修整后植入高分子耐磨衬垫,并将金属股骨柄固定在股骨髓腔内,连接陶瓷或金属球头,与衬垫形成新的关节面。这样不仅能缓解疼痛,还能恢复关节活动度和承重功能。医生强调,人工关节的寿命一般在15-20年,如果保护得好,可以更久。

2009年6月,刘欢接受了右腿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历时三个多小时,过程顺利,术中出血量控制在300毫升以内,术后即刻X线提示假体位置理想,无移位。当天晚上,刘欢在麻醉消退后苏醒,虽然切口疼痛明显,但那种钻心的关节痛已消失不见。接下来的康复期,妻子卢璐几乎寸步不离地照顾他,从翻身、擦洗,到按摩小腿防血栓,再到帮助他在助行器的支撑下学走第一步,每一个细节都尽心尽力。刘欢心里清楚,这不仅是身体的康复,也是对家庭情感的一次加固。

康复的过程并不轻松,术后第一周,他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每天进行髋关节的被动活动与肌力训练;第二周开始,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行走;一个月后,他已经可以不用拐杖在家中缓慢行走,转眼十年过去,刘欢依然在音乐事业上发光发热,意外却再次发生……

2019年的一天,刘欢坐在后台休息椅上,胸口像被一块沉重的石头压着,闷得透不过气来。呼吸变得浅而急促,每一次吸气都像是在努力从狭窄的缝隙里挤出一丝空气。他抬手按住胸口,手掌心不由自主地出汗,汗珠顺着手腕滑下来。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平静,但那股从胸骨深处涌上的不适感却像暗潮一样,一阵一阵冲击着他。心跳有些乱,时快时慢,让他分不清是紧张还是身体出了问题。他想,可能只是太累了,连日的彩排和演出让身体透支,忍一忍就过去了。可胸口的沉重感并没有消散,反而在他起身走动时更明显,像有根细线紧紧勒着心脏,令他微微皱起了眉头。

换场的空隙,他回到休息区,刚坐下,胸前那种闷胀感瞬间变成了钝痛,向左肩和手臂蔓延。他下意识地甩了甩手臂,想让那股麻胀感散开,可动作幅度一大,心口像被针扎了一下,疼得他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每一次吸气都伴着隐隐的灼烧感。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顺着鬓角往下流,湿透了鬓发。他用手背抹了抹,却发现手心比额头更湿。他告诉自己不要大惊小怪,这只是紧张和体力消耗的结果,何况舞台马上还要上场,他不能因为一点身体不适影响整个演出。于是,他深呼吸几次,试图稳定心跳,可胸腔内那种被压迫的窒息感仍在一点点收紧,让他不由自主地挺直了上身,像是这样能让空气多进入一点。

意外发生在彩排结束后,他刚走到门口,一阵突如其来的心悸让他整个人停在原地。心脏像是失去了节律,先是狂乱地跳动,接着又猛地一沉,仿佛漏了一拍。胸骨后的疼痛瞬间变得锐利,像一把钝刀从里面慢慢顶出来,迫使他弯下了腰。呼吸变得急促且混乱,每一口气都像是在和胸口的疼痛对抗。手指开始微微发抖,他伸手想扶住墙,却发现握力像被抽空了一样,手掌在墙面上滑动着找不到支点。冷汗从背脊滑落,迅速湿透了衣服,他的视线也开始发灰,耳边传来自己沉重而急促的喘息声

助理注意到他的异常,急忙扶住他,感受到他整个人像被冰水浸透般冰凉。刘欢想开口说话,可胸口的疼痛和呼吸的紊乱让他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只能虚弱地摆了摆手。随即,他感到一阵眩晕,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再也支撑不住,被人半拖半扶着往外走。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这次,不能再拖了,必须立刻进医院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欢被送进医院时,第一步是做心电图(ECG)——12导联心电图显示,他的V4-V6导联出现轻度ST段压低0.1-0.2mV,并伴有T波低平;血清心肌酶谱中,肌钙蛋白I轻度升高至0.08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26U/L;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8%,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室壁运动轻度减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左前降支近段狭窄达82%,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约55%,左回旋支近段轻度狭窄。

这些数字,让一向以为自己只是“有点累”的刘欢怔在原地。医生耐心的向他解释——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狭窄程度超过70%,就可能在剧烈活动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闷、心悸,甚至心绞痛。刘欢的左前降支狭窄82%,已经是高危状态,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至于病因,医生指出,这与他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熬夜创作、巡演奔波、饮食不规律等多重因素相关。即便没有明显的三高病史,长期的慢性应激和睡眠不足,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充分沟通后,刘欢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心脏支架植入术。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经右侧桡动脉穿刺,将导丝和球囊导管送入狭窄的左前降支,在球囊扩张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恢复血流。术中造影显示,原本狭窄的血管腔已完全开放,血流TIMI分级恢复至3级(正常值)。手术全程不到一个小时,没有任何并发症。

手术后,刘欢在重症监护病房观察24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并很快重返了舞台,但在2019年3月22日却发生了让所有人都心惊肉跳的一幕,刘欢刚唱完《从前慢》,胸口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住,压得他喘不过气。那种闷痛不是锐利的刺,而是沉甸甸的重,似乎每一次心跳都被拖慢,又猛地加快。他试图淡定地走下舞台,想找个角落呼吸一下,可脚步刚迈开,额头已经沁出一层细汗,手指开始微微发抖。

音乐合伙人李锐注意到他的异样,迅速上前搀住他。刘欢张了张嘴,想说“没事”,却发现嗓子里像塞了棉花,呼吸带着细微的喘息声。助理几乎是冲过来的,从口袋里掏出速效救心丸,迅速拧开瓶盖,把药倒在刘欢颤抖的掌心。这一刻,药片像小小的救生圈,他用舌头把药推到舌下,苦味瞬间弥散。李锐一只手扶着他的背,一只手搭在他的胸口,感觉到心脏的节律紊乱得像失控的鼓点——一阵急促、一阵空拍。

十几秒后,药力开始发挥作用,刘欢胸口的压迫感稍稍缓解,脸色由灰白转为苍白,额头的冷汗仍在,但气息稍稍平稳。他没有急着回到舞台中央,而是坐在舞台边的椅子上,低着头,让自己的心跳慢慢回归平缓的节奏。台下和后台的人都屏住呼吸,生怕出现更糟的状况。有人悄悄拿出对讲机联系医务人员,有人递来温水。那晚的节目照常播出了,但知情的人心里都明白,刚才的那几分钟,足以让一切变得不可逆。

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场突发状况并没有成为刘欢健康轨迹的转折点。时间一晃就是六年,他不仅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心脏事件,每一次复查的结果都显示血管依旧畅通无阻,没有新的堵塞迹象对于一位有过心脏支架手术史,而且还经历过几次大手术的患者来说,这几乎是个令人称奇的“纪录”。

粉丝们为他松了一口气,医生们则感到好奇:在支架手术后的患者中,不少人在一两年内就出现了再次狭窄,有些甚至需要二次手术。刘欢的身体状况原本并不算好,却能保持六年不堵,这背后一定有着值得探究的原因。

采访时记者也非常好奇,纷纷询问刘欢,为什么同样是放置心脏支架,有些人很快就出现再次堵塞,而您却能保持血管6年畅通无阻?这背后莫非有什么秘诀吗?

刘欢听后笑了笑,大方的分享道:“我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保持血管通畅的秘诀,但我注意到很多冠心病病友们在做了支架手术后只知道控制饮食和多运动,但其实这三件小事也很重要。如果大家在生活上能够做好这三件事,那么冠心病也没什么可怕的,就能够有效遏止冠状动脉进一步狭窄,预防心梗的发生了!”

原来,刘欢坚持的这三件小事,分别从稳定血压防止血栓优化血液循环三个关键环节出发,形成了一个闭环防御体系,让血管环境长期保持稳定:

第一件事:早晚测血压,记录趋势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手术后忽视了血压管理,觉得吃了药就没事了。可刘欢心里很清楚,血压的稳定是支架通畅的根基。支架虽然为血液重新打开了一条通路,但血管就像一条被修补过的水管,如果水流时快时慢、时大时小,新的管壁就更容易受损。术后,他养成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为关键的习惯——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血压。早晨起床后,他会先坐在床边静静等两分钟,让身体完全清醒,再戴上家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晚上睡前,他会在录音棚收工后回家,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测一次,然后用手机健康管理软件记录下来。刘欢不是只看单次的数值,而是会在一周、一个月的趋势图上寻找波动的苗头。


医生解释,高血压会让血管内皮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促使炎症反应和内膜增生,容易形成新的斑块或导致支架内再狭窄。而刘欢这种“趋势管理”的方法,正是减少血管损伤的关键。

第二件事:坚持用药,不随意停减
支架手术后,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是患者的生命线,它们能防止血小板在支架表面聚集形成血栓,同时稳定血脂、抑制斑块的进一步发展。但许多患者一旦症状缓解,就会擅自停药,结果血管再次堵塞。刘欢的性格严谨,音乐上的细节他从不放过,对身体的管理也是如此。无论是出国录制音乐节目,还是在舞台演出,他的随身包里一定有一个小药盒,里面按日期分好了每天的药。他会在手机上设定闹钟,提醒自己按时服药。

医生强调,盲目停药的风险远大于药物副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突然中断,可能在几天内就让血栓形成;而他汀的长期缺席,则会让血脂快速反弹,增加新斑块生成。刘欢深知这些药物是维持血管通畅的隐形支架,所以无论生活多忙,他都不允许自己漏服哪怕一次。

第三件事:餐后不立即久坐,养成轻动习惯


很多心脏病患者术后会过度小心,害怕活动会伤到心脏,于是吃完饭就坐着甚至躺下。刘欢则选择遵循医生建议——餐后轻度活动。在家时,吃完饭他会起身帮忙收拾碗筷,顺便在厨房和客厅之间走几圈。有时会拿着歌词本一边走一边哼唱,算作一次温和的“练声+散步”。如果在外面录节目,他也会找个相对空旷的走廊来回走动十分钟,再回到座位上。这样的习惯,让他餐后的血糖和血脂波动幅度明显减小。


医生解释,餐后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道,如果此时久坐不动,血液在下肢滞留、循环减慢,容易形成血栓。而轻度活动能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提高全身循环效率,减少血管内皮的负担。对于有支架的患者来说,这也是避免再次堵塞的隐形保障。

事实证明,控制饮食、规律运动固然重要,但配合这些细节性的日常管理,才能让支架的使用寿命最大化,让心脏重新回到健康节奏。刘欢说:“音乐的节拍可以自己掌控,心脏的节奏也一样。”

参考资料:

[1]傅昭仪.支架和搭桥有什么不一样?做完血管还会堵吗[J].人人健康,2022,(09):28-29.

[2]支架术后5年死亡率高于搭桥手术!JAMA子刊23项随机试验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10):1264.

[3]刘新结,夏开群.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非心脏手术麻醉管理[J].当代医学,2020,26(01):178-179.

(《回顾:刘欢心脏支架手术后6年血管未堵!3个护心细节,很多人没做对》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唐医生趣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