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热评:健康科普不能被“医学演员”误导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2 16:26 2

摘要:皮肤科医生讲解脱发时,台词与隔壁疼痛科医师如出一辙,更吊诡的是,这些获赞百万的“权威科普”,可能只是出自“医学演员”而非专业医学人士……在某些社交平台上,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有的打着科普的幌子吓唬病人、推销“神药”;有的打着祖传的旗号,自称包治百病、无所不

子 川

皮肤科医生讲解脱发时,台词与隔壁疼痛科医师如出一辙,更吊诡的是,这些获赞百万的“权威科普”,可能只是出自“医学演员”而非专业医学人士……在某些社交平台上,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有的打着科普的幌子吓唬病人、推销“神药”;有的打着祖传的旗号,自称包治百病、无所不能;有的号称专家权威,擦边色情、收割流量。

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生“触网”科普已成趋势,但伴随而来的是一些MCN机构批量包装“网红医生”:专职写手代笔、跨领域推荐、科普夹带私货……无论什么人,穿白大褂念稿、瞟提词板、挂购物车链接,便能轻松蜕变成“网红医生”。这些内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甚至存在误导性,却能经过认证打上“权威”标签,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健康科普的初衷,也让公众难辨真伪,甚至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决策。

乱象背后,商业利益是最大推手。一些MCN机构通过制造虚假的“网红医生”IP,吸引大量粉丝关注,进而通过广告植入、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类似机构筛选医生时,专业、资历、案例仅是“包装纸”,核心指标是配合度与表现力,根本无视科普的目的是普及科学的健康知识,帮助公众提升健康素养。

流水线打造“网红医生”之所以大行其道,离不开短视频平台天然偏爱“短平快”推荐机制的推波助澜。讲专业防病治病的视频可能没人看,但“三天祛痘”等内容必成爆款。在流量面前,专业的边界被瓦解。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而健康科普是守护健康的重要防线,绝不容“演员”的亵渎。

让健康科普回归公益与专业,必须织牢织密三道防线,才能真正守护公众健康,让科学的健康知识惠及每一个人。

其一,构筑专业屏障,平台责无旁贷。应组建由多领域医学专家组成的审核团队,对科普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平台应设立跨科室内容审核机制。例如,禁止心内科医生讲解皮肤科诊疗方案,反之亦然。

其二,筑牢伦理堤坝人人有责。健康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责任的传递。医疗机构需明确禁止在职医生参与带货、夸大疗效等行为。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而非推销产品。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甚至吊销其执业资格。

其三,加强监管,用好法律利剑。在健康科普的赛道上,法律的约束不可或缺。对于虚构病例、杜撰故事等“伪科普”行为,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进行处罚。以法律和监管的威严,严厉打击虚假信息的传播,保护公众免受误导,维护健康科普的公信力,让健康科普真正成为守护公众健康的盾牌。

面对变味的“网红医生”,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打击和整治力度。国家卫健委近来表态,一些“网红医生”的行为严重违反互联网诊疗管理和广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将加大互联网健康科普乱象的整治力度。8月1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文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明确规定:网站平台应要求“自媒体”账号对发布转发医疗科普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这些举措为解决医疗科普乱象提供依据,给医疗科普念好“紧箍咒”。

生命不是儿戏,医疗安全是底线,唯有让医疗科普回归科学,科普才具有意义。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