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成都世运会特别报道:如此气象万千 如此热辣滚烫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2 18:44 3

摘要:从空中俯瞰“天府之檐”,这座亚洲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勾勒出“家”的轮廓。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运动员齐聚蓉城,共同绘就“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世运画卷。

如此气象万千 如此热辣滚烫

从空中俯瞰“天府之檐”,这座亚洲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勾勒出“家”的轮廓。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名运动员齐聚蓉城,共同绘就“运动无限 气象万千”的世运画卷。

这是继成都大运会之后,我国西部地区再次举办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自拉开帷幕以来,成都世运会将巧思融入赛场内外,给观众带来惊喜。

开幕式走出体育场,来到碧波湖畔,依托湖泊公园搭建的9座临时场馆,让观赛与赏景相得益彰,自然风光、群众生活与体育氛围也融为一体。

开幕式主火炬点火手徐露一举夺得女子尾波滑水自由式金牌,“在家乡圆梦我很开心,但更让我欣慰的是滑水运动被更多人看到。”中国体育舞蹈队在代表团入场式热情起舞,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自信与活力。

有全力以赴的较量,也有温暖人心的交流。在拔河赛场,观众齐唱生日歌,为48岁的荷兰运动员瓦赫曼斯庆祝生日,他抱着成都世运会吉祥物“蜀宝”和“锦仔”感动不已;女子壁球首轮赛后,中国队选手张雅琪与德国队选手拜因哈德互赠徽章,比赛虽有胜负,但两人脸上的笑容更令人欣喜。

非奥项目的多样化展示,让更多观众近距离感受小众运动的独特魅力。在软式曲棍球、沙滩手球等赛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观赛,极具观赏性的攻防与射门,激发了青少年的兴趣。

“希望运动员在比赛之余融入成都人的生活,也希望市民在观赛之余,能与运动员互动交流,了解新运动。”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的期待,正逐步成为现实。

在成都,130个“世运空间”遍布街巷,市民游客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深入了解世运知识、感受世运魅力。世运项目走进全市600多个社区,已有120所学校推广棍网球、壁球、飞盘等运动。

来自世界各地的体育代表团纷纷打卡成都的历史文化景点、大熊猫基地,选购特色产品,成都的国际范与烟火气,让他们流连忘返。斯洛伐克记者塔拉比克感慨:“这里到处充满活力,希望我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成都、了解中国。”

世运会与成都的“双向奔赴”,正迸发出新的火花。

一个个“第一次”在此诞生。世运会历史上首次举行火炬传递,将体育精神播撒至大众身边;首次推出的专属赛事流媒体平台,为观众提供赛事直播与点播服务……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在此亮相。人形机器人担任赛场啦啦队队员,智能机器狗提供导览服务,“耀动魔方”智能运动设备为运动员带来新奇体验,滞空照明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应用于多个场馆。

一波波“世运热”在此升温。在成都世界园艺博览园世运广场,趣味体育体验区排起长龙,参与者在此盖章打卡,沉浸式感受世运氛围。城市文化展示区汇聚了四川多个市(州)的非遗瑰宝与文创精品,四海宾朋共同品味巴蜀文化。

绿色低碳办赛理念贯穿始终。世运会奖牌“竹光”由回收金属打造,智能回收箱助力绿色生活方式,一辆辆新能源汽车穿梭于赛场之间,慢行绿道网络让参与者体验“在公园中穿行赴赛”的惬意。

生态智慧、人文温度、创新潜能,汇聚于这座公园城市,借世运舞台展现出来。透过这扇窗,世界再次见证中国的文化自信与时代脉动。

“我愿紧紧抱着你,相依就是万千,世界有一个屋檐,梦好甜,星点点……”正如开幕式主题曲《万千》所唱,成都世运会将继续书写友好、精彩的篇章。(记者 郑轶 李硕 唐天奕)

中国体育代表团领跑金牌榜

8月11日,成都世运会赛程过半,目前竞赛组织工作运行平稳。

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14枚、银牌4枚、铜牌2枚,暂列金牌榜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籍运动员高久尚、徐露等获得金牌,在家乡迎来荣耀时刻。

世运会自由潜水比赛结束,中国队夺得全部10枚金牌中的4枚。同日收官的还有蹼泳比赛。中国女队以1分07秒99的成绩获得女子4×50米水面蹼泳接力冠军,并刷新世界纪录。中国队在该项目共收获2金1银1铜。仅收官日当天,蹼泳池中就有四项世界纪录被破。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陈志介绍,本届世运会特别增设了残疾人柔术与残疾人自由潜水2个残疾人项目,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展现风采的国际舞台。其中,残疾人柔术细分为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3个小项,共吸引来自全球的36名运动员参赛。另一项目残疾人自由潜水包含动态有蹼、动态无蹼2个小项,共有25名运动员报名参赛。

此外,本届世运会在26个竞赛场馆和运动员村共设置了28个兴奋剂检查站,实现竞赛区与运动员生活区全覆盖,可开展尿样、血样兴奋剂检查。所有运动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接受事先无通知检查,确保公平、公正。

赛程过半,本届世运会在赛事组织上收获肯定。“组委会、执委会、志愿者、合作伙伴等在本届赛事期间的工作,都让我们非常满意。”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表示。(记者王明峰)

龚莉夺得中国空手道队世运会历史首金——

“我向往赛场,也热爱赛场”

在加油声中,中国空手道运动员龚莉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新光彩。8月9日,在成都世运会空手道女子组手61公斤级决赛中,龚莉以5∶1击败日本队选手岛田佐良良,赢得金牌。

亲吻国旗,泪洒赛场,夺冠后的龚莉难掩激动。她很满意自己的表现,“今天状态很好!一般只要我取得领先优势,对手很难翻盘。”这不仅是龚莉的第一枚世运会金牌,也实现了中国空手道队世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2016年转练空手道之前,龚莉曾练过8年跆拳道。2021年东京奥运会,空手道作为新增大项首次跻身奥运会,彼时21岁的龚莉收获一枚铜牌。“当时我练习空手道时间不算长,还处于储备阶段,有些遗憾。”经过4年成长,她不仅积累了比赛经验,心态也更加成熟。

杭州亚运会冠军、布达佩斯世锦赛冠军、杭州亚锦赛冠军……龚莉不断在赛场上绽放光彩。然而,在杭州亚锦赛团体赛中受伤,打乱了她的计划。

“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内侧副韧带二度撕裂,经历多次手术,直到去年12月我才开始恢复训练。”在龚莉看来,严重的伤病,对自己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怀着对项目的热爱,龚莉在伤愈复出后的首场大赛就“强势归来”。“从东京奥运会铜牌到成都世运会金牌,4年间发生了很多故事。”龚莉说,“我向往赛场,也热爱赛场,希望自己越来越成熟、强大。”

结束世运会的比赛,龚莉将开启新的备赛任务,“今年的全运会、世锦赛,以及明年的爱知—名古屋亚运会,我会再努把劲儿。”(记者 陶相安 刘硕阳)

赛事之余,运动员感受成都烟火气

火锅沸腾滋味足

成都世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赛事之余,不少运动员走出世运村,漫步成都街头,近距离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成都荷花池市场,服装、鞋帽、玩具琳琅满目。几名南非运动员和教练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购买了熊猫玩偶、衬衫等商品。“这个市场真大,东西又好又便宜。”一圈逛下来,运动员们满载而归。

“逛街、吃东西,不用担心语言不通,志愿者服务很棒!”两名西班牙运动员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买到了心仪的眼镜和运动鞋。世运会期间,来自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70余名双语志愿者来到荷花池商圈,为外国友人提供翻译服务。

目前,成都已有数万家商户支持外卡支付,重点文旅商圈、街区、景区及酒店等场所实现外卡支付全覆盖。

8月9日傍晚,春熙路东升街,一份份火锅食材被端上红色公交车——“火锅巴士”。火锅上桌,车辆启动,车上的运动员们开启了视觉与味觉新旅程。

随着工作人员的解说,车辆缓缓驶过望平街、339电视塔、东门码头等地标。夜幕下,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美丽的夜景如同流动的画卷。“成都的夜景太美了!”运动员们边涮火锅边点赞,还有人现场学起了四川话,“好安逸哦!”

“成都这座城市与这里的火锅一样,滋味很丰富。”体验了独具特色的“火锅巴士”后,波兰皮划艇队领队马特乌什念念不忘。(记者 宋豪新)

世运会好耍 成都很巴适

在成都看世运会,喊一声“雄起”是气氛组的标配。就连前来观赛的外国观众,也学会了这句川渝方言,为成都和世运会的这场邂逅写下生动注脚。

此起彼伏的“雄起”声中,浮现一幕幕鲜活场景:观众合唱《成都》,为夺得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金的武术运动员卢卓灵送去祝贺;72岁的英国拔河老将,与队友协力登上最高领奖台;体育舞蹈场边,身姿优雅的裁判员成为观众镜头里的焦点……赛前“世运会是个啥会?”的提问,正转变为“世运会,好耍!”的共鸣。

“好耍”的密码,沉淀在独特的赛事气质中。

拖着假人游泳的救生项目、旋转跳跃帅气进攻的沙滩手球、又要划艇又要扛着艇跑的皮划艇马拉松……世运会的“橱窗”里,一个个项目别具特色:有的接地气,有的新奇,有的观赏性强。丰富多彩的项目,不仅让观众耳目一新,更拓宽了人们的健身选择。

“好耍”的活力,流淌在人与人的温情联结中。

开幕式上,吉祥物人偶与运动员俏皮互动,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确保流程稳步推进;飞盘比赛开始前,中国萌娃与外国运动员击掌送祝福;繁华商圈里,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春熙孃孃志愿服务队”,用热情笑容和贴心指引,为中外游客递上城市的暖心名片。心手相连的温度,让赛场内外的记忆更加绵长。

“好耍”的底气,植根于成都拥抱世界的自信姿态。

竞技激情与人间烟火交融,奏响动人乐章。一座座场馆,“藏”在公园深处、嵌在湖畔绿地间,市民共享办赛成果。这份惬意,也沿着赛事脉络传递给世界。当外国选手逛街巷、看熊猫、坐着巴士吃火锅时,成都的巴适可触可感。

更坚实的支撑,来自办赛能力的持续提升。3年间两次举办国际综合性赛事,成都越发细致从容:公交地铁支持境外银行卡“即刷即乘”,用便捷服务迎接八方宾客;高温天为室外观众准备防暑物品,用暖心服务提升观赛体验;优化交通调度保障市民日常出行,让赛事运行嵌入民生节奏。“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成都的答卷十分亮眼。

当巴适的成都邂逅好耍的世运会,这场双向奔赴也在彼此成就:赛事为城市注入活力,城市为赛事增添精彩。万众瞩目的国际大赛,正化作人间烟火里的锦绣诗行。(唐天奕)

地掷球如何分大小(秒懂世运会)

地掷球运动1985年首次进入世运会。成都世运会设大金属地掷球和小金属地掷球2个分项,球重量不同、规则也不同,十分考验运动员的战术制定、执行能力。

大金属地掷球重900克到1200克,项目设男、女单人连续抛击与混合双人连续抛击3个小项。比赛中,运动员要在5分钟内往返跑动于27.5米长的赛道两端,并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投掷,击中对面区域中的目标球则得分。目标球最近距离13.3米,最远14.9米,以击中数量计分,分数高者获胜。

小金属地掷球重650克到800克,项目设男、女单人准确抛击与混合双人赛3个小项。单人准确抛击分为5局,每局目标区域内的障碍球与目标球组合方式不同,难度也不同。运动员分别在4个不同距离点进行抛击,裁判员根据命中情况、障碍球接触情况判分,累计得分高者获胜。混合双人赛则类似冰壶,运动员需站在抛击圈内进行投掷,一方掷出有效球后,另一方既可采用滚靠的方式使己方球更接近目标球,也可采用抛击方式击走对方球,最终使己方球更接近目标球,距离更近者得分。(记者 李硕整理)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