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走台湾时,为何带走正一派63代天师,背后原因没那么简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2 19:38 3

摘要:早在1948年,蒋介石就开始往台湾转移财产,这些东西,包括故宫博物院文物3200箱,南京中央博物院文物220箱,中央图书馆珍本书籍60箱,历史语言历史研究文物120箱,晚清至民国时期各国条约档案60箱,以及黄金400多万两。

1949年,蒋介石败局已定,他开始为自己准备后路,而这个后路,就是台湾。

早在1948年,蒋介石就开始往台湾转移财产,这些东西,包括故宫博物院文物3200箱,南京中央博物院文物220箱,中央图书馆珍本书籍60箱,历史语言历史研究文物120箱,晚清至民国时期各国条约档案60箱,以及黄金400多万两。

除了这些珍贵文物和黄金,蒋介石还带走了很多人。全都是学术界的知识分子,以及名人,其中就包括正一派第63代天师张恩溥。

天师道在中国,是有着特殊地位的,作为我们国家的本土宗教,道教在中国历史上,在政治,文化领域都有着很深的影响。

正一派天师道自东汉张道陵创立以来,已传承近两千年,历代天师不仅是道教领袖,更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威望。

尤其在明清时期,天师需经朝廷敕封才能获得正统地位,宗教与政权的关系密不可分。蒋介石带走张恩溥,其实也是看中了天师道在民间的影响力。

民国时期,天师道虽然没有官方的直接支持,但在江西龙虎山一带仍拥有大量信众。

1947年,蒋介石曾专门接见张恩溥,并授意他成立"上海市道教协会",打算通过宗教力量巩固社会控制。

可见,天师道在国民党眼中,从来不只是信仰问题。带走张恩溥,只是为了打造"唯一合法天师"的符号,和大陆分庭抗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对宗教体系进行改革,天师道被纳入中国道教协会统一管理。

但是,蒋介石那个时候一直想着“反攻大陆”,所以他利用张恩溥的影响力,在台湾高举"正统"大旗,宣称自己才是中华文化的"守护者"。

刚到台湾的时候,张恩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担任了"台湾省道教协会"理事长,开始频繁参与台湾的官方活动。张恩溥成了蒋介石宣扬所谓“正统”的一张王牌,他想通过垄断文化符号,让国际继续支持他。

1949年,随着时局动荡,张恩溥离开大陆,踏上了前往台湾的旅程。这一次,和他同行的只有他的养子张允贤,和他的秘书龚行建,以及一个侍卫邱建忠,而他的妻女则留在了大陆。这一别,竟成永诀。

张恩溥的南下之路并不轻松,他们一路辗转,从韶关到广州,再经澳门,最终抵达台湾。但其实,他并不是自愿前往台湾的,这一点,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张恩溥在大陆的日子过得很舒坦,他完全不用离开大陆。

在中国道教史上,龙虎山张天师一脉延续千年,地位尊崇。到了民国初年,这哥家族也因为政局动荡几经起落。

张恩溥的父亲,是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推行移风易俗政策,江西都督府奉命取消前清授予张天师的封号,并没收天师府的田产。

但是,没多久,袁世凯上台了,他上台之后,一心想要恢复帝制。

张恩溥的父亲张元旭也是看中了这一点,遂通过江西籍军阀张勋想借袁世凯的势重新复兴家族。

当时,张勋的长江巡阅使,他向袁世凯说了张元旭的情况,袁世凯也认为,宗教可以作为拉拢人心的一个手段,于是在1914年,袁世凯下令恢复了张天师的封号,还把孙中山没收的田产也一并还给了他们。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授予张元旭三等嘉禾勋章,并亲题"道契崆峒"匾额。有了袁世凯的撑腰,张元旭混的也是风生水起,很快就在民间树立起了一定的威望。

而袁世凯也借着这个宗教符号,收拢了不少民心和势力。

张元旭得势后,张恩溥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原本在贵溪随举人曾春谱研习四书五经的他,看到家族重获权势,立马便起了弃文从"道"的心思。

没多久,他就彻底放弃了学业,回到家里,跟着父亲做起了道士。但他这个道士,和我们认知里仙风道骨,教化世人的传统道士也有所不同,他更像一个术士。

回到家之后,他开始跟着父亲专心研习画符、打醮,因为这是在当时最赚钱的法门。

张天师的符,自然是千金难求,父子二人,靠着画符、打醮,俨然过起了富人的生活。

几年的时间,张元旭带着张恩溥四处活动,父子二人没多久就成了军阀权贵的座上宾,当年,吴佩孚还派专使把他们接到洛阳,孙传芳也曾经邀请他们去南京做客。

毫不夸张的说,那个时候,他们父子二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奉若神明。

1919年,张元旭还挂名"万国道德会"名誉会长,父子俩在上海,汉口等地设立公馆,来求符者络绎不绝,当然,这个符很不便宜,靠着向求符者收取高价费用,父子二人赚的是盆满钵满。

1924年正月,张元旭在上海去世,张恩溥正式袭承了第六十三代天师的称号。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北洋军阀势力衰退,张恩溥失去政治靠山,以往敛财的渠道也被迫关闭,他只能返回江西贵溪上清镇的天师府。

不过,即便回到家乡,他的小日子也依旧过得很滋润,靠着以往收敛的钱财,他置办了大量的田地和屋舍,再加上之前袁世凯还给他们的田产,张恩溥俨然成了一个大地主。

张恩溥每日的工作,就是打牌,吸鸦片。过得是浑浑噩噩。1926年北伐军攻占南昌后,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以"破除迷信"为由,决定没收张恩溥的财产用于组建农民自卫军,而他本人,也被投入大狱。

一年后,张恩溥被释放,但是他的财产,也集体充公了。

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张恩溥,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在乱世求生,但是他除了画符什么都不会,于是只能辗转逃倒上海,靠为上海的达官显贵画符来维持生计。

由于之前积攒了不少人脉,在上流社会中颇有些影响力,他的日子过得也不算太苦,靠着给一些沪上富商和政界人士画符,他很快就积累了不少家底。

几年的时间,他又风光无两,期间,他倒是有心思想要置办道学院,但刚有这个想法,日本就发动了侵华战争。

在战争期间,他也辗转于上流社会人士之间,其中和国民党不少官员关系密切。这也为后来蒋介石带他去台湾埋下了伏笔。

解放战争爆发后,张恩溥原本是想隐居香港的,但是没想到,蒋介石早就盯上他了,还用所谓"保护宗教传承"的理由,强行把他带离了大陆。

来到台湾之后,张恩溥开始了他的宣扬道教之路,1950年,他在台湾创立了“台湾省道教会”,并设立了“嗣汉天师府驻台办公处”,正式将天师道的行政和宗教中心移到了台湾。

在台湾期间,张恩溥积极整合岛内的道教资源,推动正一道发展。在这一点上,张恩溥的确是居功甚伟。

但是张恩溥的内心也是十分痛苦的,一来,自己和妻女分别,因为蒋介石和大陆关系剑拔弩张,他注定再也无法回到国内。

二来,作为天师道的正统传人,他沦为政客摆弄的棋子,这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尽管有钱赚,但是这比起他以往的日子,可差的太远了,处处都要看蒋介石的脸色。

在台湾的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更让张恩溥觉得自己是蒋介石的棋子。他的养子张允贤在前往台湾之后,没几年就早逝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为了继续和大陆分庭抗礼,立马要求让他的堂侄张源先继承"64代天师"之位。

因为这件事,也由此引发了两岸道教界长达数十年的正统之争。因为大陆在1957年的时候,已经承认了张恩溥的侄子张道祯为合法的传承人,也就是64代天师。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张恩溥不愿意只是做一枚政治棋子,于是他把重心都放到了道教理论研究上,开始聘请学者开展系统的道学研究。

张恩溥对台湾的道教传播有一定贡献,他提升了道教在台湾学术界的地位。1964年,为了扩大道教的影响力,他远赴东南亚访问,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宣讲道教教义,促进了道教在海外华人社区的传播。

后来,张恩溥1969年在台北去世,他去世之后,台湾天师传承陷入混乱,2008年,台湾"64代天师"张源先去世时,甚至出现三人自称继承人的闹剧,可见台湾的政客在干预宗教这件事上有多么的荒诞。

不过,这一点,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一个由政客催生的传承体系,在没有任何信仰的情况下,自然土崩瓦解。和国民党的失败一样。

而大陆天师道则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活力,如今龙虎山天师府每年吸引数百万海内外游客参访,道教早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面鲜明的旗帜。这是谁也抢不走的文化底蕴。

参考

来源:粤城旧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