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闫女士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第一次刷到“Tralaero Tralala”的,“一个年轻博主卖卡通形状的创意烧饼,比如玩具枪形状、卡通人物形状的,很受孩子们欢迎。但仔细看发现,不少孩子点单的时候和老板说了一串叽里咕噜的话,完全听不懂。”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 通讯员 鲍炜 潘舒煜
“Tralaero Tralala!”“Lirili Larila!”“Bobrinni Cocosini!”……
最近,中小学生之间的流行的“咒语般”的名词,你听说过吗?
博主摆摊卖烧饼
网友直呼听不懂说啥
闫女士是在短视频平台上第一次刷到“Tralaero Tralala”的,“一个年轻博主卖卡通形状的创意烧饼,比如玩具枪形状、卡通人物形状的,很受孩子们欢迎。但仔细看发现,不少孩子点单的时候和老板说了一串叽里咕噜的话,完全听不懂。”
比如孩子大喊要一个“Tralaero Tralala”,博主熟练地给他挑了一个鲨鱼形状的烧饼;还有孩子说要一个“Tungtungtungsahur”,博主也非常熟练地为她挑出了一个长条状的烧饼。
视频截图 图源网络
这些“咒语般暗号”到底是什么?闫女士一头雾水,但暑假在阿姨家度假的10岁的小外甥女却“门儿清”,说这是“外国山海经”,同学之间都知道。
闫女士上网一搜,发现这波所谓的“外国山海经”热潮最早可以追溯至今年初TikTok上的一段AI短视频:一只穿着耐克球鞋的三脚鲨鱼站在海滩边,配着一串结合英文与意大利文的旁白。
魔性的内容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他们纷纷用AI做出更多造型怪异、名称奇特的动物角色,例如“木棒人”“仙人掌大象”“忍者卡布奇诺”,还都有各自的“学名”。例如,“耐克鲨鱼”叫“Tralaero Tralala”,“仙人掌大象”叫“Lirili Larila”,这些看着就很拗口的名字,在10后孩子们的口中却格外顺溜。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因为形象怪异,很多元素都是拼接而成,颇有些《山海经》中异兽的复合生物特征,于是这些形象合集被国内网友戏称为“外国山海经”或“AI山海经”。
“外国山海经”流行
不少家长有点忧虑
因为奇葩的形象,略带魔性的叫法,“外国山海经”在中小学生迅速流行起来。
一位家长在卖烧饼的视频下留言:“我女儿要我坐飞机来买烧饼!”记者向几位中小学老师打听了一下,他们表示上半年确实有孩子在说耐克鲨鱼。
孩子们很喜欢这些“外国山海经”烧饼 图源网络
在社交平台上,一位家长分享了自己的困扰:“外国山海经到底是啥?我家孩子沉迷于此无法自拔。每天给我念叨什么香蕉猴子啥的,同学都说这个,回来非要我看。”拗不过孩子,这位家长陪孩子看了几个视频后,发现视频的内容和场景都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因为担心会误导孩子,该家长最终决定禁止孩子继续观看“外国山海经”。
另一位网友觉得“外国山海经”很有误导性,“因为《山海经》本就是我们中国的神话故事,却被AI生成了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我问外甥女《山海经》是哪国的,她就说是外国的,这不就是误导小孩子吗?”
网友评论 图源网络
“最痛苦的是我们这种花了很多心思陪伴孩子学习、让孩子接触户外的家长吧……看着孩子逐渐被网络上的烂梗影响,真是愤怒而无力。”一位妈妈在网络上吐槽,甚至还有家长呼吁,相关部门禁止此类图片与视频的传播。
网络热梗堵不如疏
可以尝试教孩子辨别
当然,也有从千禧年成长过来的年轻爸妈们觉得,面对“外国山海经”这种梗不必太过慌张。
“自己都是从非主流过来的,更何况成年人都喜欢玩梗,不可能全面禁止孩子们玩。”雷先生家有两岁多的小女儿,他觉得和成年人相比,孩子的判断能力比较弱,“大人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玩梗可以当成小游戏,但不能玩低俗的‘烂梗’,不能攻击别人,更不能放弃对优美文字、正常表达的追求。”
雷先生说,如果女儿向他科普“外国山海经”,他会借此机会带孩子读读咱们正版《山海经》,看看那个世界中珍奇异兽的样子,也讲讲异兽背后的故事,“我相信孩子们有正确的审美能力,美好的东西,他们会接受的。”他会鼓励孩子正确认识规范用语和口头用语的区别,“至少在语文学习中不要走歪路。”
另一位网友的观点也类似,“孩子辨别力低,他们无法确认网络热梗的好坏,强大的好奇心和模仿力容易让他们追随。对于纠正,不能一棒子打死,而打击孩子好奇心,要从源头出发,通过一些不好的热梗,用孩子视角分析社会问题,沟通是最好的良药。”
面对网络热梗,网友评论 图源网络
人民网曾经三评“网络烂梗”,专家分析,从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青少年正值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时期,他们一方面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又渴望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因此,当网络流行语进入他们的视野,他们往往感到既新鲜又“酷炫”,很容易加入模仿的行列,时不时地“语出惊人”。此外,青少年也希望与同龄人建立联系。
对此,在杭州一所公办小学任职的陈老师认为:“因为每个时代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流行内容,好比我们小时候爱说的那些口头禅。现在10后孩子喜欢网络热梗,我们可以理解和尊重。但如果发现这些流行语真的会到影响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涉及恐怖、暴力、血腥等元素,那还是要及时干预的,家长和老师也可以了解一下这些流行语,可以更好地和孩子们沟通、拉近距离。”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