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知识课堂 | 发展“人”的四个基本逻辑(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2 22:34 2

摘要:当前社会正经历着智能技术渗透(2025年AI辅助决策覆盖率已达78%)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双重洗礼,这种生态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试炼场。

当前社会正经历着智能技术渗透(2025年AI辅助决策覆盖率已达78%)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双重洗礼,这种生态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试炼场。

现代人的成长正从单一进化走向生态化演进。

CPI个性测评不仅揭示个体在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上的差异,更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我们把关于发展“人”的理论,总结为4个基本逻辑,分别是人的丰富多样性、每个人发展的分化性、环境适应性和整合复杂性

上期文章完成对人的丰富多样性、每个人发展的分化性的说明,本期我们将聚焦环境适应性整合复杂性。通过系统梳理这四大要点,我们将完整呈现CPI测评关于发展“人”的四个基本逻辑。以下敬请enjoy:

| 全文共计3637字,预计3-4分钟 |

1 逻辑三:环境的适应性

个性并无好坏高低之分,但在不同的情景之下的影响和贡献不同。

1. 环境决定动物的某种生物特性是否有价值

你觉得什么样的生物是最优秀的呢?强大的?凶猛的?敏捷的?柔软的?聪明的?低级的?按照生物进化的理论,这些答案都不正确。

恐龙虽然强大,但抵抗灾害不如老鼠;狮子虽然凶猛,但团队协作不如人类。所以强大、凶猛、敏捷、柔软本身也并无好坏高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适合环境的物种,才是最优秀的。就如同达尔文在马德拉群岛上的发现一样,环境决定了一种生理特性是否有价值,而不是某种特点本身。

2. 人的个性也并无好坏之分

任何一种个性特点,总有其发挥价值的地方。无论是安静内向还是热情外向、无论是追求卓越还是享受平淡。脱离具体环境从人性的角度来讲,这些个性都是人们的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适用的场景。

相对于追求人生幸福的终极目标来讲,这只是路径的差异,没有优劣之分。

人们通常认为外向的、有抱负的、创新的特质是好的,认为内向的、知足的、保守的特质是坏的。

《静水流深,内向者的静争力》中曾提到,很多原本内向的人,并不能接受自己的特质,为了获得他人眼中的肯定,他们强迫自己积极地与外界沟通,踊跃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努力把自己活成一个外向的人。但当内向的人接受太多社交刺激,他们的神经系统很容易变得不堪重负,最后适得其反。

所以,我们必须明白:人的特质并无高低好坏之分。有抱负的人虽然更可能追求事业的成功,但也承受更多的不安全感,失去对生活的知足和享受;外向的人虽然在人群中表现积极活跃,但也容易缺少必要的沉默和深思;而只有创新没有传承的倾向,比保守更加容易导致失败。

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应当如同健康的生态环境一样,是丰富多样兼容并包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各种不同特色的优势都有其用武之地。

其实,我们每个人本可以拥有无数的可能性和无数条成功的道路,但因为当前社会对成功的标准和价值观越来越趋同,将所有人限制在一条所谓标准化的跑道上比赛。

那些原本就适应这条道路的人,会得心应手,但本应在其他赛道的人,则会很艰难,很可能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

所以,单一的价值和评价标准,在限制个体可能性的同时,也在削弱整个社会的多样性。

个人成长和领导力的发展也是如此。

在《领导力无法复制,只能觉醒》一文中,我们讲过:每个人都应该基于自己的独特性,发现自己独特的领导潜能,而不是遵循他人写的领导力手册去“亦步亦趋”。如果像邯郸学步一样一味地模仿他人,而不顾自己独特的内在优势和短板,最终不仅无法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甚至反而会扭曲原本的特点,成为痛苦和纠结的复合体。

3. 个性特质没有好坏高低,但在不同场景下的价值却千差万别

虽然个性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发挥的价值却有高低之别。对自己的职业期望更高的人,更有可能付出艰苦的努力来获取达成目标,因此在管理岗位上更有长足的驱动力;而那些享受稳定和可靠工作环境的人,就比缺乏耐心和寻求多样性的人,更适合做一些例行任务偏多的工作!

特定岗位因为只专注在某一些方面的任务,因此对个性的要求相对而言就具有一定的侧重。

如果让一个人去做的岗位完全无法发挥其个性优势,则这个人很难把事情做好。从这个岗位要求的角度来讲,这个人就不是人才,但是如果换一个能够发挥其优势的岗位,那么这个人就又是人才。

富有勇气、人际敏感、成就动机、独立自主,这些人类身上的特征,就如同动物的强壮、凶猛、敏捷、柔软一样,并不是天然的优势,只有放在特定环境下来考察,才有优势与不足的区分。

不同的岗位需要做的事、接触的人、解决的难题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人提出的要求也不相同

比如销售岗位,喜欢说服影响他人,乐于和陌生人打交道,富有直面人际冲突的勇气,这些个性对工作成功的价值,就要高于喜欢探索多样化的体验,按照规则办事,或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放松下来等个性。

在我们服务的客户中,很多企业已经在选人和用人时,会充分考虑CPI测评的结果,去深入了解候选人的个性特质,从而提高岗位的匹配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人放对了地方,都能产生其价值。

2 逻辑四:整合的复杂性

个性是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但能力还包含个性之外的因素。最后要谈谈人的整合复杂性。

这条理论需要从三个方面理解:

① 个性对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个性特点的相对稳定,所以能力的发展是不容易的;② 能力还包括个性之外的诸多其他因素,因此虽然个性难以改变,但能力的成长依然有可能;③ 人们的行为表现,还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1. 个性是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个性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倾向和幸福感的来源,因此对能力的发展起引导作用,是能力最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社会交往的自在性高,则更有可能主动寻求建立社交关系,自信地与陌生人相处,营造更多的人脉关系,在此过程中关系建立的能力就会逐渐变得更强。相反地,如果一个人在社交中总是感到不自在,则常常会逃避社交活动带来的尴尬,按照用进废退的规律,他在关系建立方面的能力发展也就会更弱一些。

由于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智模式,是过去长期经历塑造的结果,有刻画在个人大脑皮层中的生理基础,因此在短期内难以发生太大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的成长是缓慢的?为什么改变总是痛苦的?有句被大家经常自嘲的话“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个性是我们能力的核心,而个性是难以改变的。

2. 个性并非能力唯一的决定因素

其次,虽然个性对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个性并非能力的唯一决定因素。

《领导力无法复制,只能觉醒》一文中,我们详细介绍过能力的冰山模型。除了个性以外,我们的知识、技能、经验、价值观等,也都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会对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个性只是一种潜力,这种潜力要转化成能力,还要依赖于知识、技能、经验和角色价值观的支撑,而这些东西是比较容易改变的。

因此,我们需要用动态和系统的眼光看人。不论是对自己还是他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和勤奋努力来改变。第三,人们的行为并非完全取决于内在特质,也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

比如,一个人的精力和动力都不足,但却进了一家盛行加班文化的公司,虽然他不享受加班的过程,在没有准备离开之前,都会按照组织的要求留下来加班工作。只是这个过程由于与个性不匹配,会令他感觉非常难受。

第三,人们的行为并非完全取决于内在特质,也会受外在环境的影响。

人的复杂性,就体现在人自身内部、人与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这其中会有因果关系,也会有随机偶然。如果人生全由因果关系主导,那么我们从出生起,所有的事情就已经决定了;如果全是随机偶然,那么我们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

在这种因果和偶然之间,每个人的自由意志,才是我们生存的依靠。

我们应该力所能及地全面考虑,而不只是刻板地用公式来进行判断,或干脆放弃任何对人的思考。关于人的问题,再努力也不可能做到100%准确,但这就是孔子讲的“知天命”。

我自己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在从事人才测评与发展的相关工作,接触了大批的中国领导者和管理者。我和我的同事们发现:

很多人无法基于对自我的准确认识,清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也有很多人虽然有自己明确的发展方向,但在行动上却遵循了错误原则,无法有效实现成长。

所以,我们花了近5年的时间,基于本文所阐述的四个发展“人”的基本逻辑,研发了CPI全面个性的测评工具。CPI从39个最具代表性的维度,对我们的个性能力因素进行评估,涵盖了关于人的几乎所有重要的个性特质。可以说,从最精细和互补的角度,评估人在个性层面的特征、优势和不足。

对个人来说,CPI可以全面深入了解自我,找到发展和提升的方向,追求更好的职业成功和职业幸福;对企业来说,CPI工具可以精准为组织的人才战略和发展赋能,帮助组织高效选择并配置人才,找到团队优势不足和发展方向,提升团队绩效和打造组织能力。

了解「CPI全面个性测评」

CPI类似个性特征领域的“元素周期表”,从“思维、人际和意志”三个方面,全面评估对工作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39项个性因素,精确了解人才的内在特点。让你看人的眼光,从放大镜直接跃升到显微镜,建立全面识人的框架。

通过CPI,帮助更多人准确认识自己,更加有效地发展自己,了解自我的内在个性和特质,并分析工作岗位或个人职业目标的角色要求,掌握了管理和发展自我的核心原则,最终促成管理者对自我认知、职业发展和领导力的觉醒。

业务联系和商务合作:

泰普洛领导力简介:

泰普洛领导力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高端领导力发展机构。我们致力于提升高管团队领导力和唤醒组织潜力,融合高管教练、内部私董会、定制化内训、领导力测评等多种服务形式为一体,为本地和跨国企业提供持续创新的领导力综合解决方案。

来源:思聪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