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特朗普晤前,普京特意给金正恩打了电话……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3 08:48 2

摘要:8月15日的会晤即将到来,普京和特朗普通的电话,为正式会议做准备。而同一天,普京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通了电话。

8月15日的会晤即将到来,普京和特朗普通的电话,为正式会议做准备。而同一天,普京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通了电话。

在更早的前几天,普京主动给北京打了电话。

在与特朗普会晤前的关键时刻,普京选择优先与北京和朝鲜沟通,这一举动揭示了俄罗斯在当前国际格局下的核心信任圈。

普京在通话中向东方领导人明确表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任何形势下都不会改变”,并高度赞赏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中的建设性作用。

这种“交底式”沟通体现了中俄之间超越普通盟友的互信深度——即便美俄关系可能出现缓和,俄罗斯也不会以损害北京利益为代价换取西方让步。

而对朝鲜,普京则通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的军事互助条款和金正恩的“无条件支持”承诺,构建了更具实操性的战略协作。

这种差异化的信任层级显示:北京是俄罗斯维持大国平衡的“压舱石”,朝鲜则是应对西方围堵的“突击队”。

对华通报的政治深意,破解美国“离间计”。

普京特意选在美俄官宣会晤前致电北京,堪称教科书级的外交操作。他不仅详细说明俄美接触情况,更强调“俄方愿继续同中方保持密切沟通”,这相当于给北京吃了颗“定心丸”。

有分析形象比喻:这通电话彻底废掉了特朗普可能打的“联俄制华牌”,让美国无法利用美俄互动制造中俄猜忌。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选择元首直接通话而非普通外交渠道,就是以俄罗斯国家最高元首的名义做担保,俄方不做损中利己的事。这种“背靠背”的默契,正是中俄能共同抵御西方压力的关键。

与金正恩的特殊通话,体现了战场与条约的双重绑定。

相比对华的坦诚沟通,普京对朝鲜的信任更多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上。

俄朝《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第四条规定“遭受侵略时需立即军事互助”,而朝鲜不仅向俄乌战场派遣工兵部队,还承诺“无条件支持俄罗斯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措施”。

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让俄朝关系迅速升温。普京特别提到朝鲜士兵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贡献,并计划共建纪念碑,这实际上是将朝鲜纳入俄罗斯的“战时盟友”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威胁对朝施压的背景下,普京仍坚持与金正恩通话,既是对美展示“战略侧翼”的存在,也暗示俄朝军事合作不会受美俄会谈影响。

除了这两个国家,普京很难再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普京的“通话名单”折射出俄罗斯的盟友筛选标准。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虽获情况通报,但层级远低于中朝。而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传统盟友仅被纳入“信息同步”范畴。

这种差别对待凸显三重标准:一是能否提供战略支撑,二是是否具备抗美基因,三是合作是否不可逆。

相比之下,越南等国家虽与俄交好,但经济依赖美国,就被排除在核心圈外。

这种“苦难见真情”的联盟逻辑,使得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越发倚重中朝。

普京的两通电话,也是向特朗普展示谈判筹码。

告知北京意味着俄罗斯有稳定后方,不会因美国施压陷入孤立;联络朝鲜则暗示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可能遭遇俄朝联手牵制,同时朝鲜会在俄乌冲突中,在军事上给予俄极大支持。

更微妙的是,选择阿拉斯加作为会晤地点后,普京立即向中朝通报,既避免盟友猜疑,又给特朗普传递信号:俄罗斯的东方伙伴关系不会因会谈让步。

这是普京需要在保护盟友利益和与特朗普达成妥协之间找到平衡,而提前通气正是维持这种平衡的高明手段。

历史证明了,中朝的确与众不同

中朝能成为俄罗斯“唯二”提前通报的对象,绝非偶然。

北京在克里米亚危机、乌克兰冲突中始终拒绝跟随西方制裁俄罗斯,朝鲜则无视美国警告向俄提供军事支援。

这种经受过极限压力测试的关系,与俄罗斯同西方“时而缓和时而对抗”的脆弱互动形成鲜明对比。

普京曾用“不受政治投机影响”形容中俄关系,用“百年大计”定义俄朝合作,表明这两个国家已通过“共同抵御威胁”的长期考验,被俄罗斯视为“任何形势下都不会背叛”的真盟友。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朝的信任,本质是俄罗斯对西方彻底失望后的战略选择。

来源:蜂针蝶翅

相关推荐